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4年春晚排版“流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趙本山曾經的話要成真

作者:博士說天下

2022年,網上流出了今年央視春晚的部分節目内容,在谷歌、知乎和微網誌上掀起熱議。“真相”是春晚相關部門在籌備新年聯歡晚會的時候,安排部分演員和從業人員試演節目。

24年春晚排版“流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趙本山曾經的話要成真

有幾個演員錄制的試演視訊不慎在彩排的群裡洩露了出來。

當這些“爆料式”揭秘開始在社交網絡上流傳開來,本來滿懷期待準備追年味的網友們,都紛紛驚呆了。他們發現,無論是獨幕喜劇,還是相聲,甚至歌舞,今年春晚的創意和内容居然全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路。

尤其是那些網絡大V最先披露的嶽雲鵬、孫悅登場表演的“新”相聲,讓評論區裡的網友直接笑出了聲。

這些素材的“提前曝光”,的确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春晚本該具有的“新鮮感”。但是,更大的問題在于,今年這個本該是龍年大吉祥的春節聯歡晚會,創作思路居然如此之“陳舊”、如此之“sizePolicy”。

24年春晚排版“流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趙本山曾經的話要成真

這一次的節目“流出”風波,某種意義上讓大家看清了目前春晚創作的困境與局限,亟待引起決策層的根本性反思。

也隻有如此,我們才能對2023年春節這台萬衆矚目的文藝盛宴,真正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

這一次春晚節目的提前“放風”,足以證明決策層在創作上的思路依然停滞不前。他們用大量網絡流行語中的“複讀機”,來彌補春晚内容的創新不足。

以獨幕喜劇為例,多達三個詞條都和網絡熱詞挂鈎,從“我的哈吉米”到“公主請上車”,再到“恐龍抗狼”。其中尤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位設定為“宅男”人設的演員,居然會在獨幕喜劇中表演養寵物哈士奇并高呼其名字的情景。

24年春晚排版“流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趙本山曾經的話要成真

這種生搬硬套的運用方式,充分暴露了創作團隊嚴重的思想惰性,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網友們其實早就已經看膩了這些生活化的流行語,再拿到春晚的舞台上機械式重複,隻會收到事與願違的反效果。

就連090後都開始追憶趙本山、陳佩斯的作品,這不得不說是整個創作行業的恥辱。我們需要的不是簡單複制粘貼,而是富有溫度與情懷的原創内容。

這個道理,春晚的決策者們必須要領會。

語言類節目,尤其是以獨幕喜劇、相聲等形式呈現的喜劇作品,原本是春晚的看點和精華。從很久以前開始,這類節目就承擔着逗樂觀衆的重任,也的确履行得極為出色。

24年春晚排版“流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趙本山曾經的話要成真

無論是陳佩斯還是趙本山,他們那些脍炙人口的段子,至今仍然耳熟能詳。

但是,近10年來,春晚語言類節目出現了明顯的“裂變”。節目的品質直線下滑,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今年依舊邀請了嶽雲鵬和孫悅來表演相聲,這不禁讓人想起他們在上一屆春晚上那場“水準堪憂”的自黑表演。

如果說那還是一次失誤的話,那麼今年隻怕就是在碰瓷自己了。

創作組的這種反複橫跳、不進則退的選擇,充分暴露出一個事實: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已經面臨全面崩潰的邊緣。它失去了最基本的啟迪與趣味性,也在加速着觀衆們的離心離德。

如果不能及時轉型,恐怕它的末日不遠了。

24年春晚排版“流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趙本山曾經的話要成真

如果說語言類節目正在步入低谷,那麼獨幕喜劇類的春晚節目,就已經是一蹶不振了。本屬于喜劇和戲劇的花果,在最近幾年的春晚上已經完全變了味道。

以去年的《初見照相館》為例,其潰敗之程度,令所有看過錄像的觀衆都不寒而栗、目瞪口呆。那簡直就是一個平行世界才會出現的作品,裡面的人物設定毫無連貫性,台詞純屬脫缰野馬。

最令人絕望的是,今年的春晚導演竟然還是這個于蕾。這就好像在春晚滿目瘡痍的身體上,又狠狠插了一刀。

如果一味想用所謂的“奇思妙想”來吸引觀衆眼球,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我們需要的不是故弄玄虛,而是針砭時弊;不是制造噱頭,而是加入溫度。

24年春晚排版“流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趙本山曾經的話要成真

過去那些脍炙人口的獨幕喜劇,正是在這樣的創作方針指引下才走進了曆史。

與今時今日春晚的頹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個屬于20世紀90年代的春晚輝煌時期。那些年頭,無論是趙麗蓉、郭達,還是趙本山,他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創作激情,都奉獻給了春晚這個舞台。

他們的獨幕喜劇、歌曲、相聲,都那麼深入人心。不管是語言的俏皮,還是情節的設計,都恰到好處。就拿趙本山的《賣拐》來說吧,一個貌似淳樸的老頭子,卻暗藏着極深的城府。

這種戲劇人物的塑造手法,至今依然令人贊歎。

24年春晚排版“流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趙本山曾經的話要成真

再比如,郭達和趙麗蓉合作的那些傳世經典,無論是“宮廷玉液酒”,還是“我其實也很忙”,都成了那個時代人尤為愛說的接頭暗号。

這種程度的品牌化創作,想必現在的春晚節目制作人也無法企及了。

在我們追思春晚曾經的輝煌之時,更不容錯過的是趙本山的一番至理名言——春晚節目最重要的是逗觀衆開心,不能空說教。

這句話,猶如一記重錘,擊中了目前春晚制作的緻命缺陷。

越來越僵化的套路,越來越空洞的大團圓結局,這些現象的背後,都在說明一個事實:創作人員已經喪失了最初的 Positivity,他們甚至誤以為,通過說教與強行灌輸所謂“正能量”,就可以提升春晚的品質。

24年春晚排版“流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趙本山曾經的話要成真

趙老師的警句,恰好戳破了這種幼稚的錯覺。現在決策層迫切需要反躬自省,放下包袱,重新尋找制作春晚的初衷與激情。

隻有傾聽民意,順應民心,節目的品質和收視率才有可能重新攀升。

我們期待着春晚能夠涅槃重生,等待那一刻的到來。

盡管前路茫茫,我們依然對春晚保有最後的希望。因為其實解決問題的答案就擺在那裡——隻要主創人員意識到問題,擺脫套路,重新探尋創作的樂趣,那麼春晚整體水準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24年春晚排版“流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趙本山曾經的話要成真

更何況,今年可是難得的龍年。在這個日子裡,人們都懷揣着美好的心情,盼望新春的喜慶氣氛能祛除一切憂愁。

這個美好的願景,一定會成為現實。因為文藝創作的本質力量,就是來自人民,服務于人民。春晚一直作為中國人新春佳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使命就是帶給國人歡樂,而不是消極。

這一次的雞飛狗跳,或許正是春晚決策層清醒、重新出發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