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作者:智史通鑒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前言·】——»

民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可以說,這位女子集身份地位與才華美貌于一身。

但在1948年,她卻被醫院診斷出了心髒病,且無法有效治療,醫生認為她大機率活不過50歲。

平常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定是如遭晴天霹靂,但這位女子不一樣,她對此非常樂觀,沒有向病魔屈服。

診斷後,她立刻給自己制定了“三不”原則。

靠着這三條原則,這位民國奇女子打破了活不過50歲的魔咒,硬生生活到了93歲高齡,甚至連當初診斷她的那位醫生都沒有她壽命長!

那麼,這位自己打敗病魔的民國奇女子是誰呢?她制定的三不原則又是哪三不呢?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本文内信源來自百度百科 ,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名門閨秀

這位抗争病魔的民國奇女子名叫張允和,1909年,張允和出生于安徽合肥。

她的祖父是晚清時期淮軍的一員名将,其父親是一名教育家。很多人都認為,出生于這樣富足的家庭,張允和的人生一定是一帆風順的。

其實不然,張允和剛剛出生時就遊走于生死的邊緣線,她出生時臉色鐵青且不哭不鬧。

這讓張家人大為着急,以為張允和是一個死嬰。人們用了各種辦法,張允和還是不睜眼也不哭,且全身體溫冰冷。眼看“活不了”了,于是父母商量着把張允和選個好地方埋了。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這時她的祖母想起來一種偏方,一家人抱着試試的心态把燃燒的噴煙放在張允和的鼻子旁邊。嗆鼻的煙味竟然真的把張允和熏醒了,她睜開眼後發出了哇哇的啼哭。

生活在書香家庭中,三姐妹從小就很有才華。在那個年代,很多書香家庭的孩子接受的都是傳統思想的教育,但張允和家不一樣。

她的父親是有名的教育家,給子女們教導的都是最新潮的思想和知識。

是以,張家三姐妹在同齡人中一直都是佼佼者,除才華之外,三姐妹還非常漂亮。

張允和16歲那年考入了北京大學附屬女子師範學校,在師範學校裡,張允和接受了更為先進的教育,也認識了許多有着新思想的朋友。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不少富家子弟都是張允和的追求者,但張允和并不為所動,她想要的是一個能真正和自己産生思想共鳴的伴侶。

有一次,張允和到朋友家裡玩,偶然間遇見了一位非常有書香氣息的少年,經過了解,才知道這是同學的哥哥,叫周有光。

通過聊天,張允和發現周有光的思想非常進步,且待人寬和。周有光也覺得張允和才華橫溢,于是兩人就互生好感。

就兩人的家世相比,張允和的家庭條件遠比周有光家要好,但這并不能阻擋兩人戀愛的腳步。

周有光開學之後,兩人經常書信往來。在信中,周有光無比擔憂的向張允和表示:我家境不好,怕不能給你幸福。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張允和看到後,馬上回了一封長長的信,她堅定地向周有光表示:幸福都是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的。

在那個時代,如果家庭條件相差太大就注定會被家人所反對。但張允和家人很開明,周有光到張允和家登門拜訪後,張家的長輩們都認可了這個彬彬有禮且富有才華的青年。

張允和的父母支援女兒的選擇,這讓兩人很是高興。

1930年,成績優異的張允和考入了上海聖瑪利亞女子大學讀書,而彼時的周永光也因其卓越的表現被聘為上海大學的教師。

兩人終于不用聚少離多了,1933年,兩人在合肥舉行了新式婚禮。因為張家的影響力,兩人婚禮當天來了許多各界名流。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曆盡磨難

婚後的兩人過得很幸福,結婚後幾年時間裡,張允和相繼生下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兩人的生活因為孩子的到來而變得熱鬧起來,不久後,平靜的生活被日寇侵略中國的消息打破了。

為了躲避戰亂,周有光不得不帶着妻兒逃往四川。在逃難途中,因條件惡劣,兩人年僅六歲的女兒染上了重病。

夫妻二人曆經奔波終于找到了一家醫院,但是由于病情拖延的時間實在太長,女兒的病情惡化,最終不幸去世。

張允和非常悲痛,但禍不單行,她的兒子在逃難途中被流彈打中,慶幸的是保住了生命。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張允和在失去女兒的悲痛中還沒能走出來,又一個壞消息傳來了,她的父親也去世了。到了四川後,由于戰亂,社會亂象叢生,夫妻倆為數不多的積蓄被入室偷盜。

此時恰逢四川遭遇饑荒,糧食的價格被大大提高,兩人隻能買一點粗糧和孩子勉強度日。

張允和從小過的都是錦衣玉食的生活,接連遭遇生活打擊後,她本來就脆弱的身體終于撐不住了。

張允和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于是一家三口又向沒有發生饑荒的地方逃去。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曆經磨難,最終才算是徹底安定了下來,夫妻二人在當地都找到了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

但是上天又一次把厄運降臨給了張允和,1948年,彼時已經39歲的張允和在工作時突然感覺頭暈目眩且心口疼痛,于是她就近找了一家醫院檢查。

張允和本以為是工作勞累所緻,但經過醫生檢查後發現,張允和居然患上了嚴重的心髒病。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從病情的發展來看,張允和怕是活不過50歲了。如果換作普通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必然會一時接受不了。

但張允和已經經曆了喪女和喪父的種種苦難,她對這個消息沒有表現出一點慌張,而是坦然的接受了。

醫生告訴張允和,她的這種心髒病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聽到這個消息後,張允和立刻就起身回家。

周有光得知妻子患上嚴重性心髒病後痛心不已,但張允和卻表現的非常樂觀。

她是一個非常倔強的人,她不相信自己隻能活到50歲,于是她給自己制定了三不原則。而正是這三不原則最終使張允和打敗了病魔,創造了一個醫學奇迹。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三“不”原則的醫學奇迹

第一,不為别人的過錯而銘記于心,這是三步原則中的第一條。

周有光得知之後表現的很疑惑,他不明白妻子制定的這個原則對治療心髒病有什麼效果。

張允和表示,别人犯了錯是别人的事情,不要太過于在乎别人犯下的錯誤。如果在乎這些,那就會讓自己心裡堆積情緒,進而引起不快。

其實通俗來說,這條原則的意思就是,要在生活或工作中把自己的心放寬,不能因為别人犯下了一點過失就記在心裡耿耿于懷。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第二點,不拿自身的過失去遷怒他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張允和認為,在生活中,人會犯大大小小的錯誤。而這些錯誤會讓人的心情變得壓抑,自然就會帶着或多或少的怒氣。

在與别人交流時,不能将自己的壞情緒帶到别人身上,遷怒于别人,這樣的做法肯定是不對的。

張允和制定這第二條原則就是希望自己在犯了錯誤後能積極的去改正,對别人說了遷怒的話後要及時道歉。不能傷害了自己,還傷害了别人,這是極其影響心情的事情。

最後一點,不要為自己的過失傷害自己,張允和曾說,她從小到大在生活中經常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有時她會為了錯誤在心裡不停的責備自己。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比如說六歲女兒在逃難路上因病去世,女兒去世後,張允和經常夜不能寐。

這不僅是為女兒的離去感到悲痛,也是為自己沒有看護好女兒感到慚愧。就這樣,她的身體變得無比衰弱。

父親的去世更是如此,張允和覺得,父親生前自己沒有好好的在他身邊盡子女的孝道,父親去世時自己也沒有在身邊,作為女兒,這是自己的過錯。

這兩件事發生後幾年的時間裡,張允和都在日夜不停的責備自己。制定了這個原則後,張允和對這兩件事也釋然了,因為人總不能活在過去。

女兒和父親已經離世了,再怎麼怪罪自己也于事無補了。張允和希望自己能樹立起樂觀的心态,即便是犯了錯誤,也不能一昧的懲罰自己。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在很多人看來,張允和制定的這三條原則沒有什麼用。但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了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心情而導緻的,有一個成語叫積郁成疾,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尤其是張允和這樣的心髒病人,如果不控制好情緒,那很可能會因為情緒的劇烈波動而引發心髒病。

張允和嚴格遵守着自己制定的這三條原則,她一直保持着樂觀而平淡的心态。在之後的人生裡,即使遇到再大的磨難,她也沒有表現出太大的情緒波動。

不僅如此,自從确診心髒病後,張允和每天都堅持鍛煉,可謂是風雨無阻。

在她的帶動下,丈夫周有光也加入到了鍛煉的行列,兩人保持着樂觀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最終打敗病魔實作了雙雙長壽。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張允和和周有光一輩子相濡以沫,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争吵。兩人晚年時還時不時的搞一些小浪漫,這讓身邊的年輕人羨慕不已。

1995年,80多歲的張允和學會了用計算機打字。她和張家的子女們一起創辦了一本雜志,這本雜志非常受人喜愛。

張允和不愧是一位才女,她還将自己一生的經曆以及和丈夫周有光的婚姻生活寫成了書。晚年時的張允和依然非常優雅,她的舉手投足之間都透露着濃濃的書香氣息。

2007年,這位長壽老人以93歲的高齡去世了。

張允和:醫生診斷活不過50歲,她堅持“三不”原則,成功活到93歲

張允和生前囑咐過兒子,死後要将骨灰撒掉,後來她的兒子就将母親的骨灰灑在了山中,并在灑骨灰的地方種下了一棵張允和最喜愛的紅楓樹。

這位生于民國的傳奇才女雖永遠離開了人們,但她的才華和她的傳奇故事一直為人所傳頌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