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車四大趨勢,除了第一個,抓住哪一個都能讓國産摩托趕上主流

作者:行者啊

近三年的機車市場呈現出四個明顯趨勢,國内機車已經抓住了第一個趨勢,後面的三個趨勢,抓住哪一個,都是國内機車企業追趕世界主流企業的難得機會。

回歸複古造型。

從2019年開始,機車複古潮愈演愈烈,這股風席卷進口、合資和國産,尤其是國産機車,推波助瀾,将複古推向一個新高度。

機車四大趨勢,除了第一個,抓住哪一個都能讓國産摩托趕上主流

從街車到巡航,最多的還要屬太子車型。

從2022年開始,機車的複古浪潮吹到了踏闆,2023年集中湧現出10多款複古踏闆,覆寫了125、150這些中小排量踏闆機車。

機車四大趨勢,除了第一個,抓住哪一個都能讓國産摩托趕上主流

複古設計回歸并不意外,和時裝類似,展現了審美的周期性,這一現象在汽車上也有所展現。

而機車複古又不太一樣。除了審美周期性以外,最為本質的原因還是設計創意枯竭。

和汽車複古不同,機車的外型設計直接影響騎行三角和騎行舒适度。特别是街車,目前的俯沖、翹尾設計,雖然運動感十足,但趨近于賽車的造型,對騎行者并不友好,長時間騎行不舒适,後座不适合帶人,這些缺點大過了優點。

降低操作門檻。

近日,本田釋出了E-clutch電子離合技術,利用該技術,騎手無需使用拉動離合器即可實作進退擋,隻需操作變速腳踏即可實作快速換擋,同時該技術還保留了手動離合,可以根據騎手的意願切換回手動離合。據悉,該技術已經應用到最新版CB650R、CBR650R車型。此舉将極大降低機車騎行門檻,或許能夠是以增加不少銷量。

機車四大趨勢,除了第一個,抓住哪一個都能讓國産摩托趕上主流

無獨有偶,早在今年8月,宗申就釋出了一款自動擋跨騎優米125,這款有着hopper風格的小太子設計得更為奇特,直接配置卧缸發動機,采用CVT變速,操作完全與踏闆摩托一樣,沒有離合,給油就走,其操作簡便程度堪稱跨騎界的頂流。

機車四大趨勢,除了第一個,抓住哪一個都能讓國産摩托趕上主流

實際上還有一些跨騎,早已經配置了與彎梁機車一樣的半自動換擋裝置,隻是這些摩托都是小廠出品,沒有引起多數人的注意。比如嘉陵pony CD125、鑫源悠客125等。

目前階段,機車正由實用型向玩樂型轉變,降低操作門檻,是機車特别是跨騎機車的急迫需求。

增強安全配置。

2022年1月,本田向公衆展示了自平衡機車的2.0版本,該版本車身上加裝了輔助平衡專用馬達,通過馬達調整後搖臂及後輪的左右位置來平衡車輛。可以實作在時速2km/h時依然能夠輕松的保持車輛平穩前進或後退,騎乘時原地停車也不需要支撐。據悉,雅馬哈也在研發類似技術。

機車四大趨勢,除了第一個,抓住哪一個都能讓國産摩托趕上主流
機車四大趨勢,除了第一個,抓住哪一個都能讓國産摩托趕上主流

向踏闆機車市場投放了重磅炸彈的隆鑫無極,也在近期申請了機車輔助輪專利。專利顯示,無極的這套輔助輪可以在停車或者極慢速騎行時自動伸出,有助于停車、起步時車輛的平衡。

還有很多涉及安全的新技術,比如機車雷射雷達系統,還有傳統的ABS、TCS等,越來越多的機車将配置這些涉及安全騎行的技術,成為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

機車混動技術。

還是隆鑫,于10月27日在重慶工廠舉辦混動系統技術釋出會,正式公布了已經研發了三年多的48V汽車級輕混系統,現場還安排了首款搭載48V輕混系統的踏闆車型無極150GT的對比試駕。

機車四大趨勢,除了第一個,抓住哪一個都能讓國産摩托趕上主流

這套系統将啟動電機轉換為助力電機,由額定功率1.5Kw的ISG磁電機、48V锂電池、控制器組成。對比測試,混動機車比燃油機車在0-60Km/h加速時間快了1.57秒,在0-30km/h加速時間快了0.42秒;在60km/h起步階段加速性能的提升了22%-23.5%;超越加速性能提升了24.8%-26%。48V混動系統帶來的優勢非常明顯。

機車四大趨勢,除了第一個,抓住哪一個都能讓國産摩托趕上主流

機車混動技術早已有之,早在2018年,本田就推出了混動版PCX125HYBRID,同年雅馬哈在泰國也推出了Grand Filano 125 Hybrid油電混合動力踏闆。此外,寶馬、川崎也在研發機車油電混動技術。

國内涉及混動技術的不止隆鑫,大陽、錢江也已經涉足。2022年大陽新款載載125更新為Vi-Core2.0混合動力,動力提升明顯。

除了傳統燃油機車企業,就連小牛也在2021年的米蘭車展上釋出了首款混合動力概念車型-YQi,該車配置150cc液冷發動機和2400W的中置電動機,據說以150cc配置,能夠實作250cc機車的體驗。

各家都在積極研究和儲備機車混動技術,應該是為後續可能出台的環保政策做準備,同時也通過混動技術在不增加排量的情況下提升騎行體驗,彌補發動機品質不足,達到提升同排量機車競争力的目的。

目前,機車這四個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其中複古設計已經走到高潮,降低騎行門檻的技術正在初步試水階段,機車安全技術的研發也在持續進行,機車混動技術的研發尚處于起步階段。

國内機車企業普遍參與了最沒有技術含量的複古設計,而後三項避開了決定機車性能的最難的同時又是研發周期最長的發動機技術,相對于國内機車企業來說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這三項無論哪一項,都是國産機車企業趕上世界主流機車企業的難得的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