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廣财經洞察|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跑全球市場 成中國制造閃亮新名片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31日消息(記者 楊柳青)汽車産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産業,是拉動内需、擴大消費的重要領域之一。近年來,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發展。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産銷首次雙超百萬輛。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842.6萬輛和830.4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4.5%和36.7%,市場占有率達到30.8%。

與行業高速發展相呼應,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也在發展壯大。天眼查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大陸現存與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106萬餘家,其中,2023年1-11月新增注冊企業31.4萬餘家,與2022年同比上漲24.6%。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形勢良好,呈現出總體較快增長、結構不斷創新的特征,自主品牌走高端路線也取得了巨大突破,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全面高品質發展的良好局面。

政策“大禮包”頻出 為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産品等大宗消費。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兩年提到與新能源汽車消費有關的内容。

2023年以來,各部門、各地方推出一系列支援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政策“大禮包”,為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3年6月,财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釋出《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支援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據初步估算,實行延長政策後2024—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規模總額将達到5200億元。

與新能源汽車相配套的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近年來,大陸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範圍最廣、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2023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建構高品質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更提出了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寫廣泛、規模适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品質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有效滿足人民群衆出行充電需求的重要目标。

而随着年末消費旺季到來,多地密集出台政策,提振消費信心、拉動汽車産業發展。南京開展2023年第二輪汽車消費補貼活動,消費者購買符合條件的汽車可享受相應額度的消費補貼。四川省發展改革委釋出《關于恢複和擴大消費的若幹措施》,提出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快公共領域全面電動化程序,加大機關公務、公交、出租等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力度等舉措促進消費。長沙市啟動2023年第四季度汽車促消費活動,投入2000萬元進行汽車購買補貼,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告訴央廣網記者,政策支援是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大利好,圍繞着擴大汽車消費、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出台的相關政策,除了直接刺激消費者購買,對市場銷量增長有明顯拉動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給企業、消費者和市場信心,為經濟發展帶來積極效應。

市場競争白熱化 自主品牌車企份額持續擡升

随着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自主品牌脫穎而出,車企競争日漸白熱化。

乘聯會釋出最新資料顯示,11月自主品牌零售115萬輛,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1.8%。當月自主品牌國内零售份額為55.3%,同比增長1.9個百分點;2023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2%,相對于去年同期增加4.7個百分點。11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佔有率59.7%,較去年同期增4.6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

回顧2023年,新能源汽車“競技場”内,衆多企業加速飛馳:小米汽車完成了首秀,旗下首款量産車正式釋出;自主品牌“銷冠”比亞迪第6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得到華為深度技術支援的問界M9入局高端市場;聚焦高端市場的蔚來計劃推出第二、第三品牌占領更多細分市場……市場普遍認為,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将開啟更殘酷的“淘汰賽”。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目前乘用車市場競争依舊激烈,降價促銷成為階段性提振銷量、對沖盈利壓力、維持品牌力的重要手段,但車企降價空間相對有限。是以未來競争将集中在規模、技術和工藝創新,同時資料積累和營運效率也将發揮重要作用。

在王青看來,适度的競争是合理的,可以讓一些具有競争力的企業脫穎而出,但競争要在合理範圍内,單純價格戰會消耗企業長期利潤。“企業需要通過提升産品的競争力,迎合消費者的新需求,提升技術水準和服務體驗,去占領細分市場,這才是可持續的”。王青還強調,對新能源汽車而言,除了汽車産銷量本身增長之外,充電等配套體系需要快速跟進,否則會形成制約産業發展的瓶頸。

競争加劇,不少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并主動選擇合作,以提高自身競争力。據了解,小米汽車首期研發投入超100億元,研發團隊共有3400多名工程師;賽力斯AITO問界核心研發投入累計超120億元;蔚來稱過去五年多蔚來研發投入超過300億元,目前每季度的研發投入在30億元以上……

新能源汽車“走出去”步伐加快 出口資料亮眼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出去”步伐加快,出口資料亮眼,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閃亮新名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23年1-11月,中國汽車出口441.2萬輛,同比增長58.4%;乘用車出口372萬輛,同比增長65.1%;新能源汽車出口109.1萬輛,同比增長83.5%。機構普遍預計,2023年中國有望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中國電動車技術具備競争優勢,産品力強,出口加速趨勢不變。随着規模和技術優勢的積累,看好中國汽車加速走向全球,未來幾年仍然是海外銷售快速發展階段。

王青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快速增長,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内産品的成本效益和科技體驗感在不斷提升。國内競争激烈,客觀上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打磨産品創新力、提升競争力,在産品豐富度、性能等方面力争領先。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2024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預測報告》,預計2024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150萬輛左右,出口量為550萬輛左右。随着中國經濟逐漸恢複,預計汽車市場需求将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将進入3000萬輛級别的新階段。

崔東樹表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體形勢較好,但壓力也在逐漸顯現,需要進一步做好自身産品本地化的适應建設,尤其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做出符合當地市場的有效改進,包括作業系統、應用軟體等,才能使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當地賣得更好。”王青則認為,新能源汽車出口有望保持較高增速,但新能源汽車也将直面國外供應鍊和産品供給能力的挑戰,打開海外增量市場之後如何打開存量市場也是一大難點。

路雖遠,行則将至。遊入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産業有望在2024年進入新的成長階段。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