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作者:我最棒棒棒

前言

在清朝的光輝曆史中,開國功臣額亦都共以其英勇忠誠、出色的軍事才幹成為一代豪傑。然而,他的傳奇并非僅僅止于其本人的英勇事迹。

額亦都共所生的17子,承載了他家族的光榮傳統,不僅嶄露頭角成為清朝的重要輔政大臣,更有四位嬌媚聰慧的皇後身份。這個家族的昌盛和他們的後代,成就了清朝極為璀璨的曆史篇章。讓我們共同踏入這段扣人心弦的曆史旅程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開國元勳額亦都: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

1580年,努爾哈赤在長白山一帶開始上司建州女真人起義,創立後金政權。當時的額亦都隻是普通百姓,其父母被仇家所害,13歲的他親手為父母報了仇。此後在嘉木湖一帶漂泊度日。

1580年冬,努爾哈赤來到嘉木湖,與年輕的額亦都談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額亦都毅然決定跟随努爾哈赤南征北戰,創業偉業。他看出了努爾哈赤不同凡響的氣質與抱負,堅信跟随其後必定大有作為。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此後數十年間,額亦都跟随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在努爾哈赤被自己部下欲行暗害時,正是額亦都與其他心腹大臣誓死保駕,使其幸免于難。

努爾哈赤看重額亦都忠心耿耿,将自己的三妹和碩公主許配給了他;長女穆庫什公主也被許配給了額亦都,生下第16子遏必隆。這就是後來的滿清第一勳貴世家——鈕祜祿氏的起源。

1621年,開國元勳額亦都去世。1636年,皇太極追封額亦都為弘毅公,配享太廟。可見其在努爾哈赤心中的地位無人能比。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遏必隆:面對權力鬥争的掙紮與抉擇

遏必隆是額亦都與穆庫什公主所生的第16子。身為太祖的外孫,他從小受到寵愛,加之自己也勤勉用功、深得皇太極賞識,後來一步步升遷為輔政大臣,身居要職。

康熙初年,年幼的康熙帝繼位,權力鬥争激烈。本為輔政大臣的遏必隆面對酷吏鳌拜的權勢,左右為難。他不想得罪鳌拜,又要維護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隻能左右搖擺,躲避風頭。

康熙和孝莊太後都明白遏必隆的為難,沒有為難他,隻是有些失望。康熙甚至嚴厲地将他訓斥一通,說他“不像16歲的少年,倒像61歲的老人”。遏必隆自知理虧,從此噤若寒蟬。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然而,權力鬥争的結果往往出人意料。鳌拜被賜死後,朝臣讨論是否也應處死遏必隆。康熙想到他的功勳,以及對自己成長的輔助之恩,決定手下留情,隻是革去他的太師之職。一年後又重新起用他擔任内廷值宿大臣。

權勢易失,遏必隆終究沒有在風口浪尖之時站錯隊。然而女兒沒能是以一開始坐穩皇後的位置,也讓他稍感遺憾。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遏必隆女兒:為何沒能一開始為皇後?

遏必隆有3個女兒都入選康熙後宮。大女兒本已被康熙欽點為皇後人選,但是因遏必隆在權力鬥争中态度暧昧,康熙隻封她為嫔。

三藩之亂爆發後,孝莊太皇太後考慮到需要滿族宗室的支援,堅持重新立遏必隆女兒為皇後。這就是日後的孝昭仁皇後。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孝昭仁皇後在後宮中恪守本分,輔助康熙處理政務,為康熙生下兩個兒子。在康熙駕崩後,遇到皇位繼承争議,她并未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而是堅決支援了養子颙琰登基為帝,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

如果遏必隆當初就全力支援康熙,其女兒一入宮可能直接被立為皇後。當然,曆史沒有如果,最終還得看自己的态度和作為。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恭順皇貴妃:家世背景令人意外

清朝末年,武宗溥儀退位後,人們清理整理滿清檔案時,發現一份意外的親屬關系圖譜——原來嘉慶帝寵妃恭順皇貴妃的祖上,竟然也是滿清開國元勳額亦都!這位晚年受寵的恭順皇貴妃,正是額亦都的六世孫女,原來她也來自這個功勳卓著的勳貴世族。

她的祖父善慶,最初其嫡福晉出身名門望族,是康熙名臣馬齊的曾孫女。至于恭順皇貴妃的生母楊氏,其家世就沒那麼出衆。然而還是依靠着素質和才華,進入了嘉慶帝的宮中。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起初恭順皇貴妃隻是一介妃嫔。然而她溫柔體貼、妩媚動人的個性,加之漂亮的容貌,竟然征服了年過半百的嘉慶帝,成為了他晚年的最寵愛。最終,在孝淑睿皇後去世多年之後,嘉慶帝特意尊封年過五旬的恭順皇貴妃為皇貴妃,助其臨終,可見對她的寵愛有加。

誰也沒想到,這位深受寵愛的晚年新寵,她那看似不起眼的家世背景,竟隐藏着一位功勳赫赫的開國元勳的血脈。也讓她的命運天馬行空,寵冠後宮。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祥妃:從寵妃到廢妃的悲劇

道光年間,後宮中有一位美麗高貴的祥妃,她的容貌動人、舉止高雅,深得道光帝寵愛。僅僅幾年之間,她就先後晉級為祥嫔、祥妃,且冊封妃嫔中最高規格的雀羽冠。

然而好景不長,自道光十五年起,她忽然失寵,被貶為貴人,直到鹹豐年間去世,一直未再複位,生了從寵妃到廢妃的悲劇。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其實,這位出生名門望族的祥妃,正是額亦都第十子伊爾登這一支的後代。伊爾登也是一位戰功卓著的大臣,曾立下赫赫戰功,位列議政大臣要職。他也是祥妃得以高攀皇權,一時鶴立的重要靠山。

然而皇權無常,祥妃的優越家世,最終沒能改變她從寵妃淪為廢妃的命運。也令她那金枝玉葉般的生命,落得個悲慘收場。可見盡管出身頂峰權力世家,也未必能永享榮寵,這就是大清王朝那難以捉摸的後宮生态。

清開國功臣額亦都共生17子,其後代不僅出輔政大臣,還出4位皇後

結語

綜上所述,開國元勳額亦都功勳卓著,深得努爾哈赤等帝王寵信。他共有17子,許多兒子也繼承了他的優秀品質,在戰場或朝堂有所建樹,子孫也多位極人臣要職。

尤其第16子遏必隆更是頗有政治手腕,女兒也成為皇後皇貴妃。他的第6子達隆藹雖未曾入仕,但也有孫女後來位列正妃;第8子圖爾格及第10子伊爾登等都功勳卓著。可以說,正是由于額亦都第一代的功勳,奠定了這全朝第一勳臣世家輝煌的基業。其子孫得以世代通姻皇室、出将入相,實屬‘恩澤後代’。

然則其子孫後代,也肩負着開國元勳和功勳卓著先祖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當以先輩的心态與氣節,在戰場和朝堂上謀求實幹,少些權謀算計,多些忠誠與正直,才符合一位功臣後裔的身份。

也唯有這樣,才能延續一個功勳世家的驕人曆史;否則即使出身高門,也會被這個變幻莫測的大時代所淘汰。正如遏必隆和祥妃的曆史一樣,提醒着我們要時刻警惕,守正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