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會煉丹田,功夫非等閑!

作者:形意拳張金濤

中國國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國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絕大多數武者都聽“煉丹田”之說,但通常是一知半解。故,人身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說,同時認為,下丹田藏精,中丹田藏氣,上丹田藏神!但實際練功時,除特殊情況之外,一般所說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

古人認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系最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髒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彙集烹煉、儲存真氣的重要部位。古人認為丹田是滋養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無火能使百體皆溫,無水能使髒腑皆潤,關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線不絕,則生命不亡”的說法。

學會煉丹田,功夫非等閑!

一,丹田的位置:

學會煉丹田,功夫非等閑!

下丹田部位前通臍(胎兒在母體中賴以吸收的根蒂),後通腎(人之精、命之本處)丹田的位置即俗稱的「下丹田區域」,位于肚臍神阙穴下四指幅的氣海穴與再下四指幅的關元穴之間,古書記載丹田係「位于腹中,低于臍下一寸三分左右,在臍與脊之間,與臍近、脊遠,約三與七之比。」丹田的形狀「不過若一氣囊耳,如氣不沉丹田,則囊扁而不開」,是以充滿氣的丹田區域,又似灌飽氣的氣柱、似車輪的内胎,可承受外力的振盪或敲擊。

學會煉丹田,功夫非等閑!

二,什麼是意守丹田?

學會煉丹田,功夫非等閑!

「意守」是一種練功方法,主在透過意念守一,排除雜念,達到入靜,是以在煉功時,首先要注意精神集中,意守丹田。下丹田既是調整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中心部位,意守此處有發動内氣、貫通經脈之效!

所謂的意守丹田簡單地說,就是排除雜念,全神貫注到丹田的部位,耳無聞,目無視,鼻無嗅,心不外馳,專心體會體内穴位真氣之活動。意守丹田時也必須嚴格遵守「文火為之」、「勿忘勿助」、「順其自然」之原則,千萬不可使用強烈的執著念波或鼓氣用力;畢竟,意念也是一種能量,透過意念守氣,全身放鬆,上虛下實,心平氣和,确實掌握「鬆、靜、自然」,隻要持之以恆,自然可以水到渠成,功成氣至,真氣旺盛。

日久練習丹田呼吸,意守此處,可達到一吸百脈皆合,一呼百穴皆開。呼吸往來,增強了元氣,調動了經脈。元氣積蓄于丹田,逐漸充盈後,就會自然流向全身各個經絡,産生通經走脈、「氣漫周身」的現象,使人體氣暢血和,流注自如,達到陰陽平衡的境界。

三,腹式呼吸法的好處

學會煉丹田,功夫非等閑!

一般來說,人類呼吸大緻可分為「胸式」及「腹式」兩種方式。

腹式呼吸又分:

順腹式呼吸「為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收縮。」

逆腹式呼吸「為吸氣時,腹部收縮;呼氣時,腹部鼓起。」

這統稱腹式呼吸法,也就是所謂的丹田呼吸。丹田呼吸法是一種能夠增強人體氣場,調節氣機順暢、強化人體免疫功能、平衡人體陰陽狀态的一種呼吸練習方法。不論采取順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均适合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風濕性心髒病、腦動脈硬化患者采用。小周天呼吸法适合神經衰弱、遺精、早洩、低血壓患者採用,高血壓、美尼爾氏綜合症患者忌用。停閉呼吸法适合便秘、消化不良、潰瘍、胃不垂、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病人采用。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慢性氣管炎、肺氣腫、各種心髒患者忌用。鼻吸口呼法适用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傷風、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不張、幹性胸膜炎、滲出性胸膜炎、支氣管患者採用。呼吸器官功能正常的人亦可采用。

學會煉丹田,功夫非等閑!

四,那麼這個丹田跟我們練功到底有什麼關系呢?

學會煉丹田,功夫非等閑!

而武者通常多采用下丹田逆腹式呼吸法。所謂逆式,就是吸氣的時候,小腹不鼓,反而呼氣的時候,小腹向外鼓起!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容易産生爆發力。很多練家子,能夠吸一口氣,然後丹田的位置迅速鼓起,這時候認真,氣存丹田了,是以有了另一個别稱,叫做“氣海”。魚呼吸靠鰓,人呼吸靠肺,這是不争的事實,請問,呼入一口氣,有可能跑到下腹部去嗎?

答案是,肺是人體氣體交換的唯一場所,是以,氣入丹田,隻是一種假像!那有人肯定要說了,我呼入一口氣,小腹真的變大了呀!這話一點不假,誰都可以變大。用科學的原理來講,應該是氣由口入,到肺後,随着肺内儲氣量的增大,肺泡增大,擠壓了肺部以後的橫膈膜,而後擠壓内髒下行,直至小腹,是以使小腹鼓起的不是氣,而是内髒!

原理很簡單,氣由口入,将氣儲于肺,此時,不像順式呼吸時,自然使橫膈肌下降,而是提着,而後,随着往外呼氣時,部分氣向外跑,另一部分氣将存于肺,将橫膈肌向下壓,導緻内髒瞬間下墜,而産生的勁力。

丹田呼吸的具體方法,采取「站功」、「坐樁功」、「睡卧功」等均可。丹田呼吸一定要注意「鼻吸口呼」,「氣沉丹田」,蓄氣于丹田氣海與關元中。更要「意與氣共守于丹田」,呼吸要靜、慢、細、長、勻,氣宜在體内鼓盪。吸氣時,口閉,使氣由鼻腔進入,呼氣時,使嘴若淺吹口哨狀,氣長而勻、緩慢吐出。吸氣要慢,要長,呼氣要将氣沿任脈存至丹田,丹田溫養到某種程度,真氣就會開始自動「氣漫周身」,身體會逐漸發熱,繼續意守丹田,讓真氣自行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