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作者:差評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 又要到飯了兄弟們! ”

腳踩人字拖,身披半永久小馬褂,臉上洋溢着白嫖的喜悅,就在剛剛,他又領到了一份救濟餐。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此人叫雷森, AKA 丁胖子金牌講師。

一個多月前,他在自媒體圈内開辟了一條全新賽道——美式要飯。

就是字面意思,在美國要飯。

由于賽道過于獨特和領先,無人競争。一個多月,講師的抖音粉絲就破了百萬,B 站猛漲 70 萬,每期視訊的硬币也輕松過萬。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在搜尋引擎鍵入「 金牌講師 」,他的排名甚至超過了蕪湖大司馬。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粉絲們像是進了熱戀期一樣,一天看不到就渾身難受。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連差評編輯部也深陷其中,時不時要在群裡甩兩段講師的金句名言。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說實話,一個流浪漢能有這番光景,離譜程度不亞于差評君扶老太太闖紅燈,結果評上了好人好事。

雖然出乎意料,但這位丁胖子金牌講師能火的原因,不難猜。

在美國,Homeless 的存在,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

今年上半年,紐約收容所的無家可歸者超過了 10 萬人。這些流浪漢能生存下去,基本就靠收容所和一些私企每天發放的免費食物,給啥吃啥,活着就行。

流浪漢身上最典型的特質就是頹廢,無精打采。提到他們,大家就會想到酗酒、藥物成瘾、吸毒、精神障礙這些關鍵詞。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出于獵奇心理,觀衆們打開講師的視訊,想看看美服流浪漢到底怎麼過日子的,結果發現:這人怎麼和别家流浪漢不一樣啊?

在他身上,你幾乎看不到流浪漢的傳統尿性。

不僅主動做起自媒體,分享每天要飯日常,而且給自己定了很高的目标,對食物也挑剔:遇到難吃的就一頓吐槽,路過口味不好的收容所還會跳過。

這是啥,這不就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嘛!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連差評君看視訊時都覺得,怎麼要個飯,都給他要出了元氣滿滿的感覺啊?

他的視訊,能明顯感覺是做足了準備,金句頻出,節目效果拉滿。

要不是瞥見這吸收日月精華的腿部,厚實的角質層能當護甲,我都覺得他是在創業,不是要飯。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論講師視訊最大的特色呢,就是把流浪漢生活過成了一個求生遊戲。

每天,他從帳篷複活點出生,先帶領大家清點剩餘物資,吸吸自己的流浪貓。

随着一句 “ open the door ” 拉開帳篷,一天的冒險就此開始。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遊戲的任務就是領救濟餐,地圖總共分為兩大闆塊,線上和野區。

線上,就是去收容所打飯。每天産出固定,但也平平無奇。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野區,就是街頭會有各種發救濟餐的組織和企業。産出雖然不穩,但偶爾能爆到好東西。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每次排完長隊拿到補給後,講師除了會飙一句經典的 “ 又要到飯了兄弟們 ” ,還會猛地對美利堅群衆輸出一套吉祥話,傳播禮儀文化:

You are very gorgeous !

God bless you !

I love you !

咱是知道西方人開放點,更容易表露情感,但這種冷不丁給你來兩句,情感泛濫如同開閘,誰都有點遭不住。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就是黑哥哥也能瞬間吓成 i 人。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講師給自己定了極高的要飯 KPI,一旦戰略失誤,排了幾小時隊卻沒領到應得的物資,他除了複盤總結,内心還會 “ 自責 ” ——

覺得對不起老佛爺。

老佛爺,就是指慈禧太後。說對不起,是因為慈禧當年付過錢了。

前人付錢,後人奉旨拿貨。貨拿少了,晚上在那邊沒法交代。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為了提高效率,講師還會靈活調整戰術,甚至會祭出失傳已久的正方形打野思路:

先領周邊不用排隊的補給點,最後去排成本效益不高的隊伍。用最少的時間,要最多的飯!

什麼?一個流浪漢積極要飯,努力工作,消耗敵方物資。

你說這種反差,大家看得能不起勁麼。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當然,如果每天隻是要飯,這種單線劇情大家也不愛看。就跟電影一樣,你得有意外,有轉折,才能留得住觀衆。

你别說,講師的鏡頭裡,這幾個要素樣樣不缺。他的交流感極強,運鏡也很不錯,吊打百分之九十短視訊平台的新手不成問題。

比如每天的開箱環節,全是驚喜。

不管是線上還是野區刷到的食物,往往隻能用“ 能吃 ”形容,偶爾還會帶來 debuff 。

米飯是梆硬的,雞翅經常不新鮮,醬料和食材都能凝固成一團。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相比野區,收容所的米飯雖然穩定點,但穩定夾生;那個面包,用講師的話說,更适合拿來擦手。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偶爾運氣好點,也能爆到一些好裝備,一天下來收獲看着還挺多的。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但不管碰到啥樣的食物,講師都像一個美食部落客,帶着你細細品鑒。精确的表達和形容,讓網線這頭的差評君覺得仿佛吃在自己嘴裡。

除了開箱戰利品,講師的劇情也是一套一套的。

前腳問人要飯,後腳宣稱自己是日本人,然後庫庫一頓 “ 瓦達西瓦 ” 。

他還不會盯着一家猛薅,偶爾,也是個南韓人。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講師的人設也多變,素質點就像每天随機重新整理的。

他會把垃圾放在垃圾桶蓋上或者馬路中間,就連自己帳篷别墅旁的垃圾堆成山,他也表示不撿;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但如果你看多了他的視訊,就會發現他偶爾也會把垃圾丢到桶裡,順便教育下粉絲。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最騷的是他還會日行一善,看到疑似腿腳不便的同行,就會供出自己的戰利品。甚至視訊之外,他還給災區和母校捐款。

街頭聲望 +1 ▼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是以觀衆看他的作品,總猜不到這個人接下來要幹嘛。渾身是意外,處處是驚喜。

這誰頂得住。

這還沒完。品鑒他的視訊時,你還能 get 到一種 GTA 走進現實的刺激。

比如講師排了很久隊伍才拿到的戰利品,轉頭就被人反野了。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他的鏡頭裡也經常會出現一些舉止怪異的人:

像一整天都在街頭大聲讀書的流浪 bro ;按着别人頭要傳授能力,穿着像刺客信條的奇怪男子;

還有一直在原地,左手揮拳右手摳腚,像是卡了 bug 的 NPC 。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盡管這些奇人怪才可能隻是個例,他嘴裡的那些故事真實性,我們也無從得知。

但觀衆看得起勁,他就是最大的赢家。

在《 美式要飯 》系列更新一個月左右,有網友說他的視訊開始缺乏新鮮感,大家要不愛看了。

但誰也想不到,講師早就托人打造自己的移動别墅——一輛訂制房車。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提房當天,他就把基地遷到了流浪漢聚集最多的區域,怪物等級陡增。

這一波操作,就相當于開啟《 美式要飯 》第二季,解鎖全新地圖和載具,以後就是全美遊擊打野了。

魔不魔幻,精不精彩,愛不愛看?

随着講師的熱度飙升,他的帳篷被網友标記為景點勝地,常有粉絲過來打卡和上貢。

吉祥話也出現了人傳人現象。有人發吃的,就有人回 “ Can i get it ” ;有人做善事,就有人回 “ God bless you ” 。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綜上啊,講師可能真就是個自媒體創業聖體,開局一手機,就在大洋彼岸積攢起了自己的庫裡南碎片,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适應力,就像一根長在石頭縫裡的野草。

看到這,可能很多差友也産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這逼班上不下去了,要不我也去要飯算了!

但差評君想告誡大家的是:這條賽道沒你想的這麼簡單。

現在,講師的抖音和 B 站賬号都已停更了,并處于“ 禁止關注 ”的狀态。

也許是因為他的流量爆發得太過猛烈,對于這一條從未有過的賽道和品類,各個平台确實會更加謹慎。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但撇開這些不說,講師也不是人人都能當成的。

有 2 個粉絲曾跟着講師體驗了一天生活,結果漢堡吃了第一口臉色都變了,根本咽不下第二口。

粉絲說裡面的肉起碼放了 3 天。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這還算好的了。

講師每天住在公園角落裡的帳篷,白天被貼條,深夜被陌生流浪漢拜訪,隔三差五被驅趕。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是以去美服當流浪漢,别說做自媒體了,咱都活不過第一集。

當年阿 giao 直播時說了一段話,我覺得挺有道理:你現在能看到的阿 giao ,是踩着無數小阿 giao 的屍骨走上來的。

在講師的鏡頭之外,也有一堆同行,他們連進賽道的機會都沒有。

有一百萬網友,每天都在看他要飯

從犀利哥到沈巍再到講師,網民們對于從流浪人士中挖掘寶藏的熱情幾十年不減,但你要知道大家喜歡的是啥,是幾個月不洗澡嗎?

并不是,而是這些人的顔值或口才,與他流浪身份帶來的反差感。流浪的日子不好過,如果再給他們一次好好生活的機會,恐怕誰也不會選擇走上這條路。

是以對于丁胖子金牌講師,咱們圖一樂就行。别真把他當成人生導師,要追随腳步,去當流浪漢自媒體。

畢竟沒火不算什麼,如果學别人吃了奧利給還沒火,那就太可憐了,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