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已被精确測量,他到底陪葬了多少人?一起來看看
殉葬制度自商朝起源,盛行于周朝,貫穿中國曆史長河,直至清朝康熙年間才受到廢止的指令。殉葬制度雖然殘酷,但為了統治者個人的野心和渴望死後在地下享有帝王般的生活,這一制度長時間内仍然被遵循。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成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産,陪葬的兵馬俑雄偉壯觀,既是對始皇的守護,也象征着皇帝的尊貴。秦始皇陵建設耗時長達37年,常年保持規模龐大,比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時間還要長8年。
如此巨大的陵墓,為了在死後正常運作,需要幾十上百萬的人才能夠維持。殉葬的人數也是相當龐大的。秦始皇是一位好色之君,在統一六國時将六國後宮的女人一并“統一”到自己的後宮,擁有23個兒子、10個女兒,加上宮女可能達到上千人。為確定他在陰間繼續享受至尊生活,身邊的嫔妃和宮女們被迫殉葬,這成為帝王的特權,逼迫與看中的女人一樣簡單,無人敢違逆。這部分陪葬人數大約在1500人以内。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囚徒和工匠為了陪葬而喪命。秦始皇陵的修建曆時38年,其中包括秦二世上台後仍有多達70萬的囚徒和工匠參與工程。為了鎮壓起義,秦二世将大部分囚徒和工匠充入軍隊,隻有少數人留下來完成秦始皇陵的尾聲工作。修建完成後,為了陵墓的安全,秦二世下令将所有囚徒和工匠全部密封在陵墓内,人數大約在10萬以内。這些人無一例外成為陪葬者,不管是因為統一六國還是修建陵墓,他們都在殉葬制度的鐵蹄下失去了生命。
關于秦始皇陵的陪葬人數,目前仍然沒有确切的依據。考古學家通過進一步的探測,揭示了秦始皇陵墓的世界級規模、奇特結構和豐富内涵。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隻是提供了更多的疑點,也讓我們對這個古老的殉葬制度充滿了好奇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