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作者:萬子婳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吉林省推出了一個政策,即“3031”職稱認定政策。取消了職稱評定,直接按工齡認定。

該檔案明确表示:基層服務符合“3010”政策人員可随時申報,統一實行“縣稽核省認定”制度,每月認定一次。

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累計在縣鄉基層企事業機關從事一線專業技術工作30年,并在一線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聘請中級職稱滿10年(簡稱“3010”),要認真稽核相關材料原件,将符合基本條件的人員及時網上推送。

省廳認定通過後及時生成職稱電子證書,有關部門(機關)要及時落實相關政策待遇。符合當年正常職稱申報條件的也可參加年度職稱申報評審。

對于醫務人員來說,這項政策能讓他們更公正地被評定職稱,着實是一個好消息!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01 近年來醫師職稱評定的變化?

對醫生來說,職稱在某種程度上,就等于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

而且在國内,職稱高低,也是判斷醫生醫術高低的基本條件,同時更是一名醫生在科室團隊中尋找位置感的重要标簽。

醫生的學術地位、收入水準等都與職稱息息相關。然而越往上晉升,難度就越大。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職稱評審中,“隻有論文、學曆、獎項、帽子”等問題,尤其是“隻有論文”,成為醫務人員晉升進階職稱的障礙。

是以,打破“四個唯一”一直是衛生職稱評審改革的呼聲方向。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此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釋出了《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對醫生職稱晉升進行了一些改革。

《指導意見》明确,破除唯論文、唯學曆、唯獎項、唯“帽子”等傾向,不把論文、科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曆、博士學位等作為職稱申報的必要條件;科學合理對待論文,在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各個環節,不得把論文篇數和SCI(科學引文索引)等相關名額作為前置條件和評審的直接依據。

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建立完善臨床醫生執業能力評價名額,将門診工作時間、收治病人數量、手術數量等作為職稱申報條件;突出績效評價和實際貢獻。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02 打破“四唯”之後,職稱晉升變得更簡單

過去職稱評審中,“唯論文、唯學曆、唯獎項、唯‘帽子’”等問題,尤其是“唯論文”問題,給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造成了很大負擔。

打破“四唯”傾向,可以更好地幫助醫生回歸臨床,而且此次改革還将門診工作量、出院人數、出院患者手術人次等臨床工作數量作為醫生晉升職稱的“門檻”條件,将病案作為評價臨床工作品質的重要載體。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但是,這一改變,也同樣讓很多醫生犯了難。關于這個問題,就需要講到近日在網上瘋傳的一份“醫師晉升工作量要求”表格了。

經過查閱,這份所謂的“醫師晉升工作量要求”出自此前人社部釋出的《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檔案中對衛生技術人才副高、正高等進階職稱的晉升門檻工作量進行了明确,

通常半天(4小時)不少于15名患者為1個有效單元,醫生需要完成400個單元(相當于6000名有效患者)才能申報副高;隻有完成600個單元,才能申報正高。

這樣的門檻,對于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醫生來說,難度不大,但是對于中醫科室的醫生,和一些小城市醫院的醫生來說,他們每天接診的患者相對有限,可能很難完成職稱晉升所需的有效接診。

此外,也有人提出質疑,如果按照這個要求才能實作職稱晉升,有沒有可能有些醫生會靠有走“捷徑”的方式來達到晉升目的?比如讓患者多看幾遍?如此一來,不提高醫療品質,反而導緻浪費醫療資源和患者的時間和金錢。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03 職稱評定是否具有存在意義?

最初可能是為了促使醫生不斷學習,追蹤本學科前沿,進而帶動整體醫學水準的不斷提高;為了讓那些努力學習和工作并具備較高臨床水準的醫生得到社會和國家的認可;同時也為了讓不同職稱的醫生承擔的診治責任有所不同。

但因為一些現實因素,這條路好像逐漸“走偏”了。導緻有的副主任因為一兩篇論文失去了晉升的機會,而有的老主治經曆多次晉升失敗後憤然離職……職稱晉升,成為了所有醫生心中的痛點。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早在2017年,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複旦大學附屬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梁教授就在兩會期間建議,取消中國醫生職稱體系中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的分級晉升體系,放松在臨床一線勤奮從事醫療診療工作,為患者提供直接醫療服務的醫務人員。

2020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岩也建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鼓勵從業人員從虛到實,多做實事。”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在國内,職稱晉升在每個醫生的職業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證明執業能力的重要名額。

如果想從一個實習醫生發展成一個專家級的醫生,那麼不斷晉升職稱是必須的;

要想在醫學這條路上大有作為,初級職稱、中級職稱、副進階職稱、進階職稱等每一個都不可以忽略;

随着社會的發展,職稱考試不僅僅是簡單地一場考試,更是醫生學習能力、專業水準的展現。

而且,職稱的高低更是判斷一個醫生醫術水準的重要參考,是身份的象征。

一方面,職稱的提升可以反映醫生專業技能的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職稱也與醫務人員的工資福利息息相關,導緻許多醫務人員過于關注職稱評定。

但是,如果大家都為了職稱評定,而忽視了臨床醫術的提升,分散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可能就本末倒置了​。

沉重!醫師職稱評定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工齡直接确定

總之,醫生職稱評定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要考慮醫療行業發展的整體利益和醫務人員的個人職業發展,引導醫生真正紮根臨床、務實臨床才是正确的方向。

我們也期待未來醫生職稱評定的政策能夠更加完善。“3010”這樣的政策會越來越多,職稱晉升也會越來越“公平”、合理。

萬子婳說:文章的每個字,都是我用心敲出來的,點個「在看」,讓我知道,你們也在為人生「拼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