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就這十個年度熱詞,看懂2023年中國汽車圈

作者:南方都市報
就這十個年度熱詞,看懂2023年中國汽車圈

2023年即将過去,對于無數中國汽車人來說,這注定是無法被遺忘的一年。這一年,有集體揚帆出海的高亢,也有價格亂戰的慘烈;品牌之間可以撕破臉皮掀桌子,同樣也會抱團取暖求雙赢。在新能源賽道上,大陸不僅首次實作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一,面向汽車發達國家在技術上的反向輸出,更具有劃時代意義。

在新年鐘聲即将敲響之際,我們再來回顧2023汽車圈最讓人難忘的十大關鍵詞。

1

“國六b”

國六b标準實施節點公布,燃油車開啟價格戰

5月9日,生态環境部等五部門聯合釋出《關于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标準有關事宜的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國範圍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标準6b階段,禁止生産、進口、銷售不符合國六排放标準6b階段的汽車。針對部分實際行駛污染物排放試驗(即RDE試驗)報告結果為“僅監測”等輕型汽車國六b車型,給予半年銷售過渡期,允許銷售至2023年12月31日。

就這十個年度熱詞,看懂2023年中國汽車圈

引起部分車企大幅降價清庫存的國六b,得到半年銷售過渡期。

事實上,“國六b”這個概念并非今年才出現,政府部門在幾年前就已經公布了實施的時間表。但在此公告公布前,衆多車企“不達标”的庫存産品,都急于在視窗關閉期前清理掉,“國六b”就成為了上半年車商談及最多的話題之一,它也成為了燃油車陷入價格戰的一個重要推手。

2

“價格戰”

特斯拉降價推動多米諾骨牌,40多家車企跟進

新年伊始,随着特斯拉“以成本定價”為由,下調兩款熱銷車型Model 3、Model Y的售價,部分國内造車新勢力及自主品牌也開始陸續跟進,此後引發貫穿全年的“多米諾骨牌”降價效應。3月份,湖北省政企聯手,推出為期1個月的購車補貼措施,以東風系為主的多家車企更是推出“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随後國内數十個城市也以不同的名目加入降價行列中。

據統計,參與降價的車企多達40餘家,範圍之廣、降價幅度之大,均在曆年車市罕見,更将上半年的價格戰推向高潮。離2024年僅剩幾天,廣汽埃安還推出“挖地三尺價”,官宣全系車型可享受3年10萬0息的金融政策,購車福利總價至高超過3萬元,欲以“史上最大優惠力度”為年底沖量作最後一搏。

就這十個年度熱詞,看懂2023年中國汽車圈

東風雪鐵龍“降價9萬”,是今年車市價格戰中最經典的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能源車動力電池核心材料的價格下跌,為車企提供了充足的價格下調空間。作為“行情風向标”的特斯拉一旦有所行動,自然就會引起市場的連鎖反應: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使特斯拉降價應對。而特斯拉的降價,又倒逼多家自主品牌價格下探。新能源汽車整體價格走低,使燃油車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導緻燃油車也隻能繼續加大降價幅度,加上國家排放政策的規定,更使一些品牌的燃油車産品深陷價格戰的漩渦之中。

3

“反向輸出”

汽車巨頭認可新勢力,中國車企開始反向輸出

7月20日,奧迪宣布與上汽集團達成協定。奧迪有意使用上汽集團旗下智己品牌的子產品化電動汽車平台,将通過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進入此前在中國尚未覆寫的細分市場。

12月6日晚間,小鵬汽車釋出公告稱,其與大衆汽車就戰略技術合作簽訂技術架構協定。在合作的初期階段,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衆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同樣,廣汽埃安的純電平台技術,已反向輸出給集團公司的合資企業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一汽豐田bZ3同樣搭載着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和驅動電機。

就這十個年度熱詞,看懂2023年中國汽車圈

小鵬汽車釋出公告,稱與大衆汽車就戰略技術合作簽訂技術架構協定。

對比已經領先一個身位的國内品牌和新勢力,跨國品牌們在燃油車領域的光環,已經開始無法為銷量提供助攻。是以,在華尋求技術上的合作夥伴也合情合理。

4

“裁員”

新能源與智能化的淘汰賽已越來越激烈

7月24日,廣汽豐田被爆裁員上千人的消息。不過據透露,廣汽豐田已為被裁員工提供合理的補償條件。随後廣汽豐田稱,本次是正常階段性調整,對象為部分勞務派遣員工,不涉及正式員工。

11月3日,蔚來汽車CEO李斌釋出全員信,正式回應此前網傳的裁員消息。李斌在全員信中明确表示,根據計劃,該公司将減少10%左右的崗位。就在蔚來汽車對内部組織進行調整不久,奇瑞捷豹路虎又被傳出已于10月完成新一輪裁員的消息。據透露,此次裁員比例為15%-20%,涉及産品工程、品質管理、生産制造等多個部門,甚至涉及總監級别人員,但企業并未對此消息公開回應。

有業内人士表示,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淘汰賽已經越來越激烈。衆多車企都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戰略調整,相信這種裁員現象,接下來将會有增無減。

5

“圈内互掐”

吉利VS長安,長城VS比亞迪,“嘴炮”不能停

在流量為王的今天,車企也在轉變公關思路,比起曾經以結果為導向的“暗暗較勁”,今年的車圈,各家更願意将唇槍舌劍的過程展示給公衆。

2月23日,吉利中高端新能源品牌銀河正式釋出,現場展示的“銀河之光”原型車廣受好評。不料,幾天後他們就收到了長安汽車發來的律師函。長安汽車認為,吉利“銀河之光”對長安旗下概念車UNI-V VISION-V造成了侵權。随後吉利回應,稱該律師函的内容嚴重失實、對公司的指責毫無根據,對吉利汽車的品牌和商譽造成了嚴重損害。耐人尋味的是,5月9日,吉利汽車與長安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雙方将圍繞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産業生态展開戰略合作。一場針鋒相對的車企互掐,得以握手言和。

以下這對“冤家”,開撕程度更進一步。

5月25日,長城汽車釋出公告稱,今年4月其向生态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資訊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 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标的問題進行舉報。而比亞迪汽車則回擊稱,長城此次的測試車輛不符合國标要求的送檢狀态。是以,認為其檢測報告無效,不能以此作為依據。其後,雙方合計蒸發超百億市值。公開資料顯示,此次長城舉報比亞迪的兩款車型,均為其熱銷車型。

就這十個年度熱詞,看懂2023年中國汽車圈

長城汽車釋出的舉報公告。

業内人士指出,目前除比亞迪以外的PHEV車型,均采用高壓油箱。而相較常壓油箱,高壓油箱的成本更高。由于被點名舉報的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于2021年初先後上市,一旦該舉報屬實,比亞迪這兩款熱銷車型将存在召回可能,将面臨巨額損失。也有觀點認為,根據比亞迪送出的發明專利申請檔案顯示,該公司已掌握常壓油箱油氣排放控制創新技術,是以車輛無須使用高壓油箱。截至目前,此次的“舉報”未有最新定論。

而另一場關于“AEB”的辯論發生在年末,主角是餘承東和何小鵬。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11月初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友商講了AEB(自動緊急刹車系統),我認為99%是假的”“縱向AEB在觸發時速度應該在60km時速以内”。何小鵬口中的友商正是華為鴻蒙智行生态下的問界系列,對此“正主”華為智選車董事長餘承東下場開撕稱,“一些人根本就沒有搞懂AEB為何物”。後續二人你來我往的公開喊話吸引了海量關注,将AEB這個陌生概念強行科普給公衆。最終這場高管間熱火朝天的“技術探讨”順着何小鵬給出的“台階”而下,何小鵬11月9日發文稱“今天早上我和老餘一起讨論了一下技術路線,我相信這種技術的争鳴最後定能讓使用者受益。感謝老餘的建議和大度,有時候誤會後更容易成為好朋友。”

6

“車企維權”

車企以更強硬姿态出擊網絡謠言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以更強硬、更高調的姿态反擊“網絡黑子”,捍衛自身的法律權益。年中,蔚來、小鵬、零跑、比亞迪等知名車企相繼于微網誌開通“法務部”專屬賬号,披露公司面對網絡侵權的系列維權動作。另一邊,吉利、長城等車企則成立網絡舉報中心,對網絡謠言重拳出擊。

8月底,東風日産訴北京車千裡互動科技有限公司侵權案二審判賠500萬,創同類型案件曆史記錄;11月,蔚來汽車訴“小牛說車”持有人侵權案一審判賠60餘萬元并連續90日刊登緻歉聲明;同月,蔚來汽車訴“車事紀”侵權案終身判賠30萬元并連續30天刊登緻歉聲明;12月初,汽車部落客王某公開質疑上汽通用五菱Nano充電功率與宣傳不符收到《律師函》,要求王某全網道歉15天,後王某道歉至第五天時,雙方達成和解。

7

“出海”

前11月中國汽車出口476萬輛,增速超50%

據中汽協資料,2023年1-11月,中國汽車出口量已達476萬輛,增速超過50%,資料的背後可以窺見到,在國内競争加劇的現實條件下,更多車企選擇将“筷子”伸向他國“餐桌”。

就這十個年度熱詞,看懂2023年中國汽車圈

這之中,新能源車企今年動作尤其密集。今年2月起,小鵬汽車向歐洲四國開啟國際版純電轎跑P7i和SUV G9的銷售,憑借強大的科技、智能化水準得到當地認可;今年3月起,騰勢頻頻亮相曼谷、慕尼黑、東京車展,為未來的出海戰略鋪路;今年9月,廣汽埃安首次向泰國出口整車;10月,零跑“賣身”瑪莎拉蒂母公司Stellantis集團,與後者建立合資企業加速擴張零跑在全球的銷售;12月,長安汽車宣布成立東南亞事業部,同時還設立長安汽車東南亞、長安泰國銷售、長安泰國零部件三家本地公司和本地化營運團隊,泰國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也已動工建設……

車企“八仙過海”之下,乘聯會預計,2023年大陸汽車出口量将實作520萬輛規模。中汽協預測,2024年汽車出口量将達到550萬輛左右。

8

“購置稅”

三部門發文再延長購置稅減免

6月21日,财政部等三部門釋出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将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27年底,減免力度逐漸滑坡。其中,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設定3萬元的減免稅限額;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設定1.5萬元的減免稅限額。

就這十個年度熱詞,看懂2023年中國汽車圈

專家分析認為,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高,以及與燃油車成本逐漸持平,這可能是最後一次購置稅減免政策。

9

“淘汰賽”

停産破産欠薪頻傳,新造車企業縮水大半

2017年前後,“造車”蔚然成風。據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回憶,當時大概能有300家新造車企業。然而經過了5年有餘的市場篩選,這個資料截至去年已經降至50家。

10月24日,三菱汽車公司正式宣布,将停止在中國本地的汽車生産,并将廣汽三菱汽車股權出售給廣汽集團,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廣汽集團也于同日釋出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廣汽三菱重組的關聯交易公告》,拟對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以下簡稱“廣三銷售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重組完成後廣汽三菱将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則将利用廣汽三菱工廠實作增産擴能,計劃2024年6月實作量産。

今年以來,恒馳汽車、天際汽車、愛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相繼傳出停産、經營困難的消息;年初至今,寶能汽車員工讨薪也一度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年初,威馬汽車被傳拖欠工資、人去樓空,年底又宣布預重整,“不願躺平”……造車新勢力的淘汰賽仍舊在進行。

今年多次公開場合上,何小鵬大膽預測,2030年左右,活下來的民營汽車企業将隻剩下小幾家。

10

“反補貼調查”

歐盟啟動針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

2023年10月4日,歐盟委員會官網發文,決定啟動一項針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此舉一出,中國商務部強烈抗議,指出這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将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内的全球汽車産業鍊和供應鍊,并将對中歐經貿關系産生負面影響。

多家車企也對此事公開發聲。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曾表示,“并不擔心。”吉利控股集團進階副總裁楊學良稱,尊重自由貿易,主張公平競争。長城汽車方面表示,需要公平公正的貿易環境,尊重各地區市場規則。截至當月底,長城汽車已送出歐盟反補貼調查應對材料。

采寫:南都·灣财社記者 梁羅喆 陳鏡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