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年巨虧8.53億元,日日煮頻繁收購求破局

作者:藍鲸财經
四年巨虧8.53億元,日日煮頻繁收購求破局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财經記者 張靜倫

近日,“日日煮DayDayCook”(以下簡稱“日日煮”)宣布與美國泰式食品品牌Yai’s Thai達成收購協定,這也是這家公司在美國市場的第二筆收購。

日日煮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Norma Chu 表示:“Yai's Thai 的加入對日日煮 DayDayCook 品牌家族來說非常重要,它擴大了我們在核心食品零售商中的業務,并提高了美國消費者對日日煮 DayDayCook 産品的認識。”

盤古智庫進階研究員江瀚告訴藍鲸财經記者,日日煮收購美國泰式食品品牌Yai's Thai,有助于其在美國市場拓展業務,增加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表明了公司對海外市場的重視和戰略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日日煮在2022年到2023年完成了共8次收購。從自媒體起家,到美食部落客創業,頻繁收購新品牌的日日煮能否成功講述又一則流量變現神話?

靠收購搶占市場

日日煮堪稱中國最早一批“美食自媒體”。

2012年,日日煮創始人朱嘉盈在網站上傳了第一支自美食制造視訊。由于内容品質不錯,很快吸引來一衆粉絲。随後,日日煮陸續開通了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平台上的賬号,積累了第一批流量。

2015年,日日煮正式進入中國内地市場,在優酷、騰訊視訊、新浪微網誌等平台同步進行内容投放,成為美食領域知名KOL。 2017年,日日煮在上海K11開出内地首個線下美食體驗館,提供餐飲教學并售賣廚具、餐具和半成品食材包等商品。

經曆了線上社群起步,内容電商與線下體驗店結合的階段後,日日煮在2019年推出了自有品牌業務。目前,日日煮在國内的三大品牌分别為日日煮、漁家翁、猛味。其中,日日煮已累計開發超100個SKU,觸達管道為線上抖音、快手、天貓、京東等平台;漁家翁主打扇貝和深海魚等風味水産制品及即食類風味魚糜零食;猛味則主打自熱火鍋、自熱飯和快餐飯等自熱及快餐食品。根據招股書資料,僅在2022年,公司與709家分銷商達成合作關系,繼續擴充線下零售銷售網絡。

為了持續在海外市場擴張,更好地拓展市場管道和增加收入來源,日日煮在2022年完成了4次收購,2023年至今又完成4筆收購,包括收購了4家拼多多網店的全部權益,還有位于美國舊金山的亞洲食品品牌“Nona Lim”。

頻繁的收購,也緻使公司資金壓力與日俱增。據招股書顯示,2022 年時,日日煮的總資産為 2.5 億元,總負債為 3.74 億元,資産負債率高達 146.59%。2023 年第一季度,日日煮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隻有約 1810 萬元,短期銀行借款高達 5829.90 萬元,資産負債率更是達到了 149.70%。

業内人士表示,收購可以快速壯大,并完善自身産品線,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增強自身競争力。

食品飲料産業投資人陳小龍告訴藍鲸财經記者,通過收購來加快收入來源的多元化,這是大企業的主要做法。但這種做法,需要強而有力的管理能力。

“自造血”能力不足

此外,從大環境來看,日日煮所處的行業競争非常激烈。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從2021至2026年,大陸的即食食品規模将從2548億增至5645億,年複合增速17.24%。

雖然整個行業市場規模較大,但目前國内預制菜行業市場的競争也十分激烈。如今入局預制菜的玩家中,既有安井、正大等擁有強大供應鍊和食品研發能力的老牌玩家,也有海底撈、西貝等知名的餐飲品牌。在此背景下,日日煮想要脫穎而出尤其困難。

目前看來,日日煮與預制菜的結合并不如想象中樂觀。雖然持續強調對于自主品牌的打造,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公司自身“造血能力”堪憂,反而在為他人做“嫁衣”。招股書顯示,2022年公司線上産品銷售僅收入0.67億元,相比于2021年的1.49億元,銷售收入直接腰斬,且2023年第一季度業務收入更是降至百萬元水準,不足2022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此外,2022年,公司即熱類(RTH)産品的總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從2021年的5680萬元下降至1640萬元(約為230萬美元),縮水超7成,且2023年第一季度更是“斷崖式”下跌,幅度達到93%。對此,公司在招股書中解釋稱,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層決定放棄即熱類(RTH)中過度包裝的産品,以減少在産品包裝中使用一次性塑膠。

自有産品沒有掀起水花,導緻公司目前收入高度依賴代銷第三方品牌産品。招股書顯示,2021年和2022年,第三方品牌産品的銷售占公司總銷售額的39%和67%,比例不斷擴大,且這種情況在今年也未得到改善,資料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第三方品牌産品銷售占總營收比例依舊高達65%。

業内人士告訴藍鲸财經記者,過去幾年,多個行業頭部企業入局推新,預制菜賽道得到快速發展,而随着消費場景的改變,預制菜、自熱食品等囤貨需求也随之減弱,随着資本對友善速食行業的不斷加碼,隻有将産品的特性發揮出來,持續推出創新産品,才能持續吸引消費者并在行業有一席之地。

江瀚認為,日日煮可以通過加強内容創作能力,推出更多優質、有特色的短視訊内容,吸引更多的使用者關注和分享。此外,還可以通過提高産品品質、優化使用者體驗等方式來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和商家。

營收疲軟,資産負債率高企

與此同時,但日日煮目前的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據招股書披露,2019—2022年,日日煮淨虧損分别為1.58億元、1.14億元、4.59億元、1.22億元,4年累計虧損8.53億元。2023年上半年日日煮的淨虧損約為0.09億元,雖然同比有所收窄,但仍未徹底擺脫虧損陰影。

日日煮的持續虧損或與其高昂的成本有關。招股書顯示,2021年公司營銷費用、一般及行政費用分别為5923.98萬元、6663.64萬元,而其2021年的毛利潤僅為3645.76萬元。此後,或出于成本控制考慮,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日日煮營銷費用與一般及行政費都有所下降,而企業的研發投入在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更是直接降至零。

除虧損外,日日煮還存在着高負債情況。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時,日日煮的總資産為2.5億元,總負債為3.74億元,資産負債率高達146.59%。較高的資産負債率,也意味着較大的财務風險。

再來看業務基本面,日日煮将公司描繪為一個涵蓋内容營銷、投放管道、産品、品牌為一體的生态體系。而如今,多項業務都出現萎縮。

首先是廣告收入的大幅下滑。招股書顯示,此項收入從2020年的1107.66萬元縮減至2022年的87.06萬元。到了2023年上半年,廣告收入僅為29.87萬元。

而在内容領域,目前國内的短視訊或中視訊平台上,湧現了大量的美食相關内容創作者;從各平台資料來看,日日煮的内容影響力正不斷下滑,而越來越多美食類新KOL的異軍突起成為日日煮的競争對手。藍鲸财經記者注意到,日日煮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賬号粉絲都不算多,内容的播放量也算不上高。以B站為例,目前粉絲數量為8.8萬,内容閱讀量也基本隻有幾百、幾千,與定位類似的“日食記”等美食自媒體遠不在一個量級。

線上内容缺乏吸引力,自然難擔起向線下引流的重任。招股書顯示,日日煮的線下體驗店收入從2020年的323.45萬元銳減至2022年的42.81萬元,2023年第一季度該項業務徑直清零。據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日日煮斥資近百萬元,在上海K11開設了首家美食體驗館,并迅速進駐武漢、廣州等城市。但重資産投入始終收效甚微,疊加疫情反複等不利因素影響,2022年公司宣布永久關閉所有體驗店。

就日日煮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内容、流量、管道、産品均不占優,整體自造血能力堪憂。對于日日煮未來的發展方向,陳小龍建議,可以集中品類,打造大單品。

在江瀚看來,日日煮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繼續拓展海外市場,加強品牌建設和産品創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同時,也需要加強成本控制和管理,優化産品結構和銷售管道,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