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汽車教父”杜登霍夫接受環球時報專訪:中國是新能源汽車産業“心髒”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楊沙沙】“中國汽車制造商正走在全球産業創新的前沿。” 被譽為“汽車教父”的德國著名汽車經濟專家費迪南德·杜登霍夫2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展望2024年的全球汽車行業,杜登霍夫認為中國将與全球車企共同快速發展,并在電池技術、智能技術及整車裝配等領域取得“令人興奮”的進展。

德“汽車教父”杜登霍夫接受環球時報專訪:中國是新能源汽車産業“心髒”

費迪南德·杜登霍夫 資料圖 圖源 美媒

“中國的汽車工業令人驚歎”

環球時報:您是否還記得第一次在展會上見到中國汽車時的感受?您認為現在的中國汽車和過去相比有哪些變化?

杜登霍夫:大約十多年前,我們開始在一些國際展會上看到來自中國的汽車産品。如2010年,我在法蘭克福的德國國際車展(IAA)上看到了以陸風汽車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汽車。無論是品質還是技術路線,在當時都沒能給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但上述的情況改變得很快——中國人對于汽車産業的需求和趨勢把握非常靈敏。如今,以電動化和智能化為創新驅動,中國汽車制造商正走在全球産業創新的前沿。在今年的德國車展上,中國的展車令人驚歎。在汽車領域,中國過去一直在向德國學習,但如今我們應向中國學習。這對于汽車産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趨勢,但不幸的是,我們的政治家和公衆尚未認識到這一點。

環球時報:您曾走訪多座中國城市,也曾探訪多家中國車企,哪些見聞令您印象深刻?

杜登霍夫:隻有到了中國,你才能真正了解中國。我曾去過北京、長春、杭州、鄭州、嘉興等很多城市,對中國這些城市和企業的活力與進步印象深刻。在嘉興,我參觀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以及一家生産雷射雷達傳感器的公司。雷射雷達對于汽車自動駕駛而言重要性極高,而在德國,博世于數月前宣布放棄對這一重要領域的研發。我很欣喜地看到中國人不僅認識到這一點,還在為此加倍努力。

我也還深刻記得,在北京我們體驗的自動駕駛技術。僅僅借助語音控制,一輛汽車就帶着我們行駛在交通擁堵的高峰時段。我目前還沒有去過深圳,但這是我一定要去看看的城市,去看看比亞迪、騰訊、華為等幫助我們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科技公司。

“忽視中國就是忽視産業未來”

環球時報:德國媒體報道稱,您是從一份新聞稿中得知自己被逐出由您本人創立的德國汽車研究中心的,原因與您和中國的關系有關。能否為中國讀者透露一下整件事的脈絡和實情是什麼樣子的?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您最近籌辦的新研究所情況?

杜登霍夫:我于2000年在蓋爾森基興應用科學大學創立了德國汽車研究中心。建立伊始,對于我和這家機構而言很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和交流。然而,我的一些前同僚對于與中國交流的想法不感興趣,我們對于中國的重要性和關注度不斷出現分歧。德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面臨最大風險是失去經濟和技術聯系。在我看來,缺乏聯系和交流是我的前同僚針對中國出現“差異化”評估的原因之一。我常有這樣的印象:有些人在談論中國和中國人民時會帶有偏見,甚至會用“兩種語言”。

目前,我正在籌辦一家新的研究機構,工作重點就是了解中國汽車産業和其供應商,并與其交流想法。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的故鄉在中國。中國在全球汽車及供應鍊上發揮着重要作用。我相信德中之間的交流和産業合作是雙赢的,願意為此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環球時報:德國汽車目前正在經曆什麼?由傳統汽車轉向新能源汽車,德國汽車産業預計會發生什麼變化?中國仍需要向德國學習什麼?

杜登霍夫:與中國相比,德國與歐盟的經濟和産業政策非常不穩定。包括電池産業、半導體産業以及電動汽車産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正因如此,德國的汽車工業很難在電動汽車領域實作規模經濟。德國的工業生産目前還面臨能源成本高企、物流基礎設施陳舊等發展桎梏,這也是許多公司轉向中國的原因。德國的汽車工業如果希望能在電氣化和智能化領域趕上中國,就得在與中國的合作方面更加努力,通過交流掌控中國競争對手的動态并與中國公司合作。中國是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心髒,忽視中國就是忽視産業的未來。

“下一次重大革命”

環球時報:您認為2024年全球汽車産業會發生哪些變化?在之後的若幹年,全球汽車産業将出現哪些應用場景,哪些産品會給世界帶來驚喜?

杜登霍夫:展望2024年的全球汽車行業,全球汽車産業将在電池技術、智能技術及整車裝配等領域取得“令人興奮”的進展。中國和美國将會是領頭羊,令人遺憾的是歐洲的重要性可能沒有那麼高。就像20世紀初,亨利·福特建立了第一條裝配線一樣,汽車的一體化鑄件技術的不斷成熟應用,或将引領汽車制造領域的下一次重大革命。

在自動駕駛計程車、智能汽車和智能座艙方面,來自中國的華為、百度、騰訊等企業,與谷歌及英偉達等美國公司正在一起發揮關鍵作用;而三星、甯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讓我們看到了來自電池領域的重要推動力;此外,在2023年引發全球關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将進一步對行業變革産生重要影響。

環球時報:今年1—11月,中國汽車出口476.2萬輛,全年預計突破500萬輛,快速增長的趨勢獲得了廣泛關注。您認為這樣的趨勢是否會在2024年延續?我們也同時看到有德媒指出,中國汽車品牌在為全球汽車産業持續賦能的同時,“出海”過程中也面臨銷售和服務的短闆。您認為中國汽車如果想要走向全球市場,還有哪些挑戰需要面對?

杜登霍夫:“出口”隻是中國汽車進入全球市場的第一步。盡管中國的汽車出口量将持續增加,但出口是有上限的。是以在國外建廠更有意義。我非常确信,在未來會有更多中國車企在歐洲設立工廠。

我不認同中國車企在“出海”過程中會面臨銷售和服務的短闆。由于每輛車的廣告和銷售成本很高,傳統的借助汽車經銷商進行分銷的模式或将面臨颠覆性突破。我們觀察到,汽車在營銷思路中越來越多地采取了流媒體的銷售政策。客戶不購買車輛,而是通過租賃整車或租賃服務的方式來“擁有”車輛——即以“訂閱”的方式使用車輛。蔚來正在歐洲采取這樣的分銷方式,但這種新形式能走多遠還有待觀察。在新的營銷思路下,中國人有很好的機會開發并創新出新型營銷方式。不必學習日本車企曾經的做法,“重建”一個舊的營銷系統,而是可以創造性地開發新的銷售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