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陸石油巨頭——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以及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管道公司”)三家企業披露了其高層管理人員的年度收入,這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其中,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年薪甚至未能達到百萬,這一結果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引發公衆對其薪資設定合理性及其背後深層次原因的探讨。
根據上述三家企業公布的資訊,中石化、中海油和管道公司的董事長及總經理的年度收入分别如下:中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的年薪為人民币95.34萬元;中石化總經理的收入則為90.58萬元。中海油董事長、黨組書記的年薪為96.08萬元,總經理的收入亦為96.08萬元。管道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的年薪為86.13萬元,總經理的收入同樣為86.13萬元。
這些資料一出,在廣大群眾中間産生了不小的反響。對于中石化、中海油這類副部級企業的負責人來說,薪資水準為何如此之低? 這樣的答案如石破天驚,震撼人心。
的确,相較于其他民營企業的董事長及總經理的年薪動辄近百萬元而言,這顯然無法讓人們信服。因為民營企業與央企的年利潤相差無幾,并且前者的負責人年薪至少由數百萬元起跳。然而,公開資料卻毫不留情地成為了打在衆人臉上的耳光。
實際上,這樣的薪資水準,無疑是偏低的。根據行業内的普遍認知,即便在同行業内,一些主要人物的年薪同樣穩居百萬以上。而像聯想集團這種大型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的薪酬甚至上升到了億元水準。比如被冠以"打工皇帝"稱号的楊元慶,他的年薪高達億元。這使得中石化、中海油這樣的央企負責人的薪酬顯得微不足道。
對于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來說,特别是副部級的央企,如何平衡收入及事業發展兩者間的關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他們的薪酬完全依照市場化的标準,将使自身與所在企業公務員薪資差距極大,不利于内部團結和穩定。此外,過高的薪資還會加劇内部員工之間的貧富差距,以及與外界群眾生活水準的落差,這将會削弱央企、國企所應承載的社會責任。是以,采取較為嚴格的薪資設定或許是更為恰當的方式。
在筆者看來,無論企業性質是公有還是私有,無論是員工高層還是基層崗位,公平和平等始終是所有人類組織機制的堅守方向。同時,透明和公正也是一個企業應當秉持的原則,能夠讓社會尊重并記下它的貢獻和價值。故此,透過此次中石化、中海油和管道公司的高管薪資披露,希望以此為契機,推動各行業薪資設定回到公平、透明的軌道上來。
雖然石油央企高層官員的年薪遠不及外企或私營企業的高層,但我們仍需注意到,這些石油巨頭的盈利能力及地緣政治影響力仍非其他企業可比拟。正因如此,如何平衡這部分工作崗位應得的待遇與企業管理層所承擔的社會公義,無疑是未來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話題。
這是你心目中龍頭企業的管事人的薪資嗎?有什麼想法,評論區聊聊!
#中石化##中海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