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姚:面對挑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如何更有作為?

作者:直新聞
管姚:面對挑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如何更有作為?

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李強、趙樂際、王滬甯、蔡奇、丁薛祥、李希、韓正出席會議。圖源:新華社。

直新聞:為期兩天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管先生,你對這次會議精神有何心得體會?

特約評論員 管姚:這是在年終歲尾舉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頂格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及國家副主席全部出席。這也是時隔5年,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再次召開,時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新征程進入更有作為新階段這樣一個關鍵當口,執政黨以最高規格來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賦能,對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大國外交,給出清晰的路線圖與方法論,并由最高上司人作出頂層引領與全面部署。

習近平曾多次強調,外交是國家意志的集中展現,從這種意義上說,這次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的成功召開,就是國家意志在大國外交領域的集中表達,也是對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與深刻内涵,及其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的世界觀、秩序觀、價值觀,作出權威透徹的全面闡釋。

我們也知道,5年前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的最重要成果,就是确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剛落幕的外事工作會議明确要求,中國對外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别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對标中國式現代化目标任務,圍繞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條主線,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今天,美國彭博社對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的報道标題,給出了一個醒目提法,Chinese-Style Diplomacy,中國式外交,我看這家美媒,是對新華社昨晚刊播的那條2800字長電稿讀深讀懂了。我認為,外部世界真要了解把握習近平外交思想的豐富内涵,要前瞻研判中國外交接下來幹什麼怎麼幹,不妨下功夫細讀精讀新華社這篇重磅電稿。

管姚:面對挑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如何更有作為?

直新聞: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強調,大陸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将進入一個可以更有作為的新階段,這又傳遞怎樣的信号?

特約評論員 管姚:外交,最直覺了解,就是對外溝通打交道,那我們也知道,外部世界現在并不太平,大機率将會“帶着”正在延燒的兩場大規模戰争,邁入新年,很多人期待的“新年停火”,并沒有到來。對于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有清醒判斷,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但與之對應的,是大方向大趨勢與大邏輯的“三大不變”:那就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世界曆史曲折前進的大邏輯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命運與共的大趨勢不會改變,正是基于這種洞穿迷霧、直擊核心的充分曆史自信,會議作出了大陸發展面臨新戰略機遇的重大态勢判斷,這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将進入一個更有作為新階段的立論前提。大國外交如何才能更有作為?有哪些重要方向與發力空間?會議提出,就是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塑造大陸和世界關系新格局,把大陸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到新高度。我認為,對外營造更有利國際環境,對内提供更堅實戰略支撐,這是大國外交提升塑造力的内外發力點,也是實作更有作為的重要看點。

但我也注意到,有境外媒體将大國外交的這種塑造力,簡單化了解為中方對所謂國際權力的追逐,push for global power ,更有境外媒體刻意放大對必須發揚鬥争精神的單方面強調,我認為這些了解判斷以偏概全,也是在以己度人,甚至是在用西方信奉的權力邏輯與霸權思維,來看待中國,來評估大國外交,自然大錯特錯。新時代全方位大國外交強調發揚鬥争精神,同樣強調自信自立、胸懷天下、開放包容,最高上司人反複重申,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面臨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重大挑戰,中國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它所順應的,是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它所指明的,也正是世界文明進步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有破,有鬥争,同時更會有立,有建設。它所呈現的,正是大國外交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

管姚:面對挑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如何更有作為?

直新聞:今天發言人毛甯在年終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外交部共舉行了229場記者會,對大家表示衷心感謝并相約明年見,你對此又有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 管姚:我認為,這正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瞄準更有作為的一個數字見證,放眼全世界,沒有一個大國能以如此強度頻密地舉行記者會,向着世界發聲。在我看來,大國外交官就是奮戰在外交最前線的最勤奮群體。毛甯相約明年見,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作出頂層部署與全面動員後,外部世界有理由對明年大國外交的新局面新作為保持高度期待。

同時,更要特别指出,在世界前瞻新年之際,有些人有些媒體是對一個風險隐患極度不安的,那就是所謂“特朗普風險”。直白表述就是,如果特朗普回來了,他回到白宮,美國怎麼辦,世界怎麼辦?他會再掀退群風,退出迪拜氣候大會達成的協定以及搞其他各種退出嗎?當然,美國已經有兩個州宣布取消其選舉登記資格,但外部世界的擔心與焦慮,并無任何實質性緩釋。雖然官司纏身,雖然被首次拍下監禁大頭照,但這些似乎都不足以阻擋特朗普獲得共和黨的候選人提名,而他從前的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已經在大造輿論,如果再度上台,美國的貿易政策主線,将會是退群與“脫鈎”,就是要站到平等有序的多極化的對立面,站到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對立面。美國治理之亂選舉之亂可以到這種地步,雖然“特朗普回歸”并非定數,但“特朗普風險”确實已經沒法忽視了。這就是國家治理真正意義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作者丨管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