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大廠開辟智能汽車新戰場,小米、華為或将雙峰并峙

作者:王琦 785
百年汽車行業迎來關鍵跨越時刻,科技大廠帶來了全新造車模式——生态造車。這是特斯拉、蘋果短期内無法實作的前瞻性構想,目前放眼行業,也隻有小米和華為兩家科技大廠,有能力實作這樣的科技生态造車布局。

12月28日,雷軍正式揭開小米汽車的神秘面紗。不過這次,雷軍主講的是汽車技術,簡單帶了一些産品資訊,至于外界最關心的價格,依然沒有釋出。有人覺得小米在“賣關子”,但實際上,在真正了解小米汽車技術及其背後故事之後,你會發現,它值得一場單獨的釋出會。

科技大廠開辟智能汽車新戰場,小米、華為或将雙峰并峙

尤其是對小米而言,造車是從0到1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小米建構了怎樣的技術體系,擁有多深的技術厚度,都将直接影響其産品能力的上限。

前兩天,雷軍在社交平台上也坦言,外界覺得小米汽車造得慢,是因為小米沒有利用現有的汽車工業,簡簡單單攢一輛車,而是從底層核心技術開始,用别人十倍的投入去造一輛好車。

在小米看來,一輛傑出的電動汽車必須滿足三個條件:首先,它要是一輛好看、好開、舒适、安全的車;其次,它要是一個可移動的智能終端;最後,它要成為一個先進的移動智能空間。

這個了解,也是小米對首輛汽車的定位。之前,雷軍雖然稱小米的第一輛車——小米SU7沒有準确的對标車輛,但他卻提到了兩輛車:“在駕駛性等機械素質上,我們希望能媲美保時捷Taycan Turbo,在智能化上,我們希望能媲美Tesla Model S”。

熟悉汽車發展史的人都知道,在汽車130多年的曆史當中,保時捷和特斯拉是兩個具有時代意義的品牌。前者是傳統汽車的典範,後者則開創了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如果對應上文提到的“三個條件”,這兩個品牌則分别對應前兩個條件,而第三個條件——“移動智能空間”,雷軍說,“這就是小米造車的出發點”。

五大核心技術

對于小米的第一輛汽車,雷軍總結了兩個關鍵詞,分别是“守正出奇”和“十倍投入”。

“守正”是指小米汽車要充分尊重汽車行業的規律,先確定能把第一輛車做好,在這個大前提下再進行創新。而“十倍投入”,是指小米汽車為第一輛車投入了3400名工程師,超100億元的研發投入,這是一般造車企業十倍以上的投入。

正因如此,在28日召開的技術釋出會上,雷軍才有了如此多的談資。據其介紹,小米汽車對制造、智能等方面全棧技術都進行了自研。其中,制造相關的科技包括智能工廠、大壓鑄叢集、架構平台、電機等,智能相關的科技則包括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小米澎湃OS、智能座艙、智能自動駕駛等。

若放到行業中進行橫向對比,小米汽車的差異化則主要展現在五大核心技術上,分别是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

在電驅方面,小米釋出了HyperEngine V8s、HyperEngine V6/V6s兩代超級電機。其中,轉速高達27200rpm的HyperEngine V8s超級電機,功率密度達到10.14kW/kg,超過了特斯拉目前最先進水準的60%以上。它由小米完全自研和自主生産,小米為這款電機申請了155項專利,其中已授權60項。

科技大廠開辟智能汽車新戰場,小米、華為或将雙峰并峙

為了實作遠超行業标準的轉速,小米與首鋼建立了技術聯合實驗室,在一年半的時間裡進行了108個批次的試驗,最終打造出960MPa特種矽鋼片,強度達到行業主流産品兩倍有餘。

值得一提的是,雷軍還宣布小米已經成功預研下一代超級電機,通過“碳纖維雷射纏繞工藝”,在實驗室中轉子已經成功實作35000rpm最高轉速。

加上目前已經可以量産的21000rpm轉速的HyperEngine V6/V6s,小米一口氣釋出了三代電機技術,充足的技術儲備,展現了小米在電機領域的創新實力和深厚積澱,也為其未來産品的多樣性和創新性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電池方面,小米自研了CTB一體化電池技術,并全球首發電芯倒置技術,使電池容量最高可達150度,理論CLTC續航裡程高達1200km+,同時電池內建效率可達77.8%,在全球處于領先水準。

另外,行業頂級的散熱、隔熱設計也是小米電池技術的一大亮點。雙大面強冷卻方案,確定電芯兩大面都有散熱闆,冷卻面積達到了7.8m²同級最大,實作行業4倍平均水準的冷卻效果。電芯側面采用共計165片的氣凝膠隔熱材料,可抵抗1000°C高溫,讓電池的隔熱性能再上新高。

從自研材料、裝置叢集系統,到成品鑄件,小米完成了大壓鑄産業鍊裡幾乎所有環節的全棧自研。憑借自研9100t超級大壓鑄技術——Xiaomi HyperCasting,小米也成為國内唯一一家同時自主研發“大壓鑄裝置叢集”和“壓鑄材料”的汽車廠商。

據雷軍介紹,小米大壓鑄裝置叢集占地面積840m²,總重量1050t,相當于兩個籃球場之大,鎖模力達到行業之巅的9100t。基于該裝置,小米汽車将後地闆72個零件合一,焊點減少840個,整體重量減輕17%,且生産工時大幅減少45%。

科技大廠開辟智能汽車新戰場,小米、華為或将雙峰并峙

有小米内部人士表示,此前小米也嘗試過行業壓鑄方案,但因為達不到要求的效果,于是小米走了自研路線。為此,光壓鑄裝置,小米的投入就超過數十億元。

當然,大壓鑄技術也是汽車行業的重要趨勢,通過提升結構強度帶來的更高的安全性,以及車身減重帶來的續航增加,都是電動汽車目前最希望改進的方面。是以,小米通過自研掌握壓鑄全棧技術,不僅對其現階段的生産效率、汽車工藝等有提升,更是在搶占未來汽車制造的制高點。

針對智能駕駛,小米目前的總投入超過47億元,團隊規模也超1000人。雷軍表示,目前小米汽車已經掌握三大關鍵技術,包括自适應變焦BEV技術、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

其中,自适應變焦BEV技術為行業首創,它能像人眼一樣變焦,根據不同場景自适應調用不同的感覺算法。是以,小米汽車的感覺網格最小可達0.05m,最大可至0.2m,識别範圍從5cm延伸至250m,這也讓小米汽車的泊車場景更加精準,城區場景看得更寬,高速場景看得更遠。

與此同時,小米行業首發的道路大模型正在颠覆傳統智能駕駛對路況識别的認知。該模型不僅能識别實時路況,智能調節行駛軌迹,還能在複雜的十字路口工況下,不依賴高清地圖也能順利導航。

而在障礙物識别方面,小米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實作了異形障礙物識别種類的無限制。相較于傳統占用網絡依靠自然語言模型将障礙物描述成方塊的方式,小米創新的超分辨率矢量算法可将所有可視物體模拟成連續曲面的立體物,進而将識别精度提升至0.1m,達到行業水準的2倍,特斯拉的3倍。

全新造車模式——生态造車

在技術釋出會召開的前一天,小米在多個城市打出巨幅廣告,分别向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華為等緻敬。

雷軍說,造車三年後,真心覺得不容易,比原來想的至少難十倍。作為同行,看比亞迪,看蔚小理,看華為的汽車業務,就更加佩服。

在外界看來,小米汽車作為即将踏入行業的新玩家,這番向前輩緻敬的操作,不僅展現了小米極高的情商,同時也有先禮後兵的意味。因為在宣布造車那一刻起,小米就已經成為所有汽車廠商不得不重視的一位對手。

目前,新能源車行業已經形成了三大陣容競相角逐的态勢,分别是傳統汽車、傳統新勢力以及科技大廠。比亞迪是傳統汽車的代表,蔚小理是傳統新勢力的代表,至于科技大廠的代表,此前是華為,現在又多了一個小米。

相比其他兩個陣容,科技大廠的優勢在于,對先進科技的領先認知、全面掌握與深度融合。比如小米,在過去13年裡,布局了12個技術領域,99個細分賽道,并以“軟硬深度融合,AI全面賦能”為原則,形成了“融合技術棧”。

不僅如此,小米還協同産業夥伴,從行業開發者、供應鍊到智能制造,全鍊路布局了“産業生态”。是以,在百年汽車行業迎來關鍵跨越時刻,科技大廠也帶來了全新造車模式——生态造車。這是特斯拉、蘋果短期内無法實作的前瞻性構想,目前放眼行業,也隻有小米和華為兩家科技大廠,有能力實作這樣的科技生态造車布局。

對小米而言,其“生态造車”具有五大生态優勢,包括技術生态、産品生态、産業生态、使用者生态、應用及服務生态。而這些生态優勢,在智能座艙場景展現的最為明顯。

小米汽車智能座艙配備了16.1英寸3K超清中控屏、56英寸超大HUD擡頭顯示以及7.1英寸翻轉儀表屏。基于小米澎湃OS,小米建構了一個統一的視覺互動體系,實作了從軟體到硬體的全面共享生态。是以,小米汽車擁有和手機平闆一樣的互動體驗,這讓使用者不用學習也能快速上手。

更重要的是,智能座艙還擁有超級強大的生态應用拓展能力,包括Pad APP共享、手機APP共享以及生态硬體共享。比如,手機應用可以直接投射到車機桌面上使用,手機視訊會議可以共享車外攝像頭,車内閱讀燈可以調用手機的光線傳感器等。

同時,小米智能座艙已支援1000+米家裝置無感上車,車内預留的Pin點擴充接口,支援裝置即插即用。同時,小米還開放統一标準化接口和豐富标準協定,打造了專屬CarIoT生态。

此前,小米的集團戰略已經從“手機X AIoT”更新為“人車家全生态”。這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生态,得益于小米過去在手機及IoT場景的積累,在其他汽車廠商開始跨界做手機,想要打造車機互聯生态時,小米汽車剛釋出,就已經串聯了一個完整的軟硬體生态。

是以相比很多先行者,小米汽車雖然入局最晚,卻有着更高的起點。更重要的是,讨論小米汽車不能忽略雷軍帶來的品牌加持。在兩年多前,雷軍高喊出“要為小米汽車而戰”時,他就已經把小米汽車推到了聚光燈下,過去這段時間,雷軍作為小米汽車的“一号産品經理”,把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到了汽車當中。

一位熟悉雷軍的人表示,“雷總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把要做的事情變成興趣愛好 ,比如剛開始造車時他說要開滿100輛車,現在他已經開了超過150輛車。包括小米SU7的很多産品細節,比如顔色,最終也都是雷總拍闆決定”。據悉,小米SU7将推出海灣藍、雅灰、橄榄綠三種顔色。

是以,在打造“移動智能空間”上,小米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過去13年的技術沉澱與智能生态布局,成就了小米汽車今天“科技大廠、生态造車”的創新引領。雷軍也表示,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就是汽車工業與消費電子工業、智能生态的融合,而小米汽車将全面重新定義汽車工業的技術棧,這将是汽車工業技術範疇的一次重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