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活一口氣,氣順身體順,這個方子打通身體内的氣瘀,全身順暢

作者:上洋中醫宛醫生

肚子脹,惡心,大便也不順暢,吃點東西就有不消化的感覺。現在這類問題的比較多,歸根結底是身體運作的“氣機”出現了問題。

脾胃位于身體中部,是氣機升降樞紐,若脾胃氣機不順,就會出現以上問題。

身體的氣順了,痰、瘀、濕、食積也就少了,中藥如果運用得當的話,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學習這個方劑。

人活一口氣,氣順身體順,這個方子打通身體内的氣瘀,全身順暢

木香順氣散

木香順氣散在明代《證治準繩·類方》《景嶽全書》和清代《沈氏尊生》均有記載。

組成:木香,砂仁,枳殼(炒),蒼術(炒),槟榔,甘草,青皮(炒),陳皮,厚樸(制),香附(醋制),水煎服,日服兩次。

此處劑量僅供參考,具體加減應用需在中醫辨證指導下使用!

功效及應用: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于濕濁阻滞氣機、脾胃不和所緻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嗳氣納呆,大便不爽,舌淡紅,苔白膩等。

配伍解析

飲食、情緒、寒濕等原因,使身體氣機運作不順,也就是氣的升降出入失常,臨床症狀主要以悶脹、疼痛為主,好比吹氣球,氣隻進不出就會越來越大,隻有讓氣有進有出,暢通無阻,症狀才會改善。

從此方方名中即可知木香是一味關鍵藥物,它是非常有名的行氣藥,它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胸脘脹痛,瀉痢,食積不消,不思飲食。

它一直是臨床醫生喜歡用的行氣藥,比如在木香槟榔丸、木香調氣散、木香丸中均起主要作用,木香還有獨特的香氣,發散力量比較強,它的歸經較廣泛,應用範圍也廣,對全身的氣都能起到調理作用。

而且木香偏溫,如果身體脾胃受寒引起胸腹脹痛、腹瀉,就可以用它來行氣止痛,溫中止瀉。

一般氣滞都會跟肝氣不舒有關,肝主疏洩功能,脹滿的位置主要是兩脅肋部,時間久了,也會影響鄰居脾胃的功能,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以大家一定要有這個認識,脾胃氣滞是否存在肝氣不舒的情況。

于是加了香附,香附歸肝、脾、三焦經,具有行氣解郁,調經止痛的作用,它入肝經的作用更明顯,幫助肝恢複生發之氣,對胸脅脘腹脹滿,乳房脹痛,月經不調有好處,一般疏肝解郁的方劑常有它的身影,比如柴胡疏肝散。

青皮是未成熟橘的果皮,顔色偏綠色,而陳皮是成熟橘的果皮,顔色偏黃色,它倆很像青年與長者,行氣力度一個峻烈,一個柔和。

青皮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滞的作用,這裡用到一個“破”字,古人在用詞方面很有智慧,與“行”相比,無論氣滞多久,都能使氣機恢複通暢。

當氣滞日久形成痰、瘀,緻使身體某部位出現結塊、腫塊,與肝經相關的結塊,就可以用青皮了。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不僅能調暢氣機,還能祛濕化痰,對胃脘脹滿,咳嗽咳痰、食欲不佳等症狀的人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為氣滞則水停,逐漸的機體水液代謝出現異常,這種關系也有可能反過來,體内痰濕重,也能影響氣的運作,是以要兼顧着把痰濕清理幹淨,氣的運作也就順暢了。

蒼術、厚樸、陳皮、甘草,是平胃散的配伍,此方是祛濕劑,主治濕滞脾胃證。

蒼術與白術均能健脾燥濕,二者差別在于,前者燥濕突出,适用于濕濁内阻者,而後者健脾突出,适用于脾虛濕困者。

厚樸具有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的作用,它可以一邊理氣,一邊化痰濕,能夠往下排,對于脘腹脹滿、咳嗽咳痰有很好的療效。

熟悉槟榔的人都知道,它在消食積,下氣方面有很強的作用,嚴重的食積、氣滞時,往往喜歡加一些它,比如木香槟榔丸,由于它有攻破的力量,是以氣虛下陷者禁用。

還有一味枳殼,也是能夠理氣消脹,化掉痰濕,和青皮、槟榔、厚樸峻烈藥一起使用,身體裡的氣、濕、痰、食都能給洩出去。

砂仁不像前面這幾味藥,它比較和緩一些,能夠芳香醒脾,讓原本懶惰的脾胃振作起來,喚醒脾胃運化功能,可以把濕氣運化掉,它也是一味很好的理氣藥,經常與木香成雙成對使用。

總之,這些藥的最終目的是讓氣順,身體順,胃氣原本應該往下走,現在停滞不前,甚至往上走,主要是中間脹的厲害,大便也不太通暢,要想破此局可以用它,由于此方是治療寒濕引起的氣機不暢,如果是實熱的話,不建議使用。

氣滞怎麼辦?

人活一口氣,“氣”看不見摸不着,它是自由的,大體上可以用“升、降、出、入”四字形容它在我們體内的運動,如果任意一項運動存在異常,都會導緻氣運不暢而停滞,臨床表現為悶脹、疼痛。

氣滞在不同部位,其臨床表現不一樣,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胃腸氣滞

主要表現為腹部脹痛,大便不爽,兼有食積者,可加神曲、麥芽、山楂、雞内金等消食導滞;

兼有脾胃虛弱者,可加黨參、白術、山藥、茯苓、炙甘草等健脾益氣;

兼有濕熱者,可加黃芩、黃連、大黃清熱燥濕;兼有虛寒者,可加幹姜、炮姜、烏藥、黨參等溫中健脾。

肝郁氣滞

主要表現為精神抑郁,情緒不佳,胸脅脹痛,嗳氣,小腹脹痛,兼有氣滞血瘀者,可加郁金、玫瑰花、佛手、香橼、川芎、桃仁、紅花等疏肝理氣;兼有寒凝者,可加小茴香、吳茱萸溫中;兼有濕熱者,可加栀子、龍膽、黃芩、茵陳、車前子清熱祛濕。

胸中氣滞

主要表現為胸悶,胸脹痛,嗳氣,咳嗽氣喘,兼有痰濕者,可加薤白、半夏、化橘紅、茯苓祛痰開胸;兼有痰熱者,可加浙貝母、黃芩、桑白皮、瓜蒌、杏仁清熱化痰;兼有氣滞血瘀者,可加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丹參、郁金行氣活血。

這個方劑在臨床上加減得當,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