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論在哪上班,立好人設,你就穩了

作者:洞見
無論在哪上班,立好人設,你就穩了

作者:洞見·姜榆木

事事埋怨,不如事後埋了怨。

戰略定位專家顧均輝曾建議:每個人身在職場,都要學會給自己立人設。

“人設的本質,是你期望别人給予你怎樣的定位。

如果别人平時對你的定位就是不靠譜、好拿捏,那你實際能力再強,也沒有展露的餘地。”

想在競争激烈的職場穩住自己,要有實力,也要有人設。

在我看來,最值得打造的人設,莫過于不好惹、敢填坑、情緒穩。

01

不好惹

得到CEO脫不花說過:“如果你總被拿捏,不好意思拒絕,那結局隻會是既不能保護自己,也不會被别人尊重。”

無論與誰共事,本質上都是底線以上的資源互換。

你不設立一個邊界,就等于一直默許别人入侵自己難以接受的區域。

真正聰明的職場人,做人有鋒芒,做事有底線。

1. 不做老好人

我剛參加工作時,有位老員工讓我去倉庫取零件。

正當我要答應下來,帶教老師跟對方說:“你還是按照流程發委托單吧。”

當時我很不了解,取零件這種舉手之勞,何必專門寫委托。

帶教老師的一句話,讓我記到現在:無論多小的事,都不要讓人覺得你很友善。

年輕時覺得,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搞好人際關系。

于是,每天幫上司跑腿,幫同僚頂班。

一次次付出與所得錯位後明白,職場的價值不在于随叫随到,而在于不可或缺。

心理學家哈麗雅特·布萊克在《取悅症》中提到,她會在工作郵箱簽名中備注自己的崗位内容。

同僚找她幫忙時,如果是她負責内容以外的事,她都會明确拒絕。

起初她常常聽到,别人私下議論她待人冷漠。

漸漸的,找她幫忙的隻有少數幾個和她業務相關的同僚和上司。

而她也通過幫助這些人,有效積累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經驗。

畢淑敏說:“拒絕是一種權利,每個人都有權把寶貴的時間用在自己身上。”

放棄做一個老好人,我們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把讨好别人的時間用來做好工作,優秀的人将主動向你靠攏;

把迎合上司的精力用來幹出成績,機會自會向你抛出橄榄枝。

無論在哪上班,立好人設,你就穩了

2. 不害怕翻臉

最近重溫《滄浪之水》,對主角池大為的印象很深。

他平時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跟同僚上司鬧沖突。

本以為憑借好人緣,能在配置設定住房時多得到點照顧。

誰知機關裡有家屬的員工,都被配置設定了兩個房間,隻有自己還跟妻兒、母親一起擠在悶熱的單間裡。

他找管理者理論,對方不理不睬,還當他的面把一個空的房間上了鎖。

池大為一改往日脾性,拿來榔頭敲掉門鎖,直接讓母親帶着行李搬進空房。

後來他聽說,那個空房本該配置設定給他,隻是管理者想留作自用。

他越是唯唯諾諾,對方越覺得他好欺負,而他隻要一翻臉,對方害怕事情鬧大,反倒立刻退讓。

馬東說:“工作需要合作,但永遠不要以委屈自己為代價,換取表面的一團和氣。”

上班是來做事的,不是來受氣的。

一味妥協退讓,不僅是對自己的消耗,也會讓雙方的合作變得難以開展。

敢于翻臉,亮出鋒芒,别人尊重你的底線,你的工作才能得心應手。

02

能填坑

有人曾問羅振宇:對于職場新人,你最看重什麼?

羅振宇沉思後回答:填坑的能力。

一個人不能為公司解決問題,就會成為公司的問題。

月薪五千和月薪五萬的差別,往往就在于能否填坑、能填什麼坑。

1. 填自己的坑

華為日本事業部,曾給當地一家客戶供貨。

到最終傳遞環節,客戶将貨物全部退回,理由是“标簽貼得随意”。

所有人在向上司說明情況時,都認為客戶這是存心刁難。

貼标的負責人卻走訪客戶工廠中的房間,發現對方使用了自動掃描裝置——如果貨物沒有統一貼标,就無法自動掃碼入庫。

他回來後主動承認了自己的疏忽,并在兩天内重貼标簽,保證了項目的及時傳遞。

而他自己也在完成傳遞後,被任命為和這家客戶後續合作的項目經理。

看過這樣一組圖檔。

很多工作就像給商品貼标簽一樣,看上去很簡單。

無論在哪上班,立好人設,你就穩了

到了實際執行階段,才發現每個細節都可能有問題,每個環節都可能出意外。

無論在哪上班,立好人設,你就穩了

而靠譜的人,不一定擁有過人的才華,卻一定會負起責任,為每個深坑兜底。

正如吳曉波所說:所謂成功,不是你有幾分能力,而是你值幾分信任。

聰明過剩的時代,一個人最難得的本事,是“文經我手無差錯,事交我辦請放心”。

2. 填别人的坑

蔡磊壘在《上行》中提到過“打勞工思維”和“企業家思維”。

前一種思維的人,收一分錢幹一份活,别讓事情在自己手裡出錯便萬事大吉。

而秉持企業家思維的人,卻将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

他們總會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讓身邊所有人感到踏實。

職場電影《穿Prada的女王》中,記者安迪曾在一家時裝雜志社實習。

有次雜志社主辦行業晚宴,按照既定流程,社長要在助理提醒下,喊出每個來賓的名字,并與對方握手寒暄。

可一到現場,社長助理過于緊張,忘了某位來賓的名字。

好在安迪及時告訴助理對方的名字,才成功避免了一次晚會事故。

她擔心出現這種狀況,于是提前把助理負責的來賓名單都背了下來。

晚會結束後,社長便讓她頂替原來的助理。

即使安迪後來重返記者行業,社長也認真寫了推薦信,幫助她進入心儀的報社。

大多數人工作的日常,無非就是在坑人和被坑之間徘徊:

客戶忘帶了公章,導緻簽約不能在規定期限内完成;同僚一個疏忽,導緻團隊忙碌半月的項目被刷掉;上司不懂業務,為搶訂單而攬下了很難完成的活……

但也正因如此,一個人達到怎樣的高度,收獲怎樣的成績,就取決于他填過的坑,解決過的問題。

一個能給自己填坑的人,你永遠不用擔心他會掉鍊子;

一個能為别人兜底的人,你會在出事的第一時間想到他。

這樣的人,走到哪裡都不缺機會。

03

情緒穩

拿破侖曾說:“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勝過能奪下20座城市的将軍。”

很多工作拼到最後,拼的其實是控制情緒的能力。

1. 事來能扛

豆瓣有過一個投票:對方怎樣的形象,最能給你一種職場大牛的感覺。

超過80%網友把票投給了“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2002年,傳奇企業家宋志平被調到中國建材集團。

但就在就職演講前幾分鐘,法院發來集團欠債30億的傳單,半數辦公樓被貼上封條。

一起調任的高管面面相觑,有的甚至開始擔心,自己早上停在公司的車子會被當成集團資産而沒收。

宋志平卻按照原定計劃,心平氣和完成了就職演講,穩住全體員工的士氣。

接着他挨個拜訪債主,頂着謾罵、嘲諷和威脅,愣是将債務延期了兩年。

此後他又奔赴香港交易所,吃了無數閉門羹,最終促成集團上市,解決了資金緊缺的問題。

4年後,中國建材以3500億的營收總額,跻身世界500強的行列。

有投資人評價宋志平時說:“光是他遇事時的穩勁,就值十多億的投資”。

身處職場多年,我們見過能力出衆,卻在出問題時驚慌失措的人;

也見過平時默默無聞,卻總在關鍵時刻沉下心來,幫忙想辦法的人。

換你是老闆,你更願意培養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任何工作,隻要情緒不亂,辦法總比問題多。

無論在哪上班,立好人設,你就穩了

2. 事過能忘

美國作家威爾·鮑溫在暢銷書《不抱怨的世界》中,提到這樣一個故事。

他所在公司為提高效率,推廣了一種語音認證系統。

大家很快發現,這套系統的識别準确率很低。

人們在嘈雜的辦公室裡,甚至不能通過自己的聲音打開郵箱。

系統開發人員趕到現場時,許多人圍着他們大發脾氣,質問為何設計出如此蹩腳的系統。

威爾卻很客氣地請開發人員幫自己改回密碼認證,随後開始處理自己的郵件。

有人問他:“他們耽擱了你半天的工作,你就不生氣嗎?”

威爾笑着回答:“生氣的話,耽擱就不止半天了。”

事來能扛是能力,事過能忘是格局。

每份工作,都有讓你不如意的地方:

上司的打壓、客戶的刁難、頻生的意外……

為發生過的事情耿耿于懷,不僅于事無補,還會影響當下的狀态。

曾仕強教授說:“事情無論好壞,隻在發生的瞬間起作用,之後的一切影響,都是情緒帶來的結果。”

事事埋怨,不如事後埋了怨。

這不是妥協,而是讓負面情緒不再蔓延的成熟,讓事态影響點到即止的智慧。

寫在紙上的名片,别人會随手扔掉;寫在言行上的名片,别人會過目不忘。

無論在哪上班,人設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而人設的打造,就在于你與人相處時的原則,在于你工作填過的坑,還有你遇事時的第一反應。

當所有人想到你時,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你踏實從容的樣子。

那麼恭喜你,貴人和機會離你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