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體出現5個信号,說明血液粘稠,容易中風!預防得牢記這4點

作者:家庭醫生線上

早上起床犯困,午飯後犯困,一整天都想着能躺床上睡覺。你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有,真的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血液粘稠度的表現,嚴重可發展成血栓,甚至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心梗、腦梗。

血液黏稠是怎麼回事?身體會有哪些異常表現?

血液黏稠,在醫學臨床叫高黏血症,更多見于中老年人群。血液黏稠度增高,首先可影響毛細血管。當毛細血管的血稠度增加,血液攜帶的氧氣及營養成分就很難運輸至各個器官組織,細胞若長時間得不到氧氣、營養成分的浸潤,就會損傷甚至凋亡。而血管壁受損,與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作用,可引發血管損傷,繼而發展為血栓。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會把血液黏稠與高血脂混為一談。但其實,高血脂系指血脂水準的升高,血液黏稠系指血液黏稠度增加,這可是兩回事。

身體出現5個信号,說明血液粘稠,容易中風!預防得牢記這4點

當身體出現以下5種表現時,要警惕可能是血液黏稠的信号:

1.下蹲時呼吸不暢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尤其是超重肥胖者,下蹲時往往比較困難,甚至由于體重而無法開展蹲姿工作。一旦他們下蹲,就會出現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等表現。

這是由于下蹲動作時,心髒回流的血液減少,同時血液黏稠度較高,容易加劇血液循環不暢的問題,進而引發呼吸不暢、胸悶等缺氧現象。

2.陣發性視力模糊

有些人平日視力良好,但不時會有視力模糊的問題,有時甚至突然看不清楚眼前事物,這一情況多發于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主要原因是血液循環不順暢,導緻視神經及視網膜無法及時獲得營養成分及氧氣,造成眼部暫時性的缺血缺氧。

3.早晨起床時暈眩

有些人早上起床後并不感到精神飽滿,反而頭昏腦脹,直到吃過早飯才逐漸清醒。這是因為他們的血液黏稠度較高,導緻腦部供血供氧不足,進而引發晨起頭暈、乏力等症狀。

身體出現5個信号,說明血液粘稠,容易中風!預防得牢記這4點

4.午餐後困倦

正常人午飯後都會有些困倦,但可以自控。然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在進食午飯後會十分困倦,甚至眼睛都睜不開。如果稍作休息午睡,他們會渾身難受。這是由于血液黏稠度高,導緻午飯後大腦血氧供應嚴重不足,神經系統缺血缺氧。

一旦發現血液粘稠,4種食物少碰為妙

1.高脂肪食物,尤其是肉類,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長期攝入這類食物會加劇血液黏稠的問題,進而誘發血栓形成。此外,油炸、煎炸、燒烤等烹饪方式也會大大增加脂肪的攝入量,人們也應盡量避免。

2.腌制食物,鹽分含量較高,經常食用這類食物會增加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發生風險。同樣,這也會加劇血液黏稠的問題,久而久之腦梗死、冠心病等發生率也會上升。

3.含糖量高的食物,常吃這類食物不僅會導緻超重或肥胖,還有機會引發胰島素抵抗、血糖水準升高,進而誘發高血糖、糖尿病,這些都會加劇血液黏稠的情況。

4.含酒精的飲品或食物,可導緻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腦梗、冠心病、猝死發生機率。此外,過量酒精可導緻肝中毒,影響肝髒正常代謝功能,導緻脂肪代謝紊亂,誘發高血脂,使血液黏稠加劇。

身體出現5個信号,說明血液粘稠,容易中風!預防得牢記這4點

調整生活方式,幫助降低血稠度

發現血稠,除了飲食要謹慎,還應該從以下幾點調整生活方式:

1.晨起飲用溫開水

經過一夜的睡眠,身體會丢失不少水分。晨起容易因缺水而導緻血液變黏稠。是以,建議人們起床後,可空腹飲用一杯溫開水,以小口慢慢補充水分。

此外,注意保證每天的飲水量充足,并堅持少量多次飲水,這樣能更好地稀釋血液。

2.平日積極運動

對于血液黏稠的人來說,積極運動可加快血液循環速度,促進新陳代謝,防止血液黏稠。推薦的運動方式包括快走、太極拳、遊泳等輕中度有氧運動,建議每星期3-5次運動,每次持續0.5-1小時。

3.戒煙限酒

香煙内的多種毒性成分可損傷血管内皮,增加血小闆的聚集,加速紅細胞的凋亡;過量攝入酒精也會加重心腦血管缺血、缺氧的不适症狀。

4.學會釋放壓力

中青年人群血液黏稠往往與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等不良情緒有關。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建議适時放松心情、疏解壓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