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輕舟已過萬重山”,一篇來自汶源街道黨工委書記的詩意年終總結

作者:大衆網濟南

濟南市鋼城區汶源街道黨工委書記 劉士俊:

新年,往往蘊含着新的期盼。回頭看時,時間恰似一指流沙,轉瞬已不再擁有。

回顧2023年,我們所處的世界,正在被日新月異的變化打破,那些習以為常的認知和常識,每時每刻都被新的資訊更新。身處基層的我們,常常無暇顧及外邊世界的精彩。我們日複一日,懷揣熱愛,行走在鄉間大路上,有時躊躇滿志、有時茫然四顧。新年到來,總要和過去說聲再見吧,回望逝去的時光,恰似一艘小船激蕩起無數娟娟細浪,讓我們感受到熱愛、責任、自信和樂觀的力量,那是屬于我們的2023,我們自己的詩和遠方。

一切從“靜下來”開始

一位哲人曾說:“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誠哉斯言!随着社會發展,百姓的訴求表達日益多元,讓群衆滿意,既是“題中之義”,更是“看家本領”。金鼎社群書記左莉莉仍然清晰地記得,在辦理房産證曆史遺留問題的過程中,一開始因為與居民政策了解有偏差,好事沒辦好、部分群衆不買賬,左莉莉在工作中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甚至發生打電話、發微信謾罵的情況,對她本人和家庭生活産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實事求是、尊重民意”,在區工作組的幫助指導下,社群以“問題有解”的思維、“換位思考”的角度、“真心為民”的情懷,靜下心梳理問題根源,“法理情”結合協商解決路徑,深入群衆家中做解釋工作,邀請周邊已成功辦理房産證的類似小區居民現身說法,讓群衆真正了解問題的初衷目的,最終實作金鼎北區房産證辦理順利推進。在社群“半月談”民主議事會上,當初幾位不了解辦證工作的社群居民,對房産證辦理工作給予了肯定的評價,感動的社群書記當場留下了眼淚。左書記深有感觸的說,今天我才了解了“沒有在漫漫長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這句話的含義,而我們的工作是即使在漫漫長夜裡哭過,也無法和别人談委屈,但隻要最終工作能被群衆認可,我們就感覺吃點苦、受點委屈,值!

我很羨慕金鼎社群書記在自己熱愛的道路上,對工作有了這麼深刻的體會,并且已經走了那麼遠。我相信街道其他七個城市社群書記也曾經遇到過“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的孤獨無助和“将心比心、人心都是肉長的”工作執念。社群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才是社群工作者應該堅持的?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那些不順心的事,也曾折磨着年輕的心産生迷茫。幸運的是,迷茫後的清醒,清醒後的執着,讓這群年輕的社群工作者們都找準了自己的定位: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多麼委屈的道路都值得奉獻自己的心血。憑借這種責任和熱愛,讓這群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初生牛犢,依靠不服輸的精神,陪伴社群從無到有,一起成長,讓天南地北萊鋼人,變成了親如一家汶源人,得到社群居民的普遍認可,她們不忘初心、也兌現了對工作承諾。

水庫搬遷移民戶張大姐今年是個大忙人,上半年忙着四處奔波反應水庫移民安置分房政策不合理,機關幹部每次見到張大姐要麼躲着走,要麼見面就是一番“唇槍舌戰”。現在,這個大忙人仍然很忙,不過忙的是接送孩子、管理果樹、照料家務。每當機關幹部下村,張大姐都會停下手頭的活,熱情的和大家打招呼。讓張大姐由抵觸向擁護村委工作轉變的,是東王莊村曆史遺留問題的成功化解。“尊重曆史、尊重群衆、尊重事實,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群衆難題”,牽頭化解分房沖突的工作組組長劉業宏、周啟童早已與反應問題的群衆形成牢固的共識。如今,那面作為見證的錦旗也正靜靜地挂在村委辦公室的牆上,訴說着曾經發生的滿意和波折。

西丈八丘村黨支部書記李慶玲今年冬天也特别忙。得益于上級“幸福食堂”的為民政策,更得益于村裡穩定後,村兩委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真正投入到産業發展上來,讓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新上的炸油條賣得不亦樂乎。街道分管穩定的劉業宏、區派第一書記白金祥因勢利導,帶領兩委解決魯碧礦山震房曆史遺留問題,短短兩周,已有十多戶簽訂搬遷協定,制約企業發展的問題得以解決,企地關系、幹群關系也變得更加和諧。

一切從“靜”下來開始,街道依靠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不把曆史遺留問題再留給曆史”“以問題有解思維推動沖突化解”“衆人的事情衆人商量”,先後解決各類曆史遺留問題21件,真正實作了基層治理靜而後能安的良好局面。

一切靠“動起來”發力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個事物的運動會引起與之相聯系的事物發生相應的運動。2023年,汶源街道一動帶多動、上下關聯,實作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連鎖反應。建立團隊願景,讓大家“心動”。從大年初一開始,街道上下四處參觀、學習、“洗腦”。“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萬裡”、“我們不比任何人強、我們也不比任何人差”、“這困難、那困難,幹起來、就不難”。街道因勢利導,錨定“讓汶水之源美起來,讓汶源群衆富起來”的目标,明确“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桃鄉汶源”的實施路徑,建立“同心源”黨建聯盟,因地制宜謀劃“汶水源”“桃花源”“齊魯源”三線産業叢集,大家摩拳擦掌、比學趕超,誓要讓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抓住機遇、争取到政策、實作破題。上司幹部帶頭,帶大家“行動”。一個零基礎的文旅項目從落地開工到營業,需要付出多少天的努力?在基層奮鬥了30多年服務協調的工會主席楊士慶告訴我們,是42天,是42天中的每一天。依靠人心齊,真想幹,咬緊牙關、克服困難,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硬是讓鋼城第一家露營基地在悄無聲息中落地,并且人氣爆棚、當年實作納統;在《快樂向前沖》項目落地比賽期間,街道上上下下200多名幹部,起早貪黑、克服活動人員車輛多、現場狹窄停車難等難題,犧牲所有周末,頭頂烈日,指揮交通、服務現場人員16萬人次,沒有發生一起輿情和負面事件,實作了綜藝帶動農文旅的汶源實踐;項目承載機關龍鞏峪村,是個“邊、遠、少、窮”的地方,在南橫自然村甚至手機信号都不能全部覆寫,在不覺曉露營基地、《快樂向前沖》鋼城賽道落地過程中,龍鞏峪村黨支部書記跑前跑後服務項目建設,村兩委分工負責全程盯在現場,最終讓龍鞏峪村迎來了“涅槃重生”的機會,徹底告别了“大車小車進不來,過河脫了襪子鞋”的舊貌,同時,該村也借勢借力建起了親子采摘大棚、旅客接待中心、旅遊道路、蓮藕種植基地,僅僅半年就實作集體收入50餘萬元,相較于2022年全年增長了40萬元。同樣的故事,在汶源其他村莊也在同步上演,霞峰村建起來了鋼城區第一家鄉村振興學院,建立了桃木工藝品加工廠、楊家大峪村依托歡樂田園度假區的建設,培育了大峪煎餅、原麥饅頭、大鍋全羊三個響亮品牌,南金水河依托旅遊大道建起蘑菇大棚、發展面粉加工,青冶行村發展藥材種植、柿子峪村進行泉水提升、胡家橋村建設垂釣餐飲、台子村建設民宿、發展特色餐飲......“村村有一樣、村村不一樣”,大家鉚足幹勁,在廣闊天地、實踐實戰。群衆積極參與,“帶動”共同富裕。和老百姓談文旅,老百姓感覺很遙遠。但是讓老百姓嘗到文旅發展的甜頭,不讓他們參與都很難。通過舉辦草莓節、桃花節、櫻桃節等節會活動,通不覺曉露營基地、《快樂向前沖》強勢“引流”,遊客來了,群衆瞅準時機把家裡的瓜果梨桃、煎餅小米、花椒生姜拿來售賣,并在自家庭院新開特色餐飲30餘家,成功注冊“食在汶源”美食品牌,總結出“汶源十看、汶源十吃”文旅品牌,建立各類果蔬大棚110餘座,讓群衆真正嘗到了來人就會來錢的“甜頭”。楊家大峪村楊國慶是首批嘗到“甜頭”的村民,不僅靠着煎餅坊賺到了錢,更是通過開設餐飲實作了緻富路上的又一個跨越。2023年的汶源,“生态+”“文化+”“旅遊+”的農産品得到了市場的高度好評,農産品附加值不斷提升,産業大棚真正變身成了“緻富棚”,汶水源頭開出了朵朵緻富花,群衆真正吃上了“環境飯”“旅遊飯”“生态飯”,成為鄉村振興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主力軍”。

一切向“好起來”前行

一位老上司曾經告訴我說:發自内心的熱愛,就是工作的無限動力。2023年,汶源鄉村振興積極探索實踐,29個涉農村各唱各的拿手戲,支部領辦合作社、歡樂田園、餐飲垂釣、民宿露營、各類節會、振興學院、一個個“幹出來”的精彩不斷上演;2023年,汶源城市更新迎難而上,13個城市開發邊界内村居各打各的優勢仗,宏元悅府地産、城市高品質房産、錦繡德寶地産、海德高中、山體公園、嬉雪遊園,一處處“建起來”項目精彩呈現;2023年,汶源社群治理穩紮穩打,8個城市社群比學趕超,社群“半月談”議事新機制、“1+365”社群治理新模式、“有汶必達”黨建品牌、小區改造、志願服務、文體活動、便民商圈,一件件“幹出來”實績居民稱贊;2023年,汶源三産服務業厚積薄發,野奢露營、超意興餐飲、7-11國際品牌、好想來連鎖品牌,齊魯銀行鋼城支行、一個個“落下來”的新業态接二連三。汶水源頭的環境也發生了美麗蝶變,大汶河治理、黃莊河治理、美麗鄉村治理、泉水治理全力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來汶源我氧你”的品牌被唱響、在“汶水之源,打造世外桃園”的實踐如火如荼........

大家因為愛,是以一往無前;因為愛,是以無怨無悔。這些“愛”的故事,構成了汶源的2023,并且正在向2024擴充。最近幾天,街道幹部趙學富、邢苗苗成了大忙人,在“齊韻櫻花谷”項目的工作中忙的抽不開身,稽核設計方案,幫助企業辦理手續,元旦後項目開工,一大堆工作急等着往前推進;東王家莊黨建聯合體黨組織書記馬相彬,與茄子峪黨支部書記桑志軍、黃花峪黨支部書記劉純友圍繞項目正在逐戶組織實地勘測,忙着同村民協商開發合作模式;街道農業農村部部長侯金娟,正忙着組織高品質蜜桃示範基地、台子民宿項目開工建設;南通香峪村黨支部書記桑國恒流轉完150畝桃園後,正在忙着栽植新桃苗,帶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在蜜桃産業種植新技術上探索嘗試。這一年,“忙”也成為汶源常态,忙完這件事,再忙下件事;忙完這個項目,再忙下一個項目;忙完這個活動,再忙下一個活動.......在每個崗位上的拼搏,共同呈現了一切向好的合唱,每一位汶源人,都是奮鬥者。

重溫2023那些雙向奔赴的點點滴滴,實際上更加期待新的一年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人間孤獨、卻有溫度,我們以手機充電、海綿吸水的精神,吸收着市區的養分,成長在汶水之源,新年的第一縷陽光正在醞釀,陽光燦爛的2024,值得祝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