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作者:青橘罐頭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文 | 青橘罐頭

編輯 | 青橘罐頭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戰場上,沒有所謂的軍火,也沒有所謂的槍彈,隻有兩方士兵們一同厮殺,每一傷亡人數可以說是不計其數。

但每次隻要将軍一聲令下,士兵們直接就蜂擁而上拼死相搏。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尤其是站在前排的戰士們,幾乎都沒有一絲猶豫,拼了勁的的往前沖,根本不怕自己的性命就到此為止。

那麼是什麼讓他們明知下一秒要面臨死亡,但還是義無反顧搶着站在前排呢?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古代,士兵們就是靠着手中的矛、劍、刀等武器與對方進行戰鬥的,無論輸赢最後總要經曆生死一戰。

因為往往最後的結局,都會陷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而能站在前排的士兵,也是需要條件的,他們一般都是一些很有戰場經驗的老兵,基本上很少會有新瓜蛋子。

雖然說每當人力不足的時候,總會在民間召集一些壯丁入編,但像這種沒有任何經驗的士兵,絕大多數是不會安排在前列的。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而且在古代戰場上,排兵布陣這一方面凸顯的格外重要。

前鋒能否打亂對方的布陣,也是會影響到軍隊後面的進攻。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是以在戰前預備的時候,将軍們一般都是精挑細選出一隊優秀的人馬站在前排,用于在戰場上獲的搶先的優勢。

但要是這樣說的話,難道這些有經驗的士兵就不畏懼死亡嗎?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其實不然,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不單單隻是為了服從指令,更多的是為了背後的封賞。

俗話說的好,“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

也就是說光是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當将軍是行不通的,最需要的是要讓自己的上級看到你的能力。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要是一直畏畏縮縮的待在将軍後面等“人頭”,那這當将軍的想法也隻會在夢裡出現了。

想要一步步的晉升,那就要拿出點真本事來,不僅要做到抗勇殺敵,同時也要保護好将領的安全。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隻要在前線表現的足夠勇猛,并且能存活下來的話,最後那自然就等着封賞了,這一點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有記載。

而在作戰過程中,能拿下敵軍人頭的,能攻下出城門的,能夠第一時間将敵軍的旗幟拔下的,最後都會得到封賞,但能否升遷還是要看最後的功績。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但在這衆多的朝代中,當屬秦朝時期的時候對于斬首立功的獎賞是最大的。

甚至還根據功績不同,被分為了二十個等級。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最低的那便是公士了,其要求就是要斬獲敵軍的一個人頭,但這并不是普通的士兵的,必須要是對方的軍官或者是更進階别的人。

雖然現在說來有些過于殘忍,但在當時隻要是想立功尋賞,那就必須要這樣做。

而且必須是要站在前排向前沖,因為隻有這樣立功的機會才會更多。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而隻要是被封為“公士”之後,不僅職位有所上升,就連生活條件上都能外賜一位仆人,還能有一頃良田和一處尚好的宅子,算是徹底跟窮苦生活劃開界限的。

這樣的制度在當時可以說是大大的增強了秦朝士兵的戰鬥力,而且要是等級在三級以上的,如果不幸戰死沙場的話,最後的功績也是可以繼承給自己的家人和子女。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可不論是這二十級中的哪一級,隻要是在軍中有違反亂紀的發生,或者是出現了想要當逃兵的行為。

那這不僅會被撤掉軍功和受到處罰,同時也會牽連到自己隊伍裡的人,受到連帶的懲罰。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到了明代的時候,采用的就是最直接的萬兩白銀,來激勵士兵們立大功。

因為在那個糧食短缺的時期,沒有什麼是比吃飽飯來的重要了。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可這樣的獎懲,的确是能激勵更多的士兵站在前排。

但讓人好奇的是,他們又是如何計算自己殺了多少人,立了多少功呢?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因為有了論功行賞的這一獎懲在,是以每一次上戰場之前,願意站在前排的人總是源源不斷的,都想要借此機會拿到封賞。

可等到最後核算戰績的時候,軍隊又是如何知曉士兵們沒有趁機想要蒙混過關意圖呢?

畢竟又沒有專人專門盯着,而且人數又那麼多,怎麼可能一次性都看的過來呢。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但其實隻要是了解過過去戰事和曆史的人都知道,在商鞅變法之後,士兵們就對軍功格外的看重。

而最殘忍的記數方法其實就是将敵軍的人頭帶回去,這一點其實在《戰國策·韓策》中就有所記載過這樣的現象。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但因為這樣的方法過于殘暴,而且後續還出現了随意掠殺老百姓的現象,是以也并未沿襲多久就被制止了。

而後又改為了拿到敵軍的耳朵或者是手指視為可以立功的依據,但同樣此方式也隻實行了一段時間就被勒令禁止了。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可除了這兩項之外,還有一種方式是将士兵們分為幾個小隊,一個接着一個的上前攻城。

隊伍中要是有一個人斬首敵軍軍官,那整個小隊都會有所獎賞,同時身邊的人也可為對方作證,到底有沒有成功斬首。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但要是不幸全部陣亡的話,那自然是後面的隊伍自動補上。

再加上軍隊中其實是有督戰的這一職務在的,萬一要是有人想要在其中弄虛造假的話,和督戰的紀錄一對比就能看出了。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而從這幾點其實也能明白,古人們是如何記數的,同時也能看到他們為了自己的陣營、為了自己的軍工偉績,殊死一争。

但既然有上前線不怕死的人,那也有想要臨陣脫逃的人,而他們的下場往往也是非常慘的。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軍令如山”這句話不僅适應于現在,也同樣适用于過去,無論是身處在那方陣營,隻要站在戰場上,就不能有一絲想要放棄的念頭。

而在古代,隻要下達了前進的指令,那就不能後退。

但一旦隊伍中出現了士兵想要逃跑的現象,那可能不用等将軍下令,旁邊的士兵都能上前給個了斷。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雖然是身穿一樣的铠甲,但隻要當了逃兵,那就會遭到全軍隊的封殺,一旦發現就地斬殺。

再加上軍隊中還有監軍的人,當發現有人退下來的話,一樣是上面那樣的下場,或者是先羁押起來,等到戰争結束之後,在進行處罰。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而且古代最常用的懲罰手段就是“連坐制”,一個人逃跑可能全家人都會受此牽連,同時也會背負着一輩子旁人的唾罵。

由此也可以看出對待逃兵,古人都是如何懲治的,但不論是當下處于怎樣的考量,其實都不應該做一個臨陣脫逃的人。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上陣殺敵,唯有拼死一搏才能給自己搶下一線生機,無論是站在前排的士兵,還是後面蓄勢待發的士兵,其目的就是一個,為自己這一方拿下勝利。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着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因為隻有活着才能得到升遷,财富和改變自己生活的能力,雖然前排的戰士們要飽受更多的風險,但也同樣得到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