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作者:夢幻媽咪寶貝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在育兒的漫漫長路上,家庭教育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焦點。随着時代的變遷,家庭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演變,而陶行知的教育觀點,尤其是“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的理念,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思考方式。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以一個頗為特殊的實驗向我們闡釋了他的教育理念。他将一隻雞帶到講堂,試圖強迫它吃地上的米。然而,雞卻一直抗拒,不願意進食。當陶行知放開對雞的控制後,雞自覺地去吃米了。

通過這個實驗,陶行知得出結論:教育就如同喂雞一樣,強迫孩子去學習、硬灌知識,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相比之下,如果讓孩子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效果會更好。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錢志亮分享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他的朋友的4歲女兒經常沉迷于使用iPad,讓朋友感到困擾。經過思考,他發現自己每天下班後也習慣躺在沙發上使用手機。

為了引導女兒養成好的習慣,他決定自己率先改變,減少使用電子産品的頻率。結果令人驚喜的是,女兒也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父母的行為和态度對孩子産生深遠的影響,而改變自己是引導孩子改變的有效途徑。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陪伴與自我修行

賈容韬是被評為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人物,他在面對兒子的問題時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決定。他放下事業,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專職陪伴兒子學習。這種陪伴式的教育方式,不僅使兒子戒掉了網瘾,還成功考入了國内一所重點大學。

這個案例表明,家長的陪伴和自我修行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隻有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不斷地提升自己,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榜樣。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父母示範力量

陳杲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教授,他的父親陳錢林是一所學校的校長,也是著名的教育專家。盡管陳父已經在教育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從未停止學習,一直在不斷提升自己。陳父以身作則,為陳杲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讓他養成了終身學習的習慣。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父母的示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隻有在自己成為值得學習的對象時,才能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态度。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言傳身教與尊重

楊绛先生曾說:“榜樣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他的父親楊蔭杭酷愛看書,将這份熱愛傳遞給了楊绛。在楊绛的文章中,她提到了父親從未強迫她成才,一切都是通過言傳身教。這種通過榜樣影響孩子的方式,使得楊绛從小就養成了好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這個例子再次印證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于孩子的深刻影響。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教育之道在自我教育中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言:“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克魯普斯卡亞也指出:“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和素質。隻有家長努力成為積極向上的榜樣,才能引導孩子正确成長。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結語

在家庭教育的征程中,陶行知的觀點為我們指明了一條清晰的方向:真正覺醒的家庭是那些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的家庭。通過父母的自我成長、言傳身教、陪伴與尊重,我們能夠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将發現,最好的家庭教育并不是給孩子買學區房,而是通過自我教育,育子先育己,讓家庭成為孩子真正覺醒的搖籃。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真正覺醒的家庭:隻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粉絲兒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