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剛剛,金融監管總局釋出!這幾家銀行介紹經驗→

作者:金融時報

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品質服務。圍繞如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12月28日,金融監管總局召開新聞釋出會,開發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江蘇銀行、青海省農信聯社有關負責人就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高品質服務實體經濟”介紹了各自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

做好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

做好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是國家開發銀行的主責主業。截至今年11月末,開發銀行基礎設施貸款餘額超7.7萬億元,始終發揮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銀行作用。

據開發銀行首席業務官、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劉培勇介紹,開發銀行着力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助力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服務戰略性新興産業等新質生産力發展。比如,支援5G網絡和固定寬帶網絡建設,支援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節點等“東數西算”工程項目和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等。

剛剛,金融監管總局釋出!這幾家銀行介紹經驗→

在綠色金融領域,開發銀行堅持以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為重點,持續支援能源、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比如,加大對清潔能源産業的支援力度,助力光伏産業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深度結合,重點支援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的綠色低碳能源基地項目建設。

此外,在普惠金融領域,截至11月末該行已累計發放農田建設貸款258億元,預計可建成高标準農田450萬畝。

将“綠色”全面融入各類金融服務

據工商銀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主要負責人李奪介紹,該行把綠色金融全面融入各類金融服務。前瞻調整投融資布局和結構,大力支援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節能環保等領域,将企業技術、環保、能耗等名額嵌入客戶及項目選擇标準,從考核、授權、定價、規模、資本等方面配套差異化政策。不斷拓展綠色金融綜合服務覆寫面。例如,在手機銀行中上線個人碳賬戶,以綠色積分兌換鼓勵綠色消費。持續加強綠色金融産品創新,目前該行境外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99億美元,境内累計發行800億元人民币綠色金融債券。

剛剛,金融監管總局釋出!這幾家銀行介紹經驗→

在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銀行保險機構有效識别、監測、防控業務活動中的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至關重要。

“工商銀行積極落實《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有關要求,按照‘主動防、智能控、全面管’路徑,建構了較為完善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管理體系。”李奪重點談到了加強氣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他表示,銀行要加強和完善氣候風險識别,其中要積極與相關研究機構、資料儲存機構等對接,從資料層面前瞻了解各地區氣候異常風險變化。圍繞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銀行内部要完善基于資料和模型的壓力測試體系。另外,還要有一整套完善的運作保障機制。

多元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為科創企業“加油”

畢業于清華的王博士,專業研究電容材料,由他創辦的清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處于初創期,需要大量、持續的研發投入,但在多輪股權融資後仍存在資金缺口。招商銀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以企業已經獲得的股權投資資料作為依據,評估後為企業提供了500萬元信用貸款支援,并協同政府部門為企業辦理利率貼息,幫助企業節約70%的利息。

招商銀行公司金融總部總裁侯偉榮講述的案例,生動說明了金融支援對于科創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剛剛,金融監管總局釋出!這幾家銀行介紹經驗→

據介紹,招商銀行建立了多元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創設了标準化、線上化融資産品。基于九大戰略新興行業,根據科技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充分運用資本市場表現、企業人才、國家獎勵、專利強度等多元科創屬性大資料,建立了科技企業資質評分模型矩陣,形成專屬風險評估模型及風險控制政策。建立科技企業“資質分”模型,在此基礎上打造了科技企業标準化融資産品“科創貸”,給予注重研發投入、有持續技術産出的科技企業适度授信傾斜。

“目前,我行服務的科技企業客戶超13萬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覆寫率達60%、近三年IPO科技企業的服務覆寫率達88.4%、科創闆和北交所上市企業服務覆寫率分别為93.6%和78.1%,科技企業一般性貸款餘額突破4200億元。”侯偉榮介紹說。

資料多跑路 企業少跑腿

小微企業面廣量大,用款短小、頻急,差異化、個性化金融需求比較突出,在服務過程中運用資料科技手段尤為重要。

江蘇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羅鋒表示,該行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大資料等創新應用,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數字化服務體系。針對建構數字化生态場景,一方面加大與智慧城市、數字政務等小微企業集聚的生态場景連結,融入地方征信大資料中心、人才雲平台等場景;另一方面打造智慧開放的“随e融”小程式、綜合服務的蘇銀金管家、政策資訊一體的人才百寶箱等小微數字服務平台,推動數字金融服務向非傳統領域延伸。聚焦企業需求,該行強化數字化産品适配。針對首貸戶、微貸戶、個體戶、新市民等群體,建構行業、區域、客群、行為等4大類20項69個立體式的政策模型,提升服務精準性有效性。

剛剛,金融監管總局釋出!這幾家銀行介紹經驗→

此外,江蘇銀行聚焦提速增效,重塑流程,簡化操作,打通融資繁、融資慢的堵點。企業通過微信“掃一掃、拍一拍、說一說”,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身份認證、貸款申請、貸款簽約。在豐富完善自動審批模型基礎上,通過代碼瘦身、接口整合、程序合并等技術提升系統決策響應速度,不需等待即可知道貸款審批結果。

多元發力破解農牧民信貸瓶頸

設立358個鄉鎮網點,3028個村級惠農金融服務點,實作“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鄉(鎮)”;創新推出“牦牛貸”“拉面貸”“三牲(活畜)貸”等系列特色信貸産品,今年投放涉農貸款435億元,涉農貸款餘額占比達80.35%……在釋出會上,青海農信聯社黨委委員、副主任桑任庚亮出該行普惠金融“成績單”。

剛剛,金融監管總局釋出!這幾家銀行介紹經驗→

面對青海省地廣人稀、多民族聚居,生态建設任務艱巨、基礎金融服務薄弱的情況,青海農信着力在破解農牧民缺資訊、缺信心、缺信用的信貸瓶頸,提升農牧民金融可獲得性方面下功夫。

據介紹,青海農信充分利用農牧區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開展“整村授信”工作。目前已評定的信使用者、村、鄉鎮、縣的覆寫率分别為76%、83%、86%、64%,信使用者實作應評盡評,并全部采用一次授信、循環使用,純信用、低利率,農牧民戶戶均用信額達9.4萬元。

另外,通過和村級鄉級黨組織互派互挂的雙基關聯機制,将基層黨組織的優勢和農商銀行資金、技術、風控優勢互聯,覆寫全省96%的行政村,并結合數字鄉村建設建立了“雙基關聯雲辦公室”,拓寬農牧民申貸新管道。

剛剛,金融監管總局釋出!這幾家銀行介紹經驗→

來源:金融時報用戶端

記者:徐貝貝

編輯:楊緻遠

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