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能告訴我,家裡一大堆集郵冊和老郵票怎麼處理啊

如果你家裡有一堆集郵冊和老郵票,你打算怎麼處理,請告訴我一下,好嗎?

誰能告訴我,家裡一大堆集郵冊和老郵票怎麼處理啊
誰能告訴我,家裡一大堆集郵冊和老郵票怎麼處理啊
誰能告訴我,家裡一大堆集郵冊和老郵票怎麼處理啊
誰能告訴我,家裡一大堆集郵冊和老郵票怎麼處理啊
誰能告訴我,家裡一大堆集郵冊和老郵票怎麼處理啊

如果沒有可能了,你打算怎麼處理這些集郵冊和老郵票呢?指點一下我該怎麼辦啊?

誰能告訴我,家裡一大堆集郵冊和老郵票怎麼處理啊

集郵是一種愛好,是享受收集過程中的快樂,自己喜歡就好。

集郵也是一個騙局

曾看過一篇文章,一位老先生用盡畢生精力,收藏了一屋老古董,待到他年邁時,無力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時,去了養老院,走時隻帶了一包換洗衣服和一隻紫砂杯,滿屋的收藏品被他兒子當廢品處理了,可憐老先生的一生心血白廢了。

隻能作為紀念了集郵的淪落,主要因為,現代通信的發展和便捷,緻使通過郵局的郵寄方式,基本上徹底的退出了曆史的舞台,是以郵票也就失去了它的使用價值,

但是如果能夠有子孫接受收藏,我相信以後,他仍舊會有很重要的曆史價值和意義

趁早,找集郵愛好的朋友贈送吧,否則真的,要麼當廢品賣,要麼一把火燒。我跟你差不多,但我沒叫兒子要,我也不好意思叫,如果找不到可送的對象,那就随其自然吧!人都要自然法則了,那集郵冊還有什麼可留戀的?

奇葩的是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因公去郵局寄挂号信件帶去了機關統一買的紀特郵票 我記得郵費好像是二十多元錢 等我将郵票遞進去 結果櫃員居然不收 非要我付現錢 驚得我嘴巴半天沒合攏 郵票不就是用來寄東西的嗎?沒辦法 隻好付現金 要了收據 回去報帳 把那沒用的郵票還給了機關。我到現在都沒搞明白 郵票到底是用來幹嘛的。

收藏需要一個條件就是稀缺性和不可複制性,郵票本身就是現代工業印刷品,是可以大量複制的。我以前也是集郵的,前幾年我畫兩塊錢在網上買了一張80猴票,賣家說要多少有多少。90年代一張猴票最高賣到8000多,知道當時房價多少錢嗎?我們縣城300左右一方,一張郵票可以換一套30平房子。

你說的都是心裡話,很誠實。來似乎看到,我窮,玩不了了,就不玩了。北京有個“集郵公司”,打電話給我說,送我紀念郵冊,讓我去領。我膽小,去都不敢去。品,空時翻開看看,欣賞其藝術,若有人想買,就給賣了,不能當廢品賣。

我鄰居老教授,他老太說年輕時就是不吃飯也要買書買郵票,家裡最大的房間就是他的書房,主卧衛生間改造一起足有有40多個平方,很多孤品,前幾年走了,他兒子說是捐給文物局或是圖書館,挑了少部分,别的都不要。現在占着一間房,按照10萬一平方,這一間房值400萬,如果出租,每月起碼也是3000元單間。

如果是1991年以後的票冊、特别是1999年以後的,也就沒有多少“珍稀物種”了!既然子孫不想儲存傳世,那就趁着還能換幾個煙酒錢趕緊賣了吧。越往後越沒人要了,再也不會重制在月壇公園裡的火爆場面了。

現在看來幹什麼都不要太執着,當年我也買了一些一是喜歡看,二是志覺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是後來因為人比較覽,沒能堅持,半途而廢了,現在看來是好事了,是以總結出就是什麼事都不能太執着,審勢奪勢。

集郵本來是一項高尚的業餘愛好活動,84年開始火爆,87年出現第一個集郵高潮,這幾年都是集郵愛好者的高光時刻,郵票既陶冶情操,又在那幾年快速增值,郵票總公司在這個時候看到了商機,把過去印幾十萬的郵票和小型張也快速增加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92第二輪猴票破天荒上億。其實92年後,郵票已經失去了長期持有的價值,但是人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郵票總公司在這個時間段大肆斂财,把一個轟轟烈烈集郵愛好活動扼殺于無形之中。本人92年後就沒有預訂過郵票,你現在的年冊那樣多,郵票應該也不少,關鍵是你兒子不願意承續你的愛好,本人隻有向你提供二條建議:第一,郵票的高潮年份1987年,1991年,1997年2015年。第二,新中國開國後那幾套郵票目前基本在幾十元左右,我們手裡的這些郵票下場不會比開國後那幾套好到哪裡去,聽我的建議,明年春天把郵票果斷清倉吧!沒有了這些負擔,你會活得輕松自如的。

我80年考上大學開始集郵,直到2010年慢慢地不再買了,前後有三十多年,每年的八月份,我都要用一個周末兩天的時間來将全部郵票拿下來,一頁一頁、一張一張地翻,就是擔心它們發黴了。每年的這個整理再整合的過程,也是一次欣賞的過程。也會讓我回想起一次不愉快的集郵參展經曆,那年,我将自己的郵票以一個主題制作了一件作品,參加了郵展,結果郵展結束後拿回我的作品,發現少了一枚一汽汽車首輛下線的郵品。當時真心疼,後來是啞然失笑!

現在集什麼都沒有用,因為現在國家都在翻印,郵票,錢币根本沒有收藏價值,本來是物以稀為貴,現在國家那個少他發行什麼,美國經濟不好就印美元,但是大量美元上市影響市場,而我們國家的專家就厲害了,不印人民币印這些本來可以收藏的郵票,人民币,用這些不可流通的人民币換你手上的人民币,你把這些不流通的人民币還當寶,收藏流給自己的孩子,根本不準備賣出,是以你花錢買了同等價值人民币,回家收藏,不準備流動,那國家收裡用不流動的錢偷梁換柱換成流通的貨币,并且可以在發行同等價值的貨币,關鍵對市場根本沒有任何影響,這就是中國人的悲哀,是收藏市場的笑話,

1991年開始集郵,那時候發行量都提升很大了。我也有一堆親手扔了吧不舍得,讓兒子拿走了告訴他的話和你差不多,兒子看着我邪魅一笑,估計是和你兒子想的差不多

成千上萬家庭都參與的收藏,就是個笑話,是智商稅。收藏品有價值,一是存世量少稀缺,二是存世時間久遠珍貴。郵票能不能增值,自己衡量符不符合增值要素。有很多人家期望郵票增值,每年訂10冊。有地方就長久放着吧,不過需要防止黴變。

我就是重慶中興路收藏品市場經營戶,曉得交易黑幕,郵票,錢币交易最不公平,幫別人收藏了幾十年,最後人走了,留給後人,後人不懂行情,賣給郵商,郵商賺大了。舉例明.明值10萬,郵商隻給3萬,慢慢往上加價5萬。最終郵商賺5萬。還有一些更蠢的後人不去調查行情價,老人去世留給後人明明值30萬的郵票,錢币,拿到交易市場幾萬元賣了的多得是。20歲以前沒收入,純收集信銷票,剪泡揭晾是常态。

20歲後工作了,信銷票和新票相結合,最大樂趣就是逛郵市查漏補缺擷取成就感,比如齊白石那套整整用了五年時間才集齊,買的第一套新票是徐悲鴻的奔馬,花了8塊錢巨資。35歲後郵市逐漸沒落,開始在郵局預訂新票,每年領一次,查驗無缺損就往架子上一扔再不翻看。快50歲的時候終于下決心從坑裡爬了出來,把那些曾經的心血裝進兩個大号整理箱,堆在了一個不占地方不礙眼的角落裡,隻有偶爾看到此類文章的時候才會想起我還有這麼兩大箱的“巨額财富”。

八十年代初開始集郵,當時攢信銷票,還很困難。出差外地去的地方除了書店就是集郵門市。因為當時集郵的人少,還參加過一次市的集郵代表大會,認識一位區裡本行業上司,是本地很有名的集郵者。過了幾年聽說他去世了,問他兒子那些郵票怎麼樣了?年輕人說對這不敢興趣,賣了。一聲頓悟,你眼裡多好的東西在别人眼裡也許一文不值。

隻能敞帚自珍,如果敢拿出來和别人讨論,讓你的情緒價值瞬間變成負數。鑽石雖然賣不上錢,但還可以吹一下買時花了多少錢,這個要是吹一下就成笑話了。如果你說情緒價值不是來自于收藏價值而是來自觀賞價值,那打開個網頁,圖檔随便看,高清、唯美,秒殺郵票。認清事實吧,我現在從來不和人提起自己集郵的事。

現在集郵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發行量巨大,市場上因為基本沒有寄信作為郵票消耗,是以都成了低于面值花紙頭。2000年前發行的郵票還有收藏價值,2000年之後的部分有價值!多數都沒有價值

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集郵,郵票和郵品堆疊兩個書架,2016年搬家,因新房面積較小無處安放,遂“痛徹心扉”賣掉了,多少掙了一點人民币,現在看來是運氣不錯,如果現在處理,虧本一半賣也可能是有價無市,收藏市場今非昔比,變化太大了。

作者說的是,你集幾十年的郵票現在的确該怎麼出手怎麼辦?本人也曾是一名集郵愛好者,從上世紀九三年開始集郵至去年(2022年)止(年冊),整整30年。由于郵票市場冷落,沒有交流地方,子女也不愛好。本人也想處理,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處理?現在還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藥了!

我的一大堆郵票,有的因屋潮濕不能要了,冊子賣廢品的,扔垃圾的,處理的差不多了,當時解決了精神的空虛,已完成了它的作用,現在心裡松快多了,不信你試試,反正20年30年後你都要走了,留着還有什麼用

我也有一些郵票,不過沒有你的多,大概30年前開始集郵,也就是擺弄了幾年吧,起初的想法和你一樣,現在冷落在櫃子裡二十多年了,可能每幾年會拿出來翻看一次,看到你這篇文章,我又想看看它們了

我們60年代以前的人有很多都喜歡集郵。我們的兒子輩大部分都不喜歡收藏東西了,他們唯一喜歡收藏的東西就是人民币!我估計待我們的孫子輩長大後可能又喜歡收藏各種破破爛爛的東西了,世道輪回,好好留着你的郵票吧

集郵和收集舊币、糧票一樣,多是玩玩而己。要想靠它增值變現發家緻富,可比個人要發射火箭,難上難。不論網上發表值多少萬,真要兌現,才發現上當受騙。

集郵其實最快樂的是收集的過程,當年獲得一張、一套老票不曾有的激動。不要太在意指望他發财,如果隻是當作一種回憶,其實偶爾翻翻也挺有感覺的。我是從兒時開始集郵的,時間和你也差不多,現在早已不在老家,還曾延續過幾年愛好,後來實在太忙就斷了,老家也好幾年才回去一次,但翻翻那些曾經的回憶,其實也會很美好。

集郵,象棋,圍棋,平劇,一些地方戲,一些老物件,沒後人參與,年青人現在玩的是新東西。一些消失了,新的出現。沒有長盛不落的東西。

現在年輕人可以講故事賺錢的事比老一輩多多了,是以這些故事以後不好講了,就價值不大了。

本來這些東西也是一種時代下轉錢的遊戲。以後遊戲多了去了。年輕人甯可玩虛拟币更好玩。當然,還會有很多跟随時代一起出現的遊戲。

總之本質都是遊戲,博弈口袋裡的流轉。

這是個人愛好,不要想在這上面發财,要有平常心,我每年訂一冊今年同樣又訂了一冊,家裡數數也有30多本,閑暇時間看看想想會有一種逾欲感,身後怎麼處理是後人的事,别想得太多,想多了傷精神。

網絡時代,智能化布局面前,過去的一切,現在都是不堪回首。集郵,集煙标,集各種票證,錢币,各種手串,挂件,把件等等,現在看來就是當初哄着自己玩的。現在的孩子們沒有喜歡這些物件的了。我也有這愛好,也集存了不少東西,之前我和孩子說給他拿去,叫他儲存好了。你猜,人家怎麼說?不稀罕,你自己留着吧,我沒地兒放。這真是熱臉貼了冷屁股(>_<)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