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家銀行機構集中發聲!

作者:券商中國
5家銀行機構集中發聲!

12月28日,金融監管總局組織召開專場釋出會,來自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江蘇銀行、青海省農信聯社的相關業務負責人,就“做好五篇大文章,高品質服務實體經濟”情況進行介紹。

國開行:前11月基礎設施貸款餘額已超7.7萬億元

國家開發銀行首席業務官、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劉培勇介紹,截至到今年11月末,國家開發銀行基礎設施貸款餘額已經超過7.7萬億元,始終發揮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銀行作用。

不久前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對此,劉培勇表示,國家開發銀行将聚焦主責主業,積極服務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優化資金供給,保持政策性開發性業務穩定增長,把寶貴的金融資源配置到高品質發展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一方面,服務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圍繞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資訊、科技、物流等産業更新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發揮開發性金融中長期貸款優勢,持續優化完善信貸政策,積極支援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和國家專項規劃确定的重大項目,助力擴大内需和有效益的投資。

另一方面,做好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加大對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戰略型新興産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的金融服務,支援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積極支援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助力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以落實3500億元人民币融資視窗和共建“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為抓手,助力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服務高水準對外開放。

工商銀行:ESG風險管理需要銀行業保險業深度合作

“銀行以往對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以及國别風險等傳統風險較為熟悉,但是随着我們整個社會治理的深入,新型風險不斷出現,風險識别難度加大。”工商銀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主要負責人李奪談到綠色金融的發展與安全關系時提到。

近年來,綠色金融業務成為各家銀行的“必争之地”。以四大國有銀行今年前三季度的情況為例,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的綠色信貸業務(貸款)餘額已逼近4萬億元大關,分别達到3.8萬億元和3.65萬億元;中國銀行的境内綠色信貸餘額增幅為四大行中最快,達到45.19%;工商銀行截至2022年底,綠色貸款餘額就達到了3.98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綠色領域貸款增超30%,由此計算,工商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已突破5萬億元。

李奪表示,工商銀行已經将綠色金融上升至全行戰略的高度來統籌推動,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綠色金融治理架構,形成了董事會統一上司、管理層牽頭推進、各部門分工協作、分支機構創新落地、全員共同參與的綠色金融戰略推進體系。

作為目前産品和服務創新度均較高的領域,綠色金融發展的風控安全成為一項重點内容。2022年6月,原銀保監會就印發了《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求銀行保險機建構立綠色金融工作上司和協調機制,鼓勵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開展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創新。

李奪表示,《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印發後,工商銀行通過實施綠色金融全流程管理,首創投融資綠色分類管理,推出同業首個投融資綠色指南,建立ESG風險智能化管控機制,加大對氣候風險、生物多樣性風險等新型環境風險的研究探索等措施,建構了較為完善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管理體系。

“ESG風險管理不僅僅是銀行業、保險業自身的工作,也涉及到銀行業與保險業的深度合作過程”,李奪指出,在實踐中,一些企業客戶、個人客戶由于沒有做相應的保險應急措施,遭受了損失,銀行需要在提供金融服務中要更有效的提示或者建議客戶要對未來異常風險作出提早判斷。

招商銀行:近三年IPO科技企業服務覆寫率達88.4%

“目前,我行服務的科技企業客戶超13萬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覆寫率達60%、近三年IPO科技企業的服務覆寫率達88.4%、科創闆和北交所上市企業服務覆寫率分别為93.6%和78.1%,科技企業一般性貸款餘額突破4200億元。”招商銀行公司金融總部總裁侯偉榮指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後,招商銀行首批确定了6家重點分行開展科技金融試點已擴充至11家,2024年還将進一步擴大至20家。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位列首位。

“初創及成長期科技企業具有前期投資大、技術不确定性強、輕資産營運、無傳統抵質押物的特征,按照傳統以企業曆史經營資料和财務資料為核心的評審模型,很難達到銀行授信要求。”侯偉榮稱。但對科技企業而言,初創和成長期恰恰是資金最緊缺的時期。

侯偉榮認為,要給予科技企業更大的授信支援,就需要建立結合科技企業特征的信用評價與風險識别體系。對此,招商銀行建立了多元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創設标準化、線上化融資産品;同時,強化貸款風險控制,基于企業過往發展形成的核心競争力、目前擁有的核心專利的未來市場前景、政府及外部投資機構等對其評價等綜合認知基礎上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後,進行貸款發放。

江蘇銀行:掃一掃、點一點,小微企業即可線上獲得貸款審批、支用

“小微企業面廣量大,用款短小、頻急,不同企業特質不同,差異化、個性化金融需求比較突出,科技手段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江蘇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羅鋒認為,當下各家銀行機構都在積極運用金融科技來擴大小微企業服務覆寫、提升服務效率。

目前江蘇地區市場主體超過1400萬戶,總量是位居全國第二。作為江蘇省最大法人銀行,如何借助數字技術優勢提升龐大市場主體的金融服務體驗是一道必答題。

羅鋒指出,江蘇銀行通過整合擔保、抵押、信用等多種方式,推出全線上智慧産品“随e貸”。客戶隻需掃一掃、點一點,即可實作貸款線上申請、線上審批、線上支用。目前這款産品已服務小微客戶14萬家。同時,江蘇銀行還推出了“一體化”智慧服務。搭建“蘇銀金管家”“人才百寶箱”等數字化平台,為小微企業提供覆寫“産供銷、人财物”的财資管理、政策咨詢等綜合服務。

青海農信:用全省金融機構14%的存款投放全省七成以上涉農貸款

“我們用僅占全省金融機構14%的存款投放了全省七成以上的涉農貸款。”青海省農信聯社黨委委員、副主任桑仁庚指出,截至目前,青海農信今年投放涉農貸款435億元,涉農貸款餘額占全系統貸款餘額比重達80.35%。

其中,“三牲活畜抵押貸”“拉面貸”“牦牛貸”等系列特色信貸産品,滿足了青海農牧民多元化金融需求。

桑仁庚表示,下一步,青海農信要在“拉面貸”上打造一個新系統,即通過網絡和科技手段解決異地打工經營拉面館群體的申貸問題,實作鄉村産業信貸“高品質”精準投放,推動實作農村金融資源“點對點”直達和農業經營主體“面對面”對接,增強産業聯農帶農的帶動效應,促進農牧民增收緻富。

責編:汪雲鵬

校對:王朝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