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作者: 隴南文縣釋出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到了冬天,人們除了愛吃熱乎乎的烤蕃薯和糖炒栗子,還有一種甘甜多汁的水果出現在大街小巷,去掉紫色或青黃色的外皮,露出白色的果肉,削成一節節,嚼在嘴裡,甘甜的汁液就充滿了口腔。

這種冬日甜蜜就是甘蔗,甘蔗作為冬天常見的水果之一,不但有“脾果”“補血果”的美譽,而且還被古人稱為“天生複脈湯”,與《傷寒雜病論》中的名方“複脈湯(原名炙甘草湯)”有相似的作用。

“天生複脈湯”,甘蔗好處多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複脈湯通過甘溫之藥補陽益氣,甘潤之品滋陰養血,味甘入脾,通過調中起到陰陽并補之效。中醫認為甘蔗性寒,入肺、脾、胃經。因為甘蔗有和中潤腸、緩肝助脾之功,可治痨瘵瘅瘧,止反胃虛嘔,息風養血,大補脾陰,是以清朝溫病大家王孟英稱其漿名“天生複脈湯”。

1

健脾利尿

甘蔗有解熱止渴,和中寬膈,下氣止嘔,助脾健胃,利尿,滋養的功效。

2

潤腸通便

甘蔗可緩解口幹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秘結,反胃嘔吐,消化不良,發燒口渴等症狀。

3

生津解酒

甘蔗水分足,口味清甜,口渴的時候吃一點甘蔗能夠馬上緩解口渴,同時甘蔗對酒後煩躁、酒後不适也有療效,對于醒酒護肝有很好的效果。

生吃熟吃,青色紫色,都不同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甘蔗的顔色不同,養生功效有一定差異,而且生吃和熟吃,功效也有不同。

1

生吃瀉熱

冬季氣候幹燥,最适合吃甘蔗。很多人誤以為甘蔗吃多了會上火,其實不然。

《本草新編》寫到:“甘蔗,世人皆以為性熱,不敢多食。不知甘蔗甘平而兼微寒,能瀉火熱,潤燥之妙品也。”

中醫以甘蔗榨出的汁液入藥,名蔗漿。甘蔗汁味甘、性寒,入肺、胃經,有清熱潤燥、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陰虛肺燥所緻的咳嗽、胃陰不足所緻的嘔吐、熱病及暑熱傷陰所緻的口幹口渴等。

2

熟吃益脾胃、潤心肺

《滇南本草》中記載:“汁:治心神恍惚,神魂不定,中風失音,沖開水下。又熬饧食,和胃更佳。”“饧”類似于現代的饴糖,這提示甘蔗熬制之後有益脾胃。《随息居飲食譜》也提到:“蔗汁煎成如饴,色黑,甘溫。和中活血,止痛舒筋。越人産後辄服之。”

《本草綱目》提及:“治虛熱咳嗽,口幹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極潤心肺。”也指出了甘蔗汁煮粥有益于滋潤心肺。

此外,青皮甘蔗偏涼,紫皮甘蔗偏溫。肺胃熱盛的人(鼻孔呼氣熱、喉嚨冒火),吃青皮甘蔗;脾胃虛寒的人群,可以吃紫皮甘蔗。

甘蔗食療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1

甘蔗粥

材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淨榨汁,高粱米淘洗幹淨,将甘蔗汁與高粱米倒入鍋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2

茅根竹蔗馬蹄水

材料:茅根或鮮茅根30-50g,青皮甘蔗2節,馬蹄5-8個,胡蘿蔔一根。

做法:甘蔗連皮剖成段,胡蘿蔔切塊,馬蹄去皮,用養生壺煮30分鐘即成。

功效:生津清熱。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3

甘蔗炖羊肉

材料:紫皮甘蔗100g,當歸5g,生姜6片,羊肉250g,食鹽和料酒适量。

做法:羊肉洗淨,切塊,用開水焯十分鐘後放入适量食鹽、生姜片和料酒混合均勻,再腌制10分鐘。

紫皮甘蔗洗淨切塊,當歸洗淨,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鍋,加入适量純淨水,先大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煲1.5小時即可。

功效:溫中補虛,潤燥和中。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溫馨提示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冬季“小人參”,能利咽喉,大補脾陰,中醫也叫它“天生複脈湯”!

1、甘蔗性寒,脾胃虛寒、胃腹寒痛者不宜食用。

2、無論甘蔗生吃還是熟吃,都不建議血糖高的人群食用。

3、甘蔗剖面發黃、味酸,并有黴味、酒糟味和生蟲變壞的,均不能食用,誤食後容易引起黴菌中毒,導緻視神經或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害,嚴重者還會使人雙目失明,患全身痙攣性癱瘓等難以治愈疾病。

以上僅供參考,請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理。

來源:中醫養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