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空氣淨化器為何突然“跌下神壇”?除霧霾少了以外,還有5種原因

作者:小雪妮侃大山

霧霾減少,銷量下跌,很多吃瓜群衆看到空氣淨化器銷售疲軟就很自然地歸咎于這個原因。然而,幾乎所有使用過空氣淨化器的人都知道:即使在室外霧霾嚴重的情況下,淨化器的銷售也未必能夠保持旺盛。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因在于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五個問題凸顯無遺。

空氣淨化器為何突然“跌下神壇”?除霧霾少了以外,還有5種原因

#01.淨化速度太慢

空氣淨化器為何突然“跌下神壇”?除霧霾少了以外,還有5種原因

當初購買空氣淨化器是因為家人喜歡在室内抽煙。當時的設想是:使用淨化器能夠及時清理空氣,避免吸入二手煙。但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空氣淨化器的過濾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抽一根煙需要1~3個小時才能完全消除味道,更何況家人在這段時間内還可能抽下一根、第三根煙。空氣淨化器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将房間内的空氣緩慢吸入并過濾,逐漸用幹淨的空氣替代污濁的空氣。實際上是“淨化器近處的空氣被反複過濾,而遠處的空氣則難以過濾”。

空氣淨化器為何突然“跌下神壇”?除霧霾少了以外,還有5種原因

#02.淨化感受不佳

空氣淨化器為何突然“跌下神壇”?除霧霾少了以外,還有5種原因

在房間内放置一台淨化器,就能享受清新的空氣,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實際上恰恰相反:最讓我難受的問題之一是淨化器工作時的風——淨化器會向外吹風,雖然不像電風扇那樣對着人吹,但隻要靠近它就能感覺到風。夏天還好,冬天把它放在床頭會感到寒冷(第二天甚至可能頭疼)。噪音也是一個大問題!淨化器會根據室内空氣品質自動調節檔位,低檔時聲音還好,幾乎聽不到。一旦空氣品質變差,調至高檔時就會産生巨大噪音,足以吵醒熟睡中的人。新的淨化器還好,用上一年半載後,空氣品質傳感器就會出現故障。經常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開始大功率運轉,發出巨大的噪音。

空氣淨化器為何突然“跌下神壇”?除霧霾少了以外,還有5種原因

#03.淨化成本太高

空氣淨化器為何突然“跌下神壇”?除霧霾少了以外,還有5種原因

導緻我最終放棄空氣淨化器的原因還在于使用成本:與淨水機一樣,空氣淨化器需要定期更換濾芯。說明書上建議半年更換一次,單個濾芯至少二三百元。不更換會怎樣?兩個後果:首先是失去過濾效果,抽一根煙需要工作五六個小時才能消除味道(我甚至不确定是淨化器消除了味道,還是味道自行散去了)。其次是對空氣造成二次污染——使用半年後的濾芯表面非常髒。讓空氣通過這樣的濾芯,我無法保證是被過濾還是被污染。

空氣淨化器為何突然“跌下神壇”?除霧霾少了以外,還有5種原因

#04.淨化顔值太低

空氣淨化器為何突然“跌下神壇”?除霧霾少了以外,還有5種原因

至今我仍覺得空氣淨化器的設計師缺乏用心,否則不會讓淨化器看起來如此醜陋!幾乎所有的淨化器都又大又笨,還拉着長長的電源線,一年四季長時間放在房間内是不現實的。而且對擺放位置也有一定要求,不能緊貼牆放置。淨化器四面都需要進氣,貼牆就勢必會堵住一面進氣孔。曾經我将淨化器放在牆角,結果兩面進氣孔都被堵住,導緻過濾速度進一步降低。有些淨化器做了更新,整體設計扁平,進氣口在側面。但這樣的淨化器由于進氣口數量較少,過濾速度也較慢。四面進氣的風量一般在500m³/h以上,而側面進氣的隻有300m³/h左右。

#05.淨化能力誇大

這是我最反感的一點,本以為幾年後産品會變得更加規範,卻沒想到幾年後直接淡出市場了。幾乎所有的淨化器都存在誇大自身能力的嫌疑。例如“除甲醛”這一點:很多空氣淨化器聲稱能夠有效除甲醛。但實際情況呢?購買回家的産品,花了普通淨化器兩倍的價格,結果隻相當于一個活性炭包。短時間内能夠除醛,但一周後就會飽和,失去除醛能力。類似的還有除菌、消毒、負離子等等。這些功能在新産品上可能有效(但效果也不強),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普通淨化器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