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銀行支付新規對市場有何影響?央行副行長重磅回應

作者:第一财經

“給大家通報個基本情況,如果按支付筆數來算,八成是支付機構,兩成是銀行;如果按支付金額來算,大頭是銀行,小的比例是在支付機構。銀行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共同構成了支付服務的主體,分工明确、互相合作,目的就是為經營主體和社會大衆提供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務。”1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

日前,《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條例》)出台,進一步厘清了支付産業各方權利義務和責任邊界,賦予監管部門依法行政權力,标志着支付行業發展進入嶄新階段。

張青松指出,“掃碼支付、移動支付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名片,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展現,也是科技進步、行業發展給經營主體和社會大衆帶來的新的解決方案,是個好的事情。但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和風險。”基于此,《條例》出台。落腳點一是確定支付機構依法合規經營;二是堅守小額、便民的宗旨;三是保證行業良性競争、充滿活力。

張青松強調,中國人民銀行将依法行政,嚴格履行《條例》規定,對各類支付機構,無論是頭部機構還是中小機構,平等對待、依法監管,確定他們為經營主體和社會大衆提供高品質的支付服務。同時,不斷建構健康、充滿活力的支付業态。

如何引導支付行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目前,4000多家商業銀行、180多家支付機構,有效滿足了1.6億經營主體和億萬消費者的支付需求。這些支付機構年交易筆數約1萬億筆,筆均交易金額330元,他們與經營主體的經營活動、社會公衆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他們建立起穩健充分的監督管理架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張青松表示,為了引導支付機構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條例》從多個方面作了引導。

一是強調支付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定位。明确支付機構開展業務,應當以提供小額、便民支付服務為宗旨;對其監督管理,應當圍繞是否實作服務實體經濟這一目标來進行。

二是要求支付機構“打鐵還需自身硬”。适當提高支付機構注冊資本要求,要求其具有符合規定的業務系統、設施和技術,以及治理結構、内控和風險管理能力制度等。

三是堅持“回歸支付業務本源”。引導支付機構專注、提升服務水準,按照準許的業務類型和地域範圍展業,未經準許不得從事依法需準許的其他業務。

四是鼓勵支付機構與銀行合作。既要發揮支付機構在使用者觸及面廣和服務便利等方面的優勢,也鼓勵銀行在保障資金安全和提高資金運用效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五是緻力于維護公平競争秩序。強調支付機構不得實施壟斷或者不正當競争行為,妨害市場公平競争秩序,有利于依法保護支付使用者合法權益。

六是明确了若幹監管紅線。引導支付機構樹牢“合規就是生産力和競争力”的經營理念,防止違規經營,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對目前支付市場産生怎樣的影響?

随着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對經濟生活層層面面的深度滲透,支付行業在一段時間内保持了非常快速的發展。

“我們判斷,這個階段轉向成熟期,将依然保持增長,但不是爆炸性增長。”張青松指出,随着業态快速發展,支付行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支付機構的合規意識亟需樹牢、行業發展格局仍待優化、機構服務能力存在短闆、監管能力建設還需持續加強等。

張青松認為,《條例》以國家立法形式,為支付行業未來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着力營造穩定、透明、規範、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有利于促進支付服務市場長期規範健康發展。

首先,以公平監管保障行業公平競争。《條例》堅持持牌經營原則,強化全鍊條全周期監管,有利于強化監管落實,維護行業良性發展秩序,切實防範業務異化、資金挪用、資料洩漏等風險。

其次,提升支付服務供給質效。《條例》明确了支付機構小額、便民服務宗旨,有利于增強支付普惠、民生、适老化等服務能力。強調維護公平競争秩序,有利于指導頭部支付機構發揮好“頭雁”作用,更加注重行業利益、社會利益與公衆利益,帶頭維護公平競争,推進互聯互通,擴大生态開放。

另外,推進高水準開放。《條例》給予外商投資支付機構國民待遇,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境内、跨境資金循環效率,提升跨境電商等新業态支付服務水準。

近年來,支付領域高水準雙向開放穩步擴大。目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統(CIPS)參與者已遍布111個國家和地區,業務覆寫182個國家和地區,有力服務人民币國際化使用。

便利境外來華人員支付做了哪些工作?

境外來華人員多使用銀行卡和現金等支付方式,對于使用移動支付存在不适應的情況。

“從全球零售端支付工具的演進來看,部分境外來華人士支付不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家處于不同階段的支付習慣,彼此有所差異。”張青松表示,”我們都非常習慣移動支付,但是許多境外來華人士,尤其是歐美的來華人士還是習慣于使用銀行卡、現金,他們的支付習慣存在慣性。是以必須解決這個因為雙方支付差異、習慣不同所導緻的境外人士來華支付不便的問題。“

他指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已經建立了專項工作機制,下發了指導意見,正在組織各機關有序推進各項工作。這個解決方案概括起來是“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

一是完善境外銀行卡受理環境,組織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摸排轄内商戶外卡受理情況,會同商務、文旅等部門劃定重點商圈、機場、火車站等主要涉外場所,指導商業銀行、支付機構加快推動重點商戶開通外卡受理。這就是“大額刷卡”。

二是豐富移動支付産品供給。目前人民銀行已經指導支付寶、财付通、中國銀聯等推出“外卡内綁”、“外包内用”、雲閃付旅行通卡等産品,創新研發數字人民币解決方案,滿足境外來華人員的移動支付需求。這是“小額掃碼”。

三是改善現鈔使用環境。組織銀行開展ATM外卡受理改造,提升支援外卡取現的ATM覆寫率。持續開展拒收人民币現金專項整治工作。這是最後的“現金兜底”。

張青松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将會同有關部門,充分發揮專項工作機制作用,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和目标,持續推進外卡受理、移動支付、現金使用、賬戶服務、宣傳推廣等各項工作,進一步提升境外來華人士的支付便利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