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作者:留聽書院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報道,内容讓我大開眼界的同時也頗感驚訝。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品牌,比如南孚電池、金龍魚油,都是外資控股或并購的産品,并不屬于我們一直以為的“國貨”。

還有一些品牌,則是原先的老字号國企,在市場變遷中被外資收購。這讓我對“國貨”這個概念産生了深刻的反思。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這些外企利用其強大的資金實力,通過并購或滲透的方式,擷取了一些原本深受國人信任的品牌。它們利用這些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大肆在中國市場牟利,甚至有的産品比正宗的國産品牌賣價還要高上一大截。

這樣的“洋鬼子”品牌,無疑是在中國“悶聲發大财”,我們作為普通消費者,也難免成為這些品牌利潤鍊條中的一環。

那麼,這些名不副實的“僞國貨”品牌都是怎麼起家和發展的呢?它們與真正的民族品牌又有何不同?本文将通過幾個典型的案例,揭開這些外資品牌的面紗,也讓大家重新認識一下身邊的這些老品牌,進而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消費選擇。

同時,我們也要反思如何讓中國的民族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說起金龍魚,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款食用油在大陸市場占有率長達40%,是許多家庭的主要食油選擇。它的價格實惠,口感也較為清淡,深受主流消費群體的青睐。

但你可知道,這個看似國産的食油品牌,其實是新加坡一家大型跨國企業的産物。

早在1999年,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就在中國市場推出了金龍魚等多個糧食油品牌。這些品牌包裝簡約大方,名稱和辨別都帶有濃厚的中國風情,價格也非常親民。

在市場推廣初期,豐益集團大力包裝金龍魚的産品故事,稱其采用純天然香料提煉工藝,香氣鮮美綿密。這些賣點深得國人消費群體的心,加之精準的促銷,金龍魚很快在油品市場占據了重要一席之地。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多年來,金龍魚在中國食油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始終穩定在40%左右,幾乎成為了家家必備的食用油品牌。記者調查發現,去年金龍魚的銷售額更是高達2262億元。

這樣龐大的利潤,全都是這款新加坡品牌從中國市場中牟取的。而開始時,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其實是一家外資企業。

豐益集團在大陸建有近300個油品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這才是生産金龍魚等品牌産品的實際基地。可見外企為切入中國市場所作的努力和投入。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這些名不副實的“洋貨”隻會把利潤帶離本土,真正受益的永遠隻是寶潔等跨國巨頭的股東和高管們。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提到日用消費品,我想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寶潔公司。作為目前全球第一大日化跨國企業,寶潔旗下擁有飄柔、汰漬、碧浪等數十個世界知名的品牌。

這些品牌已經深深地滲透進千家萬戶的生活,成為很多中國家庭日常必需的洗護用品選擇。

然而我們在購買這些産品時,是否也應該正視它們實際的身份——寶潔跨國公司為主的外資背景。

這家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其全球上百個産品線幾乎“包羅萬象”,覆寫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無處不在。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從洗髮乳、護膚品到牙膏、維生素,從洗衣液到清潔劑,所有我們最熟悉的日化用品無一例外都隸屬這個商業帝國。

根據寶潔公司釋出的2021财年報告顯示,其在大中華市場的銷售收入高達57億美元,占全球營收的20%。

也就是說,中國作為新興的消費大市場,正成為寶潔等跨國公司的最大賺錢來源。它們利用先進的市場營銷理念,讓消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其産品的存在。

同時也搶占了本可以屬于民族品牌的廣闊空間。這些外來品牌的背後所代表的是什麼,我們作為消費者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說到護膚品,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國産老品牌大寶。尤其是大寶的SOD蜜洗面乳,那種清新雅緻的包裝,搭配“大寶明天見”的廣告詞,為不少80後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然而我們無意中會發現,在很多護膚品店裡,大寶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來自歐美的護膚品牌。

這其中隐藏的轉變,也許正是這個老品牌後來迷失方向的開端。

原本大寶是北京一家優秀的化妝品生産企業,它旗下的人參滋養護膚品系列深受消費者青睐。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大寶被美國跨國護膚品巨頭強生并購,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在強生的打壓下,大寶的研發和推廣都大幅縮水,過去主打的護膚品系列被強生自己的産品取而代之,這讓很多老客戶感到十分可惜。

業内人士透露,強生并購大寶也主要是為了利用其在國内市場形成的品牌影響力。隻不過外企終究還是無法完全填補這種建立在國民情感基礎上的信任感。

大寶也在這波洗牌中,丢失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說到廚具,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蘇泊爾這個老品牌。紅色廚具與其标志性的白色字型,構成了許多人對國貨的刻闆印象。

其實,這款廚具已經不再是老百姓記憶中那般國産化了。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蘇泊爾的創始人蘇增福,最初是憑借自主研發的一款新型高壓鍋起家的。1995年這款鍋打入市場後大受歡迎,解決了之前壓力鍋使用中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痛點。

蘇泊爾迅速成為國内廚具行業的佼佼者,也是第一批實作上市的民企。僅十年時間,蘇泊爾的年銷售收入就達到了15億元人民币,期間又推出多款暢銷産品。

然而,就在品牌影響力如日中天之時,蘇增福卻在2006年将蘇泊爾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給了法國的SEB集團。

從此,這款老品牌廚具的國産屬性就蕩然無存了。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在強大的外資支援下,蘇泊爾堅持了産品的高端路線,銷售業績也持續高速增長,目前其市值更是超過了600億元人民币。

但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一個民族産業的成功不能簡單等同于銷售業績。當老百姓的情感寄托不再屬于自身民族時,這些數字背後所代表的實質意義就會發生改變。

國産品牌要走得長遠,建立自主的體系尤為重要。說到電池,很多人會不禁想起脍炙人口的廣告詞——“一節比六節強”。這正是南孚電池在全國範圍内的經典宣傳口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南孚可謂是國産電池行業的龍頭老大,産品深受消費者信賴。然而時移世易,如今的南孚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環。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南孚電池的創始人陳來茂,最初憑借自主研發實作了該公司的騰飛。1999年時,一家名為摩根士丹利的美資公司加入了南孚的股東結構,這本是為其提供資金支援的舉措。

但是好景不長,幾年後這家美國投資公司已經逐漸控制了南孚近半的股份。南孚的決策權不再完全自主,這已經在公司内部引起了視變。

之後,摩根士丹利又将手中的南孚股份全部轉讓給了金霸王電池——這是南孚産業上的主要競争對手。

從此,南孚電池這個民族品牌就名存實亡了。它不僅徹底變成了外資控股的工具企業,還不斷遭遇來自金霸王方面的打壓。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最終淪落到很多年前老百姓心目中家喻戶曉的電池品牌,如今卻不複存在的局面。這也充分說明,企業家在追求資本時,必須時刻牢記民族産業的社會責任。

隻有樹立自主和自強的意識,國貨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站穩腳跟。

通過上文幾個案例的剖析,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本可以屬于民族産業的老品牌都在市場變遷中逐漸被外資所收編,這是我們感慨的同時也應保持清醒和警覺。

的确,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内企業與外資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是大勢所趨。但是我們也要認清,這些看似“合作共赢”的背後,往往隐藏着外資掠奪本土資源的野心。

賣的比格力還貴!28年來被誤認為是國産品牌,裝國貨撈金2262億

一些外企就是沖着中國廣闊的消費市場而來,通過并購本土品牌擷取流量。它們的目标隻是在最大程度地牟利之後離場,并不會為我們的經濟發展貢獻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是以,在推動民族産業走出國門、增加國際化的同時,我們更要保持理性。既要學習外企的先進理念和營銷手段,又不能失去産業主體的獨立性。

同時,扶持和培育自主品牌,提高研發和創新能力也是關鍵。隻有這樣,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才能在世界範圍内赢得更多尊重,我們的民族産業才能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