天天看點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文|修竹史冊

編輯|修竹史冊

樂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将領之一,也是諸葛亮最為崇拜的兩人之一。

在284年,樂毅統帥燕、秦、魏等五國聯盟向齊國發起了進攻,打出了曆史著名戰役,連攻齊國幾十餘城,将齊國下強國地位。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然而,雖然樂毅做出了如此成績,依然被燕國新任國君趕走,亡命他國。

那麼樂毅的本事究竟有多大?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樂毅

樂毅,是戰國後期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字永霸,出生在中山靈壽。

樂毅的祖先叫做樂羊,他是魏國的開國君主魏文侯手下的将領,封土位于靈壽,是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樂毅算是魏國人,不過之後中山國被滅,樂毅又成為了趙國人士。

在中山重新複國之後,中山國開始與趙國為敵,原本打的好好的,趙國也奈何不了中山國,但偏偏趙國生出了個趙武靈王,施行了“胡服騎射”,趙國實力大增,反手就把中山國給滅了。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不過雖然是敗國人士,但是無奈樂毅的才華高,深受趙武靈王的器重,那一段時間,樂毅在趙國混的風生水起,特别舒服自在。

但是好景不長,趙武靈王雖然英勇,但是架不住子孫們的夠壞,很快,趙國内部便迎來一場内鬥,趙武靈王生生被囚禁餓死,趙國大權移位。

這讓樂毅看清楚了趙國的混亂以及不堪,為了防止自己被當成舊臣被清算,樂毅二話不說就辭别趙國,去往其他國家發揮自己的才能。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本着身為魏國人,應該在魏國發揚光大,是以樂毅在辭别趙國之後前往的第一個國家就是魏國,而魏王也确實夠意思,特别看得起樂毅,給他安排了一個活少錢多的職位,以收攏人心。

換成平常人能夠擁有如此待遇,那大牙都要笑掉,但是樂毅不一樣,他是一個有理想有目标的男人,他覺得這個職位根本發揮不了自己的才能,實作不了自己的報複,魏國隻能成為自己的閱曆之一,不能成為畢生跟随的對象!

抱着這個想法,樂毅隻能尋找其他的國家,就這樣幾年過去,一次偶然的機會,樂毅終于碰到了自己的“夢中情國”。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樂毅奔燕

燕國,就是樂毅想要的追随的國家!

燕國的實力并不強,在戰國各國家之中,它的實力能夠排到老末,但是偏偏,他又與戰國的霸主之一齊國有着血海深仇,兩國經常打仗。

就在樂毅到達燕國前不久,燕國才因為王位更替時的不穩被齊國抓住機會暴揍一頓,一場戰役下來,損兵十萬,十年的努力付之東流,一朝回到解放前。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燕國新任的國君燕昭王很是氣憤,他決定廣納賢士,等到一天報複齊國,而樂毅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在燕昭王的眼前。

燕昭王十分看好樂毅,對他禮賢有加,外加燕國的情況确實符合樂毅一展宏圖的藍圖模版,是以當即樂毅就決定效勞燕國。

對于燕昭王想要報仇的心思,樂毅十分的認同,但是他卻知道,這一件事情急不來,想要打敗齊國,那麼就隻有一個辦法,合縱連橫。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是以,當時樂毅給燕昭王的第一句建議就是忍,忍到自己強大起來之後,再與齊國翻臉,到時候拉攏幾個國家,一起給齊國滅了。

這個建議讓燕昭王很是心動,也認定了樂毅是一個人才,一定要紮住。

在此之後,燕國給齊國賠禮道歉,割地賠款,又是送錢又是送美女又是送質子的,才讓齊國對燕國的防範力下降。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與此同時,樂毅也對燕國的軍事能力進行改革,而改革的目标就是“胡服騎射”,畢竟樂毅在趙國風光的那幾年也不是白白享受的。

因為燕國的政治問題,“胡服騎射”在燕國的施行特别迅速,在短短幾年時間中,燕國就有了能夠與魏國、齊國拼死一戰的虎狼之師。

接下來的時間,燕國就剩下了等待,等待一個完美的機會,一個能夠直至齊國肋骨的機會!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樂毅伐齊,奔走故鄉

光陰如梭、轉眼即逝,齊國很快就給了燕國一個足以緻它命的機會。

戰國後期,齊國戰事頻繁,野心逐漸的暴露,在它的攻勢下,宋國滅亡,但是實際上齊國強大的背後,是其内部沖突的激烈,以及各諸侯國對其的不滿。

樂毅很明顯的察覺到了這一點,并準備開始伐齊計劃。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當時,燕國想要與齊國相抗衡還是十分不容易的,是以樂毅的計劃,就是合縱伐齊,在他的遊說下,趙、韓、魏三國都積極響應,甚至就連秦國都湊了這個熱鬧。

這次,齊國的報應到了。

在燕昭王的示意下,公元前284年,樂毅以上将軍的職位統領五國盟軍對齊國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在強求的攻勢下,齊國接連慘敗,一場“濟水之戰”,更是殲滅了齊國主力,曾經的霸主,僅僅因為一場戰役瞬間倒塌。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此後,五國聯盟就此解散,但是樂毅并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攻打齊國,在半年的時間裡,樂毅連續攻破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國都失陷,齊闵王逃亡路上被楚國淖齒折磨緻死,齊國幾乎滅亡,而樂毅之名貫徹整個戰國後期。

然而就在樂毅打算一不做二不休徹底滅亡齊國的時候,後院着火了,燕昭王死去天子繼位,但偏偏太子與樂毅不對付。

而更為過分的是,在齊國的離間下,這位剛上位的燕國君主燕惠王竟然撤了樂毅的官職,要他回京。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這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誰回去誰遭殃,樂毅覺得自己一生如履薄冰,到頭來卻換來了這樣的慘淡下場太過心酸,于是連楚國國都都沒回去,直接跑到了趙國。

齊國大将田單趁這個機會,一路将燕軍打退,搶回了那七十多個城池,這場征戰最終以一場笑話結束,燕國半點城池都沒有撈到,還将齊國的仇恨值拉到了最大。

經此一役,齊國國力大跌,再無争霸的機會,而燕國害怕樂毅事後帶着趙國給他算賬,直接給樂毅寫了一封緻歉信。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雖然說是緻歉,但是字字句句都在無形之中内涵樂毅辜負先帝信任等等。

面對燕惠王這番忘恩負義的行為,樂毅并沒有在乎,而是寫了一封信寄給了燕惠王,上面字字句句寫滿了對燕惠王的期盼,以及以後燕惠王應該施行的政策,以及勸慰。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的前因是什麼?樂毅又是誰?

結語:

這一封信被後人稱為《樂毅報燕王書》,其名氣與諸葛亮的《出師表》齊名,都展現了忠臣高尚的品格。

自此,樂毅成為了所有忠臣心中的楷模。

參考資料:

1.燕昭王是如何使用人才的[J]. 古勝紅.中國人才,2018

2.燕昭王求賢[J]. 楊豔;王健.決策與資訊,1998

3.燕昭王與黃金台[J]. 江上漁者.國學

4.再論“齊”明刀[J]. 周衛榮.中國錢币,1996(0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