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密制造大省背後的金融“動能”

作者:羊城派
解密制造大省背後的金融“動能”

羊城晚報2023年12月28日T4版面圖

今年1月至11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0萬億元,同比增長4.0%,增速比1月至10月加快0.4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回升,新能源汽車、內建電路、光電子器件産品産量分别增長85.3%、21.8%、17.4%……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制造業大省,廣東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傳統産業改造更新,發展壯大新興産業,積極培育未來産業。

從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制造業騰飛離不開金融支撐。支援制造強省建設意向融資金額3227億元、千億基金千億信貸助力“千億園區”等,廣東加大面向先進制造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金融供給,一攬子金融支援政策為制造業企業的培育壯大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各地市也在加碼扶持産業集聚發展、企業降本增效。

金融“加碼”助力制造業

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廣東釋出《2023年廣東金融支援經濟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力争2023年全省新增社會融資規模4萬億元,為制造業、科技創新提供融資1萬億元以上,重點實施“金融+制造”工程支援制造業高品質發展,“金融+科創”工程促進金融、科技、産業高品質循環,“金融+海洋”工程形成“海洋牧場”等新增長點。

中國進出口銀行廣東省分行與佛山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定,計劃“十四五”期間向佛山地區企業授信不低于500億元;工行廣東省分行為TCL集團提供包括融資、股權基金、債券、租賃等業務在内的等值1000億元表内外意向性融資支援額度;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拟對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提供綜合授信支援近200億元……

上述的合作簽約是金融機構“加碼”布局廣東制造業高品質發展的縮影。今年4月,廣東省政府分别與20家全國性金融機構簽署金融助推廣東高品質發展全面戰略合作協定,14家金融機構及其子公司與廣東28家企業及機關簽署具體項目合作協定,支援制造強省建設意向融資金額3227億元,多家金融機構負責人均表示了對廣東制造強省建設的大力支援。

解密制造大省背後的金融“動能”

現代化的制造企業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視覺中國供圖

2023年,廣東金融對于制造業的支撐作用更上一層樓。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的一組資料,進一步顯示了金融機構對廣東制造業的支援力度:截至9月末,廣東制造業貸款餘額3.1萬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1.8個百分點;其中,先進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40.7%,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8.6%。

金融如何助力科創?“多虧了工商銀行,讓我們可以繼續專注研發。”珠海紫燕無人飛行器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今年以來,為加快推進主要産品更新換代,企業需要資金加大研發投入,當地工行組建技術改造服務團隊主動上門,為其辦理工行科創企業專屬貸款産品“粵科e貸”。截至2023年11月,廣東工行累計為超1000戶科創型小微企業發放超50億元貸款。

資料顯示,截至9月末,廣東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23.8%,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3.7個百分點;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3199億元,同比增長24.9%,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4.9個百分點。從資料可以看出,在政策引導下,對科技企業的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增速,信貸資源向科技企業傾斜趨勢明顯,賦能廣東科技企業取得顯著成果。

根據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省政府關于推動廣東省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廣東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6.9萬家,占全國1/6,連續7年高居全國第一,研發人員數量、發明專利有效量等名額均居全國首位;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3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34家,躍居全國第一。

多項政策再引金融“護航”

今年下半年,為推動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廣東頻繁出台支援性政策措施,如《廣東省降低制造業成本推動制造業高品質發展若幹措施》《廣東省新形勢下推動工業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若幹措施》《廣東省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等,金融服務成了這些政策中的高頻詞。

12月,《廣東省制造業高品質發展促進條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利用風險補償、政府性融資擔保等激勵措施,鼓勵金融機構提高對制造業貸款投放比重,加強對制造業企業和重點項目的中長期貸款支援,加大首貸、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融資租賃等支援力度。

如何讓金融“活水”更好地融入制造業高品質發展?“金融機構應該将制造業作為支援的重中之重,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廣東新型工業化建設注入強勁金融動能。”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袁明男說。

袁明男建議,有效解決資金緊缺沖突,重點在獲貸數量、新增規模、融資結構方面實作新突破,確定金融資源要素投入與工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相統一;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制造業企業融資能力建設和上市培育,支援符合條件的先進制造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搭建“專而精”的政府産業基金體系,拓寬制造業融資管道。

針對不同規模的制造業企業,袁明男稱,要根據大中小微型工企發展規模,細分市場定位,進一步明晰客群目标,制定差異化、特色化融資方略;聚焦中小微型工企發展涉及的傳統産品更新、項目技改、産業産能提升、科技創新轉型領域,加大金融資源要素配置力度,持續強化“輸血”功能、化解資金緊缺沖突,進而提升工企自身的“造血”能力。

同時,要加強創新引領,完善産品供給體系,引導融資租賃公司通過直租、經營性租賃等方式,支援制造業企業裝置更新改造和智能更新;加強鍊金合作,完善制造業産業鍊供應鍊金融服務,有效滿足産業鍊企業融資需求;發揮小額貸款公司、财務公司的特點優勢,為先進制造業企業提供多元融資服務。

此外,袁明男建議政府進一步深化銀政合作,提高金融服務質效,如各地政府與金融機構全面對接,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明确的合作範圍和企業清單,包括重點制造業客戶、重點科創類企業、重點産業園工業園産業叢集項目等,而銀行則在準入、定價、規模、效率等方面給予支援。

文|記者 許張超

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