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時起,蒙曼便表現出骨子裡對學習和閱讀的熱情與喜愛。每天早晨她起床時,她最大的期待就是進入家中那間小小的圖書館。
看着成排整齊的書架和色彩缤紛的書脊,蒙曼的心裡總是雀躍不已。她愛極了坐在柔軟的沙發裡,一頭紮進書中的世界,任由想象力在那些文字裡遊蕩徜徉。
她總能一天之内把好幾本書閱讀完畢。
兄長看到蒙曼如此喜愛讀書,心中不禁升騰起成堆的自豪。他總是抽空坐在蒙曼身旁,陪着她一同發掘書中所蘊含的種種寶藏。
在蒙曼遇到難以了解的詞語概念時,兄長總會耐心地為她細細解釋。蒙曼也十分珍惜與兄長共讀的時光。在這溫馨的陪伴下,她的知識面與視野在不知不覺間得到了快速的拓展。
借助家人的大力支援和鼓勵,在閱讀的同時,蒙曼也養成了勤奮好學的習慣。1996年的時候,她又如願以償地考取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的曆史系大學生。
這對她來說是實作夢想的第一大步。在大學的四年時間裡,她更加努力地鑽研着曆史知識,幾乎每天都泡在圖書館裡。
最終,她的辛勞也得到了回報,榮獲學院頒發的“三好學生”榮譽稱号。這無疑也使她在曆史學這個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2002年,拿到北大博士學位的蒙曼面臨着人生的第一個重要抉擇——留校任教還是離開母校開創新的征程。這對她來說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盡管北大畢業生通常很容易獲得學校的留用機會,但作為一個執着追求夢想的人,蒙曼還是毅然選擇了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央民族大學任教。
成為中央民大的一名大學講師,是她學生時代的願望。當她真正穿上講師的袍子,站上那熟悉的講台時,一種久别重逢的喜悅充滿了她的内心。
講課對于蒙曼來說并不陌生。她總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們娓娓道來那些曆史故事,并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模拟引導他們置身其中。
十多年來,她所教授的曆史課程深受學生歡迎,許多學生甚至專程選修她的課。如今她已成功培養出一大批人才,令她感到無比欣慰和驕傲。
蒙曼的父母一直希望她能早日找到另一半,組建自己的家庭。為此,他們甚至在報紙上登出了公開征婚啟事,表達了想給女兒找一個好歸宿的心願。
然而,真正敢主動接近蒙曼的追求者屈指可數。這與蒙曼的學識淵博、見解獨到有很大的關系。許多仰慕她的人自慚形穢,不敢輕易表露心意。
其實,蒙曼本人對婚姻并沒有太多的執念。她認為,愛情不是操之過急就能獲得的東西。它需要兩顆心的慢慢接近、了解和磨合。
有一次,蒙曼參加了一個電視綜藝節目錄制。當主持人朱迅向她發問“你最想嫁給誰”時,她毫不猶豫地說出了一個答案:“孫悟空。
”一時間,會場裡頓時響起了一片哄笑。在場的觀衆都沒有想到,這麼一個曆史學者會給出這樣一個貌似荒誕的回答。
然而很快,在蒙曼詳細的解釋下,人們意識到她是十分認真的。在她看來,孫悟空忠誠勇敢、聰明過人,正是她所看重的品質。
這似乎也讓人了解了蒙曼至今仍然單身的原因——她心目中理想對象的标準,太過嚴苛,就像傳說中的大聖本尊,智勇雙全、品格俱佳。
其實,蒙曼對此并不着急。她淡然地面對那些揶揄與打趣,并繼續專注于曆史研究的工作中。她相信,當那個與她真正契合的人出現時,她定會第一時間發現,然後欣然接受這份屬于自己的真愛。
事實上,蒙曼從來就沒有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婚姻上。在她看來,除了愛情,人生中還有其他更為重要的事業與追求值得她去投入時間與心血。
其中她最為熱愛的,就是自己的曆史研究工作。
盡管已是中年,但蒙曼對曆史學研究的熱情絲毫未減。她希望能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曆史學者。
她既為自己已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也渴望有朝一日能寫出真正影響深遠的論文著作。這就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标。
正因如此,蒙曼才會那麼熱愛自己的教學工作。當她站在講台上向學生娓娓道來那些曆史故事時,臉上總會湧現出煥發的神采。
她在學生們的身上也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這更加激發了她傳播知識、啟迪思想的責任與使命感。
通過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蒙曼也逐漸領悟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蘊藏着曆史的印記。她時常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一些看似平常的細節,卻能聯想到特定的曆史時期。
這也使她更加堅信,曆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曆史。
正是這種對曆史學研究的熱愛,成就了蒙曼不變的人生目标和奮鬥方向。在她自身的故事中,她也在用行動告訴後人:隻要有恒心和毅力,就一定能朝着自己的夢想不斷前進。
這正是她人生中最想傳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