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2023年公募年度“前三甲”基金經理之東吳基金劉元海:2024年圍繞AI找投資方向,投資培育周期不要一直拿着

每經記者:黃小聰 每經編輯:葉峰

随着2023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官,公募基金全年的業績也浮出水面,雖然今年公募基金整體業績不佳,但也有部分産品創造了比較好的收益。

如果剔除QDII産品、北交所主題基金,排名前三的分别為東方區域發展、東吳移動互聯和東吳新趨勢價值線,其中後兩隻産品均為劉元海管理。

而在收官之際,記者也第一時間采訪了東吳基金劉元海,來聽聽今年進入“前三甲”的基金經理對于2023年的投資有何感想?展望2024年,他又都有哪些判斷?

回顧2023年:6月20日之後的回調超出預期

NBD:回顧2023年,您管理的産品排名靠前,關注您之前在季報中提及,判斷2023年科技股可能存在較大機會,您當時是基于哪些資訊做出的判斷?

劉元海:2023年年初,我在季報中認為2023年科技股可能機會,主要基于以下兩個原因。

一方面,從基本面角度來看,站在2023年年初,我們認為以chatGPT技術為代表的AI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有望驅動全球科技進入新一輪創新和應用周期,同時疊加科技和數字經濟有望成為未來3-5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是以我們判斷未來3-5年乃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或将進入科技股時代,我們看好未來3-5年甚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科技股行情。

另一方面,從股價來看,中證TMT指數在2015年年中見頂回落以來,2023年年國中證TMT指數依然處于相對底部的區域,整個TMT闆塊股價處于相對低位的水準。

從我十餘年的投資經驗來看,如果一個行業基本面是上行的趨勢,疊加股價處于曆史相對底部區域,雙重因素的共振下,往往意味着該行業未來投資機遇可能是值得期待的。

NBD:到了2023年底再回過頭看全年的投資,您認為哪個時間點讓您印象最為深刻?

劉元海:今年上半年以chatGPT為代表的科技股表現相對比較亮眼,但是中證TMT指數在6月20日見頂之後出現大幅回調,回調幅度要超出我們預期。此時我們看好科技股觀點面臨比較大壓力,投資決策也面臨艱難抉擇。

但是經過科技股曆史行情複盤,我們還是堅定看好未來3到5年A股科技股行情,認為短期科技股股價回調不是因為産業趨勢改變,更多是市場交易行為導緻的。從PC網際網路時代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經驗,當科技行業出現殺手級産品或者技術驅動科技進入創新周期,科技股行情持續時間可能是5年甚至是10年,科技股指數可能上漲5倍甚至10倍。

我們認為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有望驅動全球進入新一輪創新周期,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未來3到5年乃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科技股有望有較好表現,是以2023年下半年我們依然堅持看好科技股的觀點。

展望2024年:看好AI算力和應用、電子半導體以及汽車智能化

NBD:您如何看待2024年A股市場行情?

劉元海:展望明年,預計經濟可能穩中有升,國内政策也有望持續支援,同時全球利率環境或變得更加友好。目前來看,經過2-3年的調整期,市場估值水準也處于曆史較底部,同時AI在應用、硬體等方面可能也會加速發展,存儲HBM,先進封裝,半導體産業鍊等産業趨勢表現相對比較明确,衛星網際網路、人形機器人有望進入從0-1的兌現階段,同時随着大陸經濟結構在不斷轉型,市場或也在尋找下一輪技術創新的産業。如果能源價格能保持相對穩定,後續利率可能會持續回落,而在市場逐漸轉好的時候,各個闆塊機會也有望更加多元,行業自身長期成長性或将受到更多關注。市場也經過接近2-3年的調整,目前位置上或也不需要進一步悲觀。

未來看,大陸高端制造有望逐漸加速,AI+、衛星産業鍊的逐漸拓展也是趨勢,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也有望處于逐漸向好階段,而AI+對制造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新興産業趨勢也有望越來越明确。

NBD:2023年AI行情火熱,2024年還能持續嗎?

劉元海:站在目前時間點展望明年,我們仍然相對看好以AI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股投資機會。過去每一輪科技大行情,都源于科技領域出現殺手級技術或者殺手級産品,并推動全球科技進入新一輪創新周期。wind資料顯示,在此過程科技股指數上漲5倍甚至10倍,行情持續時間5年甚至10年。

目前,以ChatGPT技術為代表的AI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具有“殺手級”産品特征——技術通用性和使用者覆寫的廣泛性(to C和to B),是以AI人工智能技術有望驅動全球科技進入新一輪創新和應用周期,同時疊加數字經濟有望成為未來3-5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是以我們判斷未來3-5年乃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或将進入科技股時代,我們看好未來3-5年甚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科技股行情。

NBD:科技賽道細分領域較多,如何把握科技投資主線?

劉元海:從投資主線看,我們認為A股科技股投資主線可能仍然要圍繞AI主線進行尋找,我們相對看好以下受益AI技術發展的三大方向投資機會:AI算力和應用、電子半導體以及汽車智能化。

首先,AI算力和應用,原因有三個。第一,從曆史經驗看,6月份以來AI闆塊股價調整幅度和時間到位機率相對較大;第二,AI算力3季度開始釋放業績,未來兩年成長性相對比較确定;第三,3、4季度之後AI多模态大模型以及AI應用有望陸續推出,AI産業發展有望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其次,電子半導體。從曆史經驗看,一般電子半導體周期為四年左右,即行業景氣上行周期兩年左右,下行周期也是兩年左右。最近一輪全球電子半導體周期是從2019年6月份見底回升,至今年年中剛好四年,從時間周期看,全球電子半導體行業有望進入新一輪周期。據半導體産業協會(SIA)資料,2023年10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0.7%,較9月份的-4.5%明顯收窄。從行業中觀資料看,全球電子半導體行業景氣拐點或已現,行業景氣已呈現出見底回升趨勢。

另外,無論是國内還是海外龍頭IC設計公司基本表明電子半導體庫存見底,4季度需求逐漸恢複。與此同時生成式AI手機和pc端側落地,AI手機和AI PC機等有望驅動一波換機潮進而催化電子半導體行業景氣複蘇強度。并且目前A股電子半導體行業指數處在近幾年相對底部區域。站在目前時點展望未來,我們對A股電子半導體行業投資機會逐漸樂觀。

最後,汽車智能化。我們判斷未來汽車智能化水準可能将是整車廠商競争力的關鍵,明年國内汽車智能化産業趨勢有望從 0-1培育階段進入1-N成長階段。從投資經驗看,成長階段或許是行業投資相對較好的時期,是以汽車智能化投資機會或也值得關注。

談投資:培育周期做主題,快進快出,不要一直拿着

NBD:您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劉元海:我的投資理念是與時代共舞,把握時代的阿爾法,努力找到每個時代主導的行業。我把自己定義為産業趨勢投資者,具體來說,就是對該産業所處階段進行劃分。在我的投資架構裡,一般會根據行業滲透率分成培育、成長、成熟三個階段。很多行業都有滲透率這一名額:當行業滲透率在10%特别是5%以内時,行業基本處在一個培育周期。當滲透率超過10%,就進入成長期。

培育階段,基本上是市場預期某一行業未來可能會很好,産業剛剛處于一個技術培育的周期,預期股價可能會漲上一輪。但漲到一定程度時,市場發現未來一年、多年兌現不了,股價可能全跌回來。是以在培育周期,就按培育周期的投資思路去做,不要買入了一直拿着最後全部跌回,坐過山車。

成長周期是最關鍵的周期,對成長期的行業我們可以相對積極,因為這一階段有可能看到業績的大幅增長,這會帶來企業未來利潤的上升。

我是産業趨勢投資者,在做産業研究投資時,我非常重視每一個産業的成熟度,因為每一階段的投資邏輯是不一樣的。培育周期,就奔着主題去做,快進快出。成長周期,可能有機會分享整體盈利兌現。

NBD:科技股投資波動較大,部分科技股估值較高,如何把握?

劉元海:對科技股定價來說,經過我多年經驗總結,不僅要關注動态PE,更應該關注中長期市值空間。在早期做科技股投資時,我關注動态PE,也就是基于賣方或者自己的盈利預測,最後發現錯過了一些優質股票。後面我也反思,當景氣行業進入景氣上行周期或者科技行業進入景氣上升周期過程中,最後會發現盈利預測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期。

相對合理的定價模式就是給一個中長期市值空間。我們可以測一個中期的市場規模,然後給一個公司合理的份額、一個合理的利潤率就能算出它的一個中長期利潤,再給一個合理的估值水準計算出未來的市值空間,然後與目前市值空間比較,有可能市值空間達兩倍甚至三倍,就不要太在意PE。

NBD:成長股尤其是科技行業,向來波動比較大,今年有不少上半年漲得不錯的個股,下半年都回到年初起點的位置。想請問您怎麼看這種波動?您又是如何去控制波動和風險?

劉元海:科技行業是高beta行業,科技股股價波動要顯著高于市場波動率。由于科技行業想象空間比較大,在市場風險偏好高的時候,市場可能通常會在短期内将未來預期反映在股價上。在市場不好的時候,由于業績跟不上股價表現,是以股價回調幅度可能就會比較大。

在回撤控制方面,我通常采取兩種方式來降低回撤。一是,個股選擇上,我通常以細分行業龍頭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從經驗上看,在産業趨勢上行背景下,龍頭股跑赢行業指數機率是相對比較大的。但是在市場下跌時,龍頭股跌幅往往可能小于小盤股。二是,我對科技股會設定中長期目标市值。如果因為市場風險偏好提高,導緻科技股股價大漲,達到或者接近我的目标市值時,我會考慮進行一定止盈。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