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帝(法語:Charlemagne, 德語:Karl der Große,英語:Charles the Great;742年4月2日-814年1月28日),或稱為查理曼(“曼”即大帝之意)。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768年-814年1月28日在位),查理曼帝國建立者。
到目前為止,歐洲中世紀早期對外關系的研究仍然是曆史學研究的一個重點。學者巴恩韋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見解,他認為這一時期的對外關系隻有在與特定編年史家的利益有具體關聯時才被記錄下來。這隻是表明當代政治叙事的沉默,但并不代表外交關系的缺位,不容忽視的是大多數消息來源是由官方進行編纂,是以會存在偏見和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在所有文本中,外國派遣使者會見君主,無論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通常被描述為示弱示好,或者處于明顯低于君主的地位——除非這種描述是由派遣使者一方的編年史作者撰寫的。
是以,了解所使用的消息來源的性質、編纂這些消息來源的目的,以及發生這種情況的背景,對于重建早期中世紀外交至關重要。任何研究中世紀交往互動關系的人都必須記住,描述這些接觸絕不是無足輕重的,這些關系涉及統治者的聲名和威望,并暴露他們真實或誇大的權力。
加洛林王朝國王查理曼與阿拔斯王朝哈裡發哈倫•拉希德之間的交往,不是加洛林人與阿拔斯人的第一次外互動動,當然該互動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根據史料《弗萊德加編年史續編》,764 年至 767 年,查理曼的父親丕平三世與哈裡發曼蘇爾交換了使節和禮物。查理曼兩次派遣使節前往巴格達發生在 797 年至 807 年之間。
《聖伯丁年代記》指出,831 年哈裡發馬蒙的使節出現在虔誠者路易在蒂永維爾舉行的集會上,這表明加洛林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交往證據有清晰的來源。
哈裡發時期産生的任何資料,幾乎沒有提到與加洛林人的交往,阿拔斯王朝時期的編年史中沒有加洛林人,反映的是編纂者的利益,而不是缺乏外交關系。阿拔斯時期曆史學家泰伯裡對伊夫裡奇亞和安達盧斯等穆斯林土地足夠關注,但卻沒有提到法蘭克人,唯一定期記錄是哈裡發的對手拜占庭帝國。索爾斯比通過 9 世紀初叙利亞基督徒撰寫的世界末日預言,為查理曼和哈倫•拉希德之間的接觸提供了當代阿拉伯語參考。
查理曼的大象一直讓人着迷,在過去的三十年裡,至少出版四本以阿布•阿巴斯為主題的曆史小說。在加洛林王朝時期的史料中,關于大象饋贈事件有豐富的記載。在本章,筆者主要梳理有關此事件記載的相關史料,還原大象饋贈事件的過程,并盡量客觀地辨析史料,探究大象饋贈事件的時間、過程等要素以及史料作者的意圖。
史料記載與事實還原
關于大象饋贈事件的曆史文獻,筆者搜集的主要有四本,《王室法蘭克年代記》、《查理大帝傳》、《查理大帝之業績》、《查理曼生平年鑒五卷本》。本節筆者主要依托這四則關于記述查理曼統治時期的年代記和查理曼的個人傳記的史料,簡要梳理大象饋贈事件。
(一)《王室法蘭克年代記》節選
《王室法蘭克年代記》是了解查理曼統治時期的重要史料,對歐洲曆史這一關鍵時 代的任何重構都必須以它作為基礎,作為精心建構的政治文本,通過簡潔、表面中立的叙述,按年代詞條提供客觀的表面印象。是以,在探究大象饋贈事件的過程中需要保持客觀嚴謹的态度。與大象相關的紀事分别是 801 年、802 年、810 年。
801 年,查理曼得知大象在來往法蘭克的途中。
“皇帝從斯波萊托出發,來到拉文納,在此逗留數日後,繼續向帕維亞進發。在帕維亞,他得到消息,波斯人國王哈倫•埃米爾•阿爾•穆門因的使臣已抵達比薩港。遂派遣皇家欽差前去迎接,将其帶到位于維切利同伊夫雷亞之間的皇家行宮。前來的使臣共兩位。一位是來自東方波斯國王使臣,而另一位則是來自非洲的撒拉森人,是統治位于福斯塔特地區埃米爾亞伯拉罕的使臣。據其奏報,四年以前皇帝遣派前往波斯國王處出使的猶太人伊薩克攜帶大量禮品,正在傳回途中,但随同其出訪的朗特弗萊德和西吉蒙德二人卻已不幸身亡。而後,皇帝陛下便派遣文秘官艾爾坎巴拉德,前往利古裡亞,令其在此地準備一支船隊,以便運送大象以及伊薩克所帶回的其他各種貴重物品。這一年 10 月,猶太人伊薩克帶着那頭大象等物品從非洲返還,抵達韋内雷港,由于此時的阿爾卑斯山已經是積雪皚皚,他無法翻山越嶺,便留在維切利過冬。”
802 年 7 月,大象阿布•阿巴斯到達亞琛。
“同是在這一年,7 月 20 日,伊薩克帶着波斯國王讓他送來的大象及其其他禮物到達亞琛(Aachen),然後将其獻給皇帝。那頭大象有個名字,叫做阿布•阿巴斯。”
810 年,查理曼在征服北歐丹麥人的過程中,大象去世。
“皇帝身在亞琛,他在考慮對丹麥國王戈杜弗萊德(Godofrid)發動一場讨伐遠征。……在此期間,薩拉森國王哈倫贈送給他的那頭大象突然死掉。”
至此,關于大象阿布•阿巴斯的部分結束。
(二)《查理大帝傳》節選
作為查理曼的忠臣密友,艾因哈德在第一部分“他在國内外的事業”第 16 章,詳細詳述外國上司人在法蘭克國王加冕後尋求查理曼的友誼,并自願成為他的臣民的方式。查理曼同哈倫•拉希德建立和諧的友好關系。“波斯人的國王哈倫當時統治着除印度以外的一切東方土地,查理同他建立了和諧的友好關系。這個波斯國王對他的友情比對世界上其他任何國王和王公的友誼都更加珍視,認為隻有這份友誼才配得上用饋贈和尊号加以發展。
是以,當查理派遣的帶着祭獻物品到救世主的聖墓和他的複活地點去的使臣來到波斯國王那裡,并且表達他們國王的友好情意的時候,他不但對他們有求必應,還允許把這塊聖地算作法蘭克國王的領地的一部分。他還派自己的使臣跟查理的使臣一同回去,送給查理大量禮物——袍服、香料和其他貴重的東方物産。不多幾年以前,他曾根據查理的請求,把自己僅有的一頭大象送給了他。”
(三) 《查理大帝之業績》節選
結巴諾特克的著述受到胖子查理的委托,成書時間是 886-887 年之間,距離查理曼時期比較久遠。在他的叙述中包含大量有關外交的故事,對于我們了解查理曼和哈倫•拉希德的關系提供一個有趣的視角。在第二卷“戰争和功業”第八節中,結巴諾特克描述哈倫•拉希德的使節如何到達法蘭克、如何被接待。在前往法蘭克途中,由于不認識路所經曆的種種,以及他們看到查理曼時的手足無措、激動不已。同時,他們帶來豐富的禮物。
“大約與此同時,波斯國也派來使臣。他們不知道法蘭克國家在哪裡;但是由羅馬的聲名遠揚,而他們又知道羅馬歸查理統轄,是以當他們得以到達意大利海岸的時候,他們就認為這是一件大事。他們向坎帕尼亞、托斯卡納、埃米利亞、利古裡亞、勃艮第和高盧等地的主教們,以及這些地方的修道院院長和伯爵們解釋旅行的原由,但是他們不是遭到這些人的蒙騙就是實際上為他們所驅逐;是以,當他們因長途跋涉而渾身疲勞、兩足疼痛最後終于來到阿亨,晉見德隆望重的查理國王的時候,已經是整整一年過去了。他們是在四旬齋的最後一星期到達的。皇帝獲悉他們到來的消息後,一直延遲到複活節前夕方才召見。為了慶祝這個頭等重要的節日, 無與倫比的君主裝飾得無與倫比地堂皇富麗。他指令把那個一度威震全球的種族的 使臣們引進來。可是當他們一見到最莊嚴的查理時,他們然如此驚恐,以緻人們可以認為他們似乎從來不曾看見過國王或皇帝。然而查理卻最和藹地接待他們,并且 賜給他們一種特殊待遇,他們甚至可以像他的孩子一樣地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察看 任何事物,提出他們所要問的任何問題。他們對于這種恩賜高興得跳了起來,他們 認為如果能夠接近查理,注視他,崇敬他,那麼這種殊遇比整個東方的财富還要值 錢。
……
這些波斯使臣給皇帝帶來一隻象,許多猴子、香脂、松香、各種膏藥、香料、香水和多種藥材,其數量之繁多,就好像是為了把西方填滿而把東方搜括得空空如也。不久,他們和皇帝相處得十分融。”
此外,在查理曼的狩獵活動中,哈倫•拉希德的使節被龐大的動物吓到不知所措, 查理曼通過狩獵展示自己的勇猛和權威。結巴諾特克在第九節描述查理曼送給哈倫•拉希德各種禮物,以及使節傳回巴格達後,法蘭克獵狗在哈倫•拉希德面前所引起的關注,甚至要把耶路撒冷贈給查理曼。諾特克在講述一個具有寓意的外交故事。
“不久以後這位不知疲勞的皇帝向波斯人的皇帝贈送西班牙出産的馬匹和騾子,白灰紅藍各色的弗裡西亞的袍服,他聽說這些東西在波斯是罕見而珍視的。他還送去波斯國王所企望的極其靈活而兇猛的狗,用來獵捕獅虎,波斯國王對于其他禮品隻是略一過目,卻向使臣們問這些狗習慣于跟什麼野獸搏鬥。使臣們告訴他說,不論驅向什麼東西,它們都能把它迅速拖翻。國王說道:‘很好,經驗将會證明這點。’第二天,人們聽到牧人在躲脫一頭獅子時的大聲喊叫。當聲響傳國王宮廷的時候,他對使臣們說道:‘我的法蘭克朋友們,現在跨上你們的馬,跟随我來’。于是,他們趕忙跟随着國王,就像從來不知道辛苦或疲勞似的。當他們看到這隻獅子的時候,盡管還隔着一段距離,這位波斯的衆臣之主對他們說道:‘現在放出你們的狗去撲獅 子’。他們遵命,踴躍地奔弛前去。日耳曼狗捉住了波斯獅子,使臣們用劍殺死了它,這種劍是用北方的金屬制成的,曾為薩克森人的鮮血淬過。
對此景象論,這一稱号的最勇敢的継承者,從一些細小的迹象中認識到查理的無上威力,因之他稱贊道:‘現在我可知道我所聽到的有關我的弟兄查理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他是怎樣由于經常演習狩獵,堅持不懈地鍛煉身心因而養成制伏天下萬物的習慣的。對于他所賜給我的榮譽,我怎能作出相應的報答呢?要是我把這塊曾經約許給亞伯拉罕,并曾經賜贈給約書亞的土地贈送給他的話,由于路途這樣遙遠,他也很難保住它免于蠻族的侵襲;如其不然則他是一位膽識過人的君王要想盡力來保衛它,我也深怕那些位于法蘭克王國邊境上的省份會起來叛離他的帝國。但是我深願以這種方式來表示我對他的厚施的謝忱。我願把這片土地置于他的權力之下,我作為他的代表來統治這塊地方。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他高興或者是有當機會,他派遣使節到我這裡來,他将發現我是這個省份的稅收的忠實管理者。’”
在最後,結巴諾特克通過這種聖地權力的轉移,提醒胖子查理,他的父親已經設立一項稅收,專門用于解放生活在聖地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他們正是利用您的曾祖父查理和您的祖父路易當年對該地所握有的主權”。胖子查理确實收到耶路撒冷主教伊萊亞斯的一封信,主教在信中要求其提供資金幫助重建東方的教堂。
(四)《查理曼生平年鑒五卷本》節選
佚名薩克森詩人在 9 世紀末,講述 802 年哈倫•拉希德贈送的大象在法蘭克引起的 關注,以及雙方之間建立的友誼。
“今年,一頭大象第一次從遙遠的地區被帶到了他們的國家,這對法蘭克人來說是一個美妙的景象。波斯王子哈倫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皇帝。除印度外,整個東方都在他的統治之下。他主動尋求在自己和皇帝之間建立友誼紐帶,認為查爾斯是當時所有國王中唯一哈倫為了特殊榮譽而向其贈送慷慨禮物的人。他經常給他送寶石、黃金、衣服、香料和其他東方财富,他允許耶路撒冷的聖地永久歸屬查爾斯的權威。”
以上四則史料有關大象阿布•阿巴斯的記載,大緻展現大象饋贈事件的過程。盡管它們可能在細節上有所不同,如誰參與出使活動,或者在亞琛和巴格達之間運送什麼禮物,但它們證明加洛林人和阿拔斯人的交往關系确實存在。
根據史料,797 年,查理曼向巴格達派遣兩位使節朗特弗萊德和西吉蒙德,随行的 還有猶太人伊薩克。801 年 5 月,查理曼會見哈倫•拉希德以及北非亞伯拉罕總督派遣來的使節,并得知朗特弗萊德和西吉蒙德在路途中去世,伊薩克和大象正在傳回的途中。 10 月,大象從北非穿越地中海,抵達意大利利古裡亞的韋内雷港,伊薩克和他的助手們在維切利度過了冬天,然後穿過阿爾卑斯山向北行進。802 年 7 月,大象到達亞琛,人們了解到它的名字是阿布•阿巴斯。
810 年,在查理曼與北方的丹麥作戰的過程中大象去世。在查理曼的宮廷中,大象一直是引人注目的存在。825 年,愛爾蘭僧侶迪奎爾記載它所引起的轟動和前來拜訪它的人群。之後,阿布•阿巴斯和查理曼都去世,當查理曼的陵墓在一個世紀後被打開時,那些擾亂皇帝安息的人們用以大象形象為主的絲綢包裹他的身體。
關鍵要素及其分析
幾則史料對大象饋贈事件的記載,可見加洛林史料對此事件的重視。正如前文所述,描述查理曼與哈倫•拉希德兩者的交往,除事件本身,展現的是作為統治者的查理曼的聲名和威望,以及加洛林帝國的國際地位。筆者通過閱讀不同文本有關大象饋贈事件的描述,了解到史家記載曆史,以當時所處的環境為準繩。針對大象阿布•阿巴斯到達亞琛的時間,艾因哈德和結巴諾特克的文本中沒有具體時間的描述,《王室法蘭克年代記》和《查理曼生平年鑒五卷本》提及到大象到達亞琛的時間是 802 年。
唯一不足的是史料具有局限性,沒有進行較長的描述,我們無法得知伊 薩克和大象阿布•阿巴斯的具體行程。他們離開巴格達之後,很可能是從陸路抵達耶路撒冷,由于阿拔斯哈裡發和拜占庭帝國之間的緊張關系,他們無法從耶路撒冷出發前往希臘或亞得裡亞海。然後,他們從陸路出發,很可能沿着商隊公路,沿着古羅馬公路的路線,抵達北非的主要城市,然後由查理曼指定的文秘官艾爾坎巴拉德負責渡海的後勤工作。這些沒有在文本中描述,之後,我們被告知伊薩克和大象從非洲傳回,到達韋内雷港。在維切利過冬後,春天繼續出發,經過漫長的旅程,802 年 7 月 20 日到達亞琛。
對此,筆者認為,不需要否認時間的真實性。該年代記由匿名作者在與查理曼接近的環境中撰寫,幾乎與所講述的事件直接接觸,而且虔誠者路易時期重新修過亦未更改。同樣,加洛林時期的《洛爾施年代記》在 802 年的史事中記載,“今年有一頭大象來到了法蘭克王國”。是以,對大象在法蘭克的基本時間,可以确定 802 年阿布•阿巴斯到達亞琛,810 年去世。
四則史料關于大象饋贈事件的描述,文本的叙述不同,《王室法蘭克年代記》講述 大象是如何來到歐洲的。在帕維亞,查理曼收到阿拔斯王朝的兩位使節到達比薩的消息,随後使節帶來朗特弗裡德和西吉蒙德去世的消息,他們死亡的時間、地點和情況不明。同時猶太人伊薩克正帶着大批禮物在傳回路上,查理曼專門派遣文秘官艾爾坎巴拉德前往利古裡亞,令其準備一支船隊,以便運送大象以及其他貴重物品。802 年 7 月,伊薩克同大象到達亞琛。810 年,在與丹麥國王戈杜弗萊德戰争的過程中,大象突然去世。
艾因哈德同佚名薩克森詩人訴說查理曼與哈倫•拉希德的良好友誼。兩位作者描述 哈倫•拉希德比世界上所有的國王和王公都更喜歡查理曼,認為隻有查理曼才配得上他的榮譽和慷慨;同時,稱哈倫•拉希德為“波斯之王”;此外,對哈倫•拉希德巨大權力的感覺——據說他擁有“除印度之外的幾乎所有東方地區”。筆者認為,兩位作者通過描述哈裡發哈倫•拉希德的強大以及權威,來展示查理曼的聲明遠揚、法蘭克王國的名震天下。
結巴諾特克建構從哈倫•拉希德的使節前來法蘭克王國途中的各種奇遇,在查理曼宮廷中的各種行為,同時圍繞狩獵的大使通路場景。第一次,阿拔斯的使節被狩獵場的龐然大物吓得驚慌四散;第二次,被送到阿拔斯的法蘭克獵狗撲殺獅子,哈倫•拉希德從獵狗這一細節了解查理曼的優越力量,哈倫•拉希德對聖地管轄權的讓步,使得這場雙方的交流達到高潮。
僅結巴諾特克提及查理曼對哈倫•拉希德進行回禮,其他三則史料沒有試圖記錄查理曼提供什麼禮物。艾因哈德模糊地記錄哈裡發哈倫•拉希德送給查理曼大量禮物除了大象——“袍服、香料和其他貴重的東方物産”。佚名薩克森詩人提到大象,同時經常送給查理曼寶石、黃金、衣服、香料和其他東方财富。根據結巴諾特克的描述,哈倫•拉希德送給查理曼“一隻象,許多猴子、香脂、松香、各種膏藥、香料、香水和多種藥材”,同時提供查理曼送給哈倫•拉希德的禮物單子:西班牙出産的馬匹和騾子,在阿拉伯少見的各種顔色的袍服以及兇猛的獵狗。
勞倫斯•尼爾斯認為,除了結巴諾特克提及的,可能還送去奴隸和裝飾精美的手稿,尤其是帶有象牙封面的手稿,就像查理曼于 795 年送給教皇哈德良一世的《達古爾夫詩篇》。僅結巴諾特克詳述回禮,由于無法确定禮物的細節,我們無法得知查理曼回贈禮物的确切名單。
關于法蘭克人對于阿拔斯人的看法,《王室法蘭克年代記》因其直截了當的風格而 保持中立,完全忽略作者對哈倫•拉希德或其使節的任何印象。艾因哈德和結巴諾特克則不那麼超然,兩人利用阿拔斯人作為傳聲筒來刻畫查理曼的威嚴。艾因哈德強調哈倫•拉希德的力量,“除了印度,幾乎統治了整個東方,”哈倫•拉希德比世界上所有的國王和王公都更喜歡查理曼,認為隻有查理曼才配得上他的榮譽和慷慨。
諾特克看不起阿拔斯人,在加洛林王朝的宮廷裡,他描繪哈倫•拉希德的使節在探究未知世界。根據諾特克的說法:查理曼非常友好地接待他們,并給予他們特權——他們可以去他們想去的任何地方,就像他們是他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高興地跳了起來,珍視這種能緊緊擁抱查理曼、能凝視他的特權,這種殊遇比整個東方的财富還要值錢。他們探索亞琛宮,看到的東西讓他們興高采烈、手舞足蹈。
諾特克利用哈倫•拉希德的使節,直接将他們比作孩子,通過激發他們的敬畏之心表達查理曼的輝煌。與大喊大叫的使節相比,查理曼堅韌而慷慨,充滿君主風範。在這兩個文本中,作者利用這些外交使團和如此強大的政治實體來證明查理曼的威名遠揚。佚名薩克森詩人緊随其後,将大象描述為法蘭克王國的奇觀。
關于查理曼和哈倫•拉希德聯系的動機,艾因哈德明确表示,這是查理曼自己的想法:他想要一頭大象。哈倫把自己僅有的一頭大象送給了他。《聖吉納西斯的奇迹》記載,特雷維索的格布哈德伯爵派遣僧侶去耶路撒冷尋找聖人的遺物途中,遇到法蘭克的使節,他們的目的是為查理曼尋找一隻大象。
這一史料同艾因哈德所提及的一緻,大象的到來是法蘭克君主欲望的結果。我們需要認真思考,查理曼派遣使節向一個他以前從未聯系過的統治者索要一頭大象的信心,而且哈倫•拉希德緣何同意把大象送給查理曼。查理曼聯系哈倫•拉希德他想要一頭大象,阿布•阿巴斯突然變得非常重要。他不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事後思考,而是我們思考加洛林人和阿拔斯人之間交往關系的核心部分。
關于查理曼與耶路撒冷,艾因哈德和結巴諾特克以及佚名薩克森詩人皆聲稱,哈倫•拉希德的禮物包括對耶路撒冷的某種統治權。對此有學者提出質疑,為何《王室法蘭克年代記》會忽略這樣的成就,沒有提出查理曼在耶路撒冷有所求。《王室法蘭克年代記》雖沒有涉及這一具體的讓步,但是記述耶路撒冷的宗主教把聖墓的鑰匙和旗幟送給查理曼。沒有證據表明查理曼和哈倫•拉希德之間的交往确立了查理曼對耶路撒冷的權威。
查理曼确實對聖地耶路撒冷有關注,810 年,查理曼和他的顧問針對“為恢複上帝的教會必須為耶路撒冷送去施舍”的會議讨論,有記錄儲存。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在其《帝國管理》稱贊查理曼,因為“他向巴勒斯坦送去大量的金錢和豐富的财寶,并建造大量的修道院”。這表明巴勒斯坦以外的人和法蘭克世界獲悉這些努力。關于耶路撒冷的統治權,雖然在當時就開始流傳,但是基于現代政治利益的賦予價值更甚。
四則史料關于大象饋贈事件的描述,文本叙述風格不同,但他們表達的結果一緻,大象饋贈事件在加洛林文獻記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四位作者在文本中确立阿拔斯王朝哈裡發哈倫•拉希德與查理曼之間的友好關系,在他們的刻畫下,查理曼是一個衆望所歸的統治者,其威嚴超越了歐洲的邊界。大象這一禮物的贈送者,不是伊利比亞半島的後倭瑪亞王朝,也非在東南歐的拜占庭帝國,而是來自遠在西亞地區的阿拔斯王朝。查理曼的傳記作者和編年史作者通過文本表達查理曼的雄才大略,甚至相隔遙遠的哈倫•拉希德都可以察覺到,并希望成為他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