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完善15分鐘就醫服務圈,浦東“家門口醫院”更新“軟硬體”

作者:上觀新聞
完善15分鐘就醫服務圈,浦東“家門口醫院”更新“軟硬體”

家門口就能做CT、心超等檢查,還能配到二三級醫院的藥,專家号找自己簽約的家庭醫生就能搞定……2023年,浦東居民打開了“家門口就醫”新模式。

完善15分鐘就醫服務圈,浦東“家門口醫院”更新“軟硬體”

“在社群做完檢查,再去醫院看病”

2023年的最後一天,70歲的呂先生特别感謝南彙新城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超聲科的吳雲醫生“救了自己一命”,吳雲卻說:“多虧社群配齊了心超,要謝就謝15分鐘就醫服務圈吧。”

原來,2023年浦東新區制定《關于全面提升浦東新區社群衛生服務能力的實施方案》“1+9”政策體系,結合新區“精品城區”“現代城鎮”“美麗鄉村”三個圈層建設,全區47所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均配置CT、心髒超聲等檢查“四件套”。

呂先生在一次普通的社群就診時,被吳雲發現可能患有主動脈夾層,呂先生立刻趕往三甲醫院急診,當天就完成了主動脈夾層手術。“手術醫生告訴我,這個社群醫生很厲害,要不是她,你這條命都不知道能不能保住呢!”呂先生感歎,沒想到現在社群醫院技術也這麼強。吳雲解釋道,心超探頭具備檢查血管的功能,“我用心超探頭檢查了呂先生的主動脈,這才能做出對他的診斷。”

完善15分鐘就醫服務圈,浦東“家門口醫院”更新“軟硬體”

2023年12月,浦東新區出現了第一個7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都能做心超的醫聯體——川沙醫聯體。醫聯體核心浦東新區人民醫院的超聲影像科主任江泉告訴記者,“做心超是一個技術活,原來社群超聲醫生沒有經驗,不會做。于是,我們從兩方面着手,一方面接收社群超聲科醫生至上級醫院學習、進修,由高年資主治以上醫生帶教;另一方面定期安排高年資醫生下沉至社群,現場指導。” “在社群做完檢查,再去三級醫院看病”有望成為新的看病路徑,老百姓的選擇更多了。

完善15分鐘就醫服務圈,浦東“家門口醫院”更新“軟硬體”

2023年,上海市提出提升本市社群衛生服務能力的實施方案,重點強化社群衛生的基本醫療服務功能、公共衛生網底功能、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管理服務功能和重點人群的康複護理服務功能。方案要求,鼓勵和支援社群在全科診療的基礎上,貼近居民需求,開展适宜的口腔、兒科、康複護理以及中醫适宜技術項目。“十四五”期間,将加大社群康複中心、護理中心的建設。此外,促進社群用藥目錄與二三級醫院目錄逐漸銜接,友善居民在家門口配藥。

社群醫院迎來優秀人才

2023年可謂醫學畢業生最搶手的一年,尤其是在浦東新區。龍華醫院、長征醫院、九院等三甲醫院的浦東院區都将在近三年開診,各家醫院都在積極吸引人才。就在大醫院都很難招到博士的時候,卻有多名醫學博士主動選擇了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這是為什麼?

在浦東“社群醫院”中,第一個擁有“博士醫生”的是南碼頭社群衛生服務中心。2014年,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方劑學專業的唐偉華博士,以人才引進的方式入職南碼頭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唐偉華說,中醫原本就是全科,在社群一樣能大展才華。紮根社群8年,唐偉華多次獲評先進,并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科研論文9篇,主持浦東新區衛健委課題1項。

北蔡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網紅博士”韓強,在曙光醫院、龍華醫院都工作過,學術上也建樹頗豐,獲得過中華中醫藥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個獎項。聽說韓強要去社群做醫生,他的博士導師很意外。而他自己卻有清晰的想法:“在三甲醫院,專業越做越細,而我很想在傳統中醫上更進一步”。正是這個“中醫夢”,讓他在社群赢得了衆多“粉絲”,居民們都說:“博士來地段醫院,老百姓最得益!這樣的博士,多多益善。”

完善15分鐘就醫服務圈,浦東“家門口醫院”更新“軟硬體”

2023年12月14日,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簽署了《關于推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的戰略合作協定書》,同時宣布,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浦東新區中醫醫院、浦東新區光明中醫醫院正式啟動籌備建設。當天,浦東新區正式宣布啟動“中央财政支援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該項目經競争性評審,浦東新區作為上海市唯一入選的示範試點,将在三年的建設周期内,全面統籌各類要素,打造中醫藥發展新高地。

據了解,浦東新區将建設高品質防治康一體化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與曙光、龍華合作建構中醫“醫聯體”,打造以“一人一專病”為網底,“一院一品牌”為骨幹、高峰高原學科為塔尖的專科專病品牌體系。加強中西協同,啟動2個“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3個中西醫結合旗艦社群衛生服務中心、5個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開展非藥物療法示範中心、中醫專病診療中心建設,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全覆寫實施“全專結合”中醫全科診療新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