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還剩兩天,在由成都日報錦觀新聞發起的“2023蓉城獨家記憶征集”中,我們征集到了很多網友和市民關于2023年的“獨家記憶”。
“自己見證19号線從籌備到開通的全過程,這條新線不僅僅是一條交通線路,更是城市發展的象征。這是我2023年最難忘的瞬間。”在衆多留言中,這條關于19号線開通建設的内容吸引到我們的注意。
“作為一名19号線的籌備開通見證者,我在籌備期負責了所有車站的物資配發工作,包括防汛物資、生活物資、工作物資等。”留言者成都地鐵營運三公司值班班長何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在最開始協助站區配置設定物資的時候,自己被稱為‘貨拉拉’,雖然很辛苦,曬得很黑,但很充實。”何柯在談及難忘瞬間時說道。驕陽似火,流金铄石,何柯看着車站整個運作一步步走向正常,激動且幸福。
“地底新線車站環境差、灰塵大,條件極其艱苦,新線籌備工作涉及專業繁多、問題複雜、時間緊張、缺乏經驗,一切全靠摸石頭過河,慢慢嘗試。”為保障19号線建設安全穩步進行,何柯制作了電話閉塞、站台門、手搖道岔等多項業務教育訓練計劃,參與修訂了《車站一站預案》《車站技術管理細則》《安全教育教育訓練》等10餘項教育訓練教材、協助站區多次組織開展站務專業核心技能驗收,覆寫一線站務人員200餘人,整體通過率達100%,為車站标準及規範運作提供了重要業務保障。
19号線建設與其他線路的不同之處——
“19号線二期兼顧市域快線和機場幹線的複合功能,既是溫江區至雙流區、天府新區、東部新區的快速通道,也是緊密連接配接雙機場的重要紐帶。”何柯說,19号線二期于天府站過軌後,與18号線共線營運,銜接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兩個門戶樞紐,通過優化共線段不同線路列車開行間隔及班次,最大限度提升線路資源運用率,提升線網綜合運力,進一步滿足乘客多方向出行的需要。與其他線路相比,營運時速更高,建設難度更大,創新點更多。
19号線二期采用國内首創時速160公裡的市域A型車,并根據不同時段的客流趨勢,兼顧考慮高峰通勤客流需求及機場接駁水準,科學配置各峰期運力,高峰時段最小列工廠中的房間隔壓縮至約3分鐘,提升乘客出行效率。
“19号線二期是成都軌道交通中首條全線采用智慧車站及智慧維保系統的線路,進一步豐富了市民乘客的智慧出行場景,除了能夠使車站裝置的營運維護變得更加智慧高效,也能實作對車廂溫濕度的自适應調節、個性化冷暖車廂設定,進而保證車内風量充足、送風均勻舒适等,在改善乘客乘坐體驗的同時,更加節能環保。”何柯在談及19号線“黑科技”時說道。
同時,19号線二期打造了高低票亭、衛生間高低台、無障礙電梯、盲道等全齡友好出行場景,全面提升快線營運服務品質,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體驗,營造更溫暖、友好的乘車環境。
19号線對未來城市發展的意義——
随着新線開通,成都軌道交通線網營運裡程突破600km,躍居國内軌道交通“第四城”。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鐵路樞紐之一的天府站之間将建立起快速緊密聯系,形成由四川天府新區核心區向西輻射雙流、溫江的快線通道,推動航空、鐵路、公路、地鐵等各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有效提升新區交通環境,進一步助力空港經濟發展,促進成都區域協調發展,為打造“兩場一體”運作模式及成都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創造優勢條件。
新聞多一點——
19号線二期西起九江北站(不含),東至合江站(預留),全長43.17km,在共線區段實作4A/8A編組混跑營運。開通初期營運後與19号線一期貫通,全長突破100km,充分發揮軌道交通成網後的快速交通聯通服務功能,緊密雙機場之間的聯系,有效提升綜合交通配套水準。
此外,為切實提升市民乘客在成都雙機場之間出行的通達性與快捷性,19号線二期開行了雙機場直達車,實行“直達+普線”的列車運作組織方式。直達車僅停靠天府機場1号2号航站樓站和雙流機場2航站樓東站,其餘站點均不停靠,全程僅需30分鐘即可實作雙機場之間快速通行。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楊帆 攝影 楊帆 部分圖據成都軌道集團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