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作者:一林大話世界

#時事熱點頭條說#

每隔幾年,就有一堆西方媒體跳出來,鼓吹印度是下一個中國。以前,咱們還不太相信。可如今,印度在莫迪的帶領下,GDP超越英國,跻身全球第五,經濟增速常年位居7%以上。按目前增速,印度超過德國、日本,成為全球經濟第三大強國,已經是大勢所趨了。印度崛起,正在成為無可争議的事實。然而,即将跻身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印度,至今都沒能實作語言的統一。咱們中國雖然國土遼闊,各地方言皆有所不同。但從1956年确定北京話為國語以後,迅速就成為全國通用語言。下至兩三歲的小朋友,上至八九十歲的老頭老太太,都能聽懂國語。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語言的統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延續上千年的文化載體。為什麼印度曆經上下3000年,至今都不能推廣一種國語呢?印度的語言分裂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今天,一林想跟大家來聊一聊,散裝印度,是如何拒絕國語的?

早在大秦帝國時期,始皇帝嬴政就頒布诏令,“車同軌、書同文”,至此華夏文字得以一統。方方正正的隸書就成為一代代中國讀書人的通用漢字。漢字的最大特點是,穩定可傳承。2000年前的隸書,傳到今天,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形,我們依然可以認出它來。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這一時期,印度遭到雅利安人入侵,進入黑暗的“吠舍時代”。雅利安人在印度搞了一套種姓制度,對印度實施奴隸制。不過,雅利安人并沒有完成對印度次大陸的統一。雅利安人隻是占領了富饒的北部地區,印度土著達羅比荼人就遷往了印度南部。為什麼雅利安人不打過去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在農耕文明時代,印度南部以山地高原為主,氣候濕熱,土壤貧瘠,而北部的恒河、印度河流域,要富饒得多。

二是,南遷的達羅比荼人不願意接受雅利安人的統治,他們甯願上山打野,也不願屈服于雅利安人。在山地阻隔之下,印度就被分割成了南北兩大塊,北部是雅利安人的地盤,南部是羅比荼人的地盤。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這種地理上的隔絕和政治上的對立,讓印度的語言走向了分裂。北部雅利安人使用以梵文為主的印歐語系,而南部達羅比荼使用獨立的本地土著語言。從這一刻開始,印度南北兩地,語言體系就分道揚镳了,雙方互相孤立存在了上千年。

在這上千年裡,北部的雅利安人不斷分裂,進入諸侯列國時代,建立了很多的城邦國家。這些城邦國家都各自發展了各自的語言,而南部的達羅比荼人也形成了諸多的部落種族,各自也都有一套自己的語言話術。原本二進制對立的印度語言體系,就分裂出了更多的支系語種,一個村和另一個村都說不一樣的話。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那發音不同,文字能不能統一呢?答案是也不能。咱們中國的漢字是方塊字,一筆一劃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印度使用的是字母文字,這字母就很容易變形。我們今天去看2000年前的字母,就跟看外星蝌蚪文字沒差別。

在經曆列國戰争之後,雅利安人終于在印度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孔雀王朝。但孔雀王朝的版圖依然僅限于印度北部,向南部有所擴張,但德幹高原還是打不下來。

這個孔雀王朝是一個少數派建立的帝國,王室成員使用的是一種小衆語言,叫摩揭陀語。這是一個支系語種,出了恒河下遊,就沒人聽得懂了。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帝國,它沒有統一文字、統一語言的動力,也實作不了。孔雀王朝就在行政系統内部,推行梵語和摩揭陀語兩種官方語言,至于老百姓用什麼語言,就無所謂了。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這時候的印度還是分為兩大塊,一塊是北印度,另一塊是南印度,達羅比荼人龜縮在德幹高原上,繼續獨立發展。孔雀王朝滅亡後,笈多王朝從恒河流域崛起,再次統一北印度。從版圖來講,笈多王朝的版圖比孔雀王朝還要小一些,南部的達羅比荼人向北擴張了,建立了多個土著政權。

笈多王朝一上來,就把原來的梵文給廢了,定笈多文為印度官方文字。這一下,更亂了。笈多文、梵文、摩揭陀文以及其他各種方言,互相排斥,各自并行,印度語言進入混亂時代。笈多王朝非但沒有統一印度語言,反而加劇了印度各大語系的分裂。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可此時的中國進入隋唐時代,漢字開始走向國際化,進入北韓、越南、日本等多個國家,重塑了東亞文化圈。笈多王朝的時候,印度是王令走不出京城,出了首都,皇帝說的話,地方官就都聽不懂了。笈多王朝滅亡後,印度迎來第三個大一統帝國:戒日帝國。

這個戒日帝國的版圖非常小,隻有140萬平方公裡,它隻占領了恒河流域和東北部地區,北邊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以南的大部分土地,都沒有被納入。戒日帝國隻維持了一代君主,到第二代君主的時候,就被王玄策帶着吐蕃大軍,給滅國了。這麼一個版圖狹小,壽命短暫的王朝,就更不可能統一印度語言了。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戒日帝國滅亡後,印度陷入分裂割據狀态。西邊的阿拉伯帝國東征,迅速占領了印度河以西的地區,主要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阿拉伯人不僅給印度帶來了伊斯蘭教,還給印度帶來了阿拉伯文字。受阿拉伯語影響,印度就發展出了烏爾都語。到今天,烏爾都語都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我們可以看到,巴基斯坦和沙特關系非常好,沙特沒事就給巴基斯坦打錢,而巴基斯坦也樂意出兵幫沙特打仗。

但阿拉伯語的進入,讓印度各地語言又多了一層隔閡。印度的穆斯林教徒主要講烏爾都語,印度教徒就講印地語。後來,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征服印度,都給印度帶來了新的語種。來一波,就換一種官方語言,這些外來語言和印度本地語言混合到一起,又衍生出更多的支系語言。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而且,在這2000年來,印度南部一直保持獨立,不跟北部同流合污。印度南部才生活着真正的,永不屈服的本地土著人,直到英國從海上打過來了。别的民族都是從北邊入侵,唯獨英國是從南邊入侵。英國占領印度南部以後,海上貿易就發展起來了。居住在南部的印度土著突然就翻身了,窮了2000年的達羅比荼土著富裕起來了。他們學英語,講本地方言,做進出口貿易,賺了很多錢。在這些南方印度人眼裡,印地語是北方農民才說的土話,高端的南印度人要麼說英語,要麼就說土著方言,如泰米爾語等。

一開始,英國沒打算在印度推廣英語。畢竟,印度就是一頭現金奶牛,英國人隻想從印度人的身上擠奶。後來,英國把印度納入日不落帝國的版圖以後,就在印度推廣英語,建了很多英語學校。但時間太晚了,印度的民族主義覺醒了。二戰一結束,英國人就被趕走了,印度強推“印地語”。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可曆史變遷,王朝更疊,印度從來就沒有過統一的語言,憑什麼讓印度人都說“印地語”?尤其是在印度南方,泰米爾人堅決抵制印地語。印度政府沒辦法,就隻好妥協了,搞了一個“語種多元化”的方案。印度中央的官方語言有兩種,一個是印地語,另一個是英語,但在各邦設定15個邦級官方語言。

這就等于不同的省,還是說不同的話,寫不同的文字。但各邦的下面,還有不同的方言,也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體。這些人就集合起來,要求以語言為标準,建立獨立的“語言邦”。一個語言,建一個邦。在洶湧的民意之下,1966年,印度再一次妥協,設立了11個“語言邦”。

散裝印度,至今統一不了語言!莫迪強推,均失敗!秦始皇無愧華夏

一個邦說一種話,這就讓印地語的推廣更加不可能了。莫迪是印度史上第一個帶領全部内閣部長,用印地語宣誓就職的總理。為了讓散裝的印度逐漸走向統一,莫迪幾乎在所有重大外交場合,都隻用印地語。可這隻是一種姿态,要落實下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印度的許多地方邦,印地語的普及程度連20%都達不到。

為什麼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沒有統一的文字,就沒有統一的華夏文明。僅統一文字這一項,就足以讓秦始皇永垂曆史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