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市之下》熱播 網友:被地平線下的故事治愈了

改革開放四十五年周年之際,河南廣播電視台公共頻道推出5集微紀錄片《城市之下》,通過新鮮化的故事講述、快節奏的鏡頭運用、網感化的文稿特色,聚焦現代城市發展程序中的“地下”新空間。

《城市之下》熱播 網友:被地平線下的故事治愈了

随着紀錄片在全網的熱播,有網友留言:沒想到,竟然被這個地平線以下的故事給治愈了。那麼,這部每集時長隻有4、5分鐘的微紀錄片,到底給大家帶來了哪些感動呢?

全新視角看一座城

很多紀錄片都會聚焦一座城,而《城市之下》觀察鄭州的視角,可謂獨樹一幟。

該紀錄片以鄭州縱切面的移動視角,從城市“地平線”之上的煙火萬家,穿越至城市“負海拔”下的地底迷城,展現城市之下普通人的未知領域;用鄭州橫截面的平行視角,通過機器人、穿梭機的運動鏡頭,帶領觀衆發現縱橫兩軸交點處的人物與故事,講述城市地下各個層級的發展和演變。

80後的導演團隊清新的講述風格與視覺效果,讓《城市之下》成為一部兼具網感、動感,甚至喜感的全新樣态作品。

《城市之下》熱播 網友:被地平線下的故事治愈了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紀錄片中解說詞形象生動,比如在《鏡像繁華》一集中,開篇的解說“假如有這麼個地方,四季恒溫恒濕,不受雨雪天氣影響,對于沒事就喜歡逛吃、逛吃的人來說,妥妥的良心定制好去處”,輕松的表達巧妙溫馨,親切間切入地下商業的主題。此外,全片語言風格都網感十足且讓人忍俊不禁,比如在介紹地下商業街時,解說道“地下10萬平方,相當于14個足球場的存在”,“未來的二七地下商圈時,正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城市之下》熱播 網友:被地平線下的故事治愈了

紀錄片從城市之下的供水排水、地下管廊、地下軌道交通、商業生态、城市之下的未來等方面進行分類展示,雖然聚焦的内容對于網友而言略顯枯燥,但炫酷的表現手法,讓每集紀錄片都鮮活生動,抓力十足。比如地鐵線路圖“出鏡”,運用是視覺特效,讓一個個站點流光溢彩,換乘地鐵站的動靜切換頗有些元宇宙的味道。

收獲網友“治愈系”好評

“如果說城市的市容市貌是‘面子’,那麼地下空間就是一個城市的‘裡子’, 它築牢了整個城市的根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安逸、美好。”鄭州商學院青年教師小爍通過《城市之下》,得知了“隐秘而偉大”的鄭州地下工程,為豐盈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提供了強大的支撐,“看到我們的城市之下是如此的光明、寬敞,而且富有科技感,心裡也充滿了滿滿的安全感”。

《城市之下》熱播 網友:被地平線下的故事治愈了
《城市之下》熱播 網友:被地平線下的故事治愈了

對于這部短小精悍,很符合移動端傳播特性的紀錄片,網友十分追捧,稱其為“電影感十足的紀錄片”,并認為“4、5分鐘一集的節目,不夠看,根本不夠看”。

網友“半斤閑聊”認為節目十分“科普”,讓他明白了:“通過公共地下空間集約利用,才有了現在地表之上的快速發展”。“努力長心的棉花”留言表示:“雖然沒有了電線杆上叽叽喳喳的麻雀,但是也沒了雜亂無章的線纜!”網友“靜靜快樂殿”表示,通過節目“看到了‘平行空間’裡不一樣的鄭州了。”網友“走走看看”則直抒胸臆的表示:“建設大鄭州,緻敬勞動者!”網友“硬拳頭大熊”則感慨:“沒想到,竟然被這個地平線以下的故事給治愈了!”

《城市之下》堅持融傳播,小屏優先、大小屏互動,用新媒體思維結合内容特色設計話題、建構傳播點。自12月18日起,《城市之下》分别在河南衛視、公共頻道、都市頻道、民生頻道、法制頻道、新聞頻道大屏端連播五天,并在河南廣電全媒體矩陣推出,節目相關内容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學習強國等同步推出。截至12月31日18:00全網資料已近10億,共上熱搜榜26次,#城市必備收納神器# #蘭考也将喝到南水北調的水了##供水管裡有眼睛和耳朵# #基建狂魔在地下殺瘋了# 等話題詞連續五天登上要聞榜。

《城市之下》熱播 網友:被地平線下的故事治愈了

新城市發展以人為核心

地下空間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場景,沒有了人物的支撐或者介入其中,就會成為一個呆闆的存在。面對這亟需破解的一道難題,創作者堅持以人為本,從個人的視角,用更小的剖面,去清切共鳴的切入主題。

比如第二集《地鐵“郵”俠》,就以一個快遞跑腿小哥的視角,展現了他輾轉在鄭州的醫院、商場和寫字樓,依靠乘坐各條地鐵線路精準計算時間,最終把物品準時送到客戶手中。

《城市之下》熱播 網友:被地平線下的故事治愈了

“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準,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新時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城市發展指明了基本方向。

“随着城市容量的迅速提升,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在緩解交通、改善環境等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運慧在看了《城市之下》後十分感慨,“當人們身處熙攘的城市,看慣了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的時候,有誰想過是地下空間的建設,才讓這座城市有了不一樣的風景”。

“有人在地表之上重新整理城市天際線,又有人在地表之下築牢城市根基。”王運慧表示,《城市之下》通過展示城市的一體兩面,讓我們終于看到并了解了城市的“平行空間”,在集中展現鄭州這座城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之餘,更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是以才讓觀衆在觀看之餘,心裡始終湧動着溫暖以及對未來城市美好生活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