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注積石山6.2級地震】搶險救援一線 一支支先鋒隊挺進在前

作者:蕭峥向你展示了潮流

【關注積石山6.2級地震】

搶險救援一線 一支支先鋒隊挺進在前

【關注積石山6.2級地震】搶險救援一線 一支支先鋒隊挺進在前

黨員突擊隊隊員幫助受災群衆。

新甘肅·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丁毅 歐陽海傑 見習記者 趙相龍

突如其來的地震,給積石山縣495個基層黨組織和所有駐村工作隊吹響了“集結号”。各支部、駐村工作隊紛紛組建黨員突擊隊、抗震先鋒隊,組織開展自救。

一支支先鋒隊始終挺進在前,他們以人民群衆的安危和需要為己任堅守在抗震救災一線。

“我還沒老,能多幹點就多幹點”

眼前的趙正和,神色疲憊,眼睛裡布滿血絲,一雙手粗糙而幹裂。今年62歲的他是劉集鄉崔家村的一名黨員,也是上一任村委會主任。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後,趙正和沒睡過一個囫囵覺,一直奔忙在救災一線。

12月18日23時59分,積石山發生6.2級地震。趙正和被搖醒,意識到地震的他拉起妻子立刻往外跑。

來到村裡的小廣場,待震感減弱,來不及安撫家屬情緒的他,趕緊聯系了六社社長趙華虎和七社社長趙長福,“這兩個社有殘障人員,需要挨家挨戶去排查。”

地震10分鐘後,趙正和與兩位社長會合,幾個人往趙福有和趙關西家趕去。

59歲的趙福有腿腳不便,地震中,妻子跑了出來,趙福有被困在了屋内,“幾個人合力把他擡了出來。”

72歲的趙關西是五保戶,同樣行走困難,“我們趕去時,他家房子一半已經塌了,還好他沒有受傷,我們把人從廢墟中搶了出來。”趙正和說。

接着,他就和幾個年輕力壯的村民逐戶排查尋找傷員、統計傷亡情況,從危房中、廢墟裡救出其他傷員,清點人數,安撫村民恐慌情緒……

從19日淩晨到22日,趙正和斷斷續續睡了不到5個小時。搭帳篷、分發物資、協調處理各種事務,幾乎很少回到自家的帳篷,“我還沒老,也是一名共産黨員,能多幹點就多幹點。”

老主任不等不靠,新書記更是身先士卒。劉集鄉崔家村黨支部書記趙華忠在地震後第一時間打電話、發微信,把村裡的黨員發動起來,分頭到戶摸排。震後兩個多小時,當村裡人在廣場上架起火堆取暖時,趙華忠和黨員們還在忙着搶救傷員、清點人數。

“地震後,村裡的黨員們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趙華忠說,全村的26名黨員每天在救災一線,“沒有人說累,也沒有人叫苦,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都是為了村民少受苦。”

一個也不能少

地震的那一刻,韓信合被搖醒,跑到居住樓下的他,意識到積石山發生地震了。

韓信合是金川集團劉集鄉崔家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地震發生後,他接到的第一個電話是高李村村民馬義來家人被壓在房屋内,請求緊急救援。

“哪裡有狀況,我們必須馬上趕過去。”韓信合立即帶領潘啟新、狄開鵬兩名隊員和一名村幹部迅速行動,第一時間趕到受災現場,冒着餘震危險,在廢墟中奮力把傷員救出送到大河家鎮醫院進行救治。

随後,韓信合立即傳回村裡,和趙華忠積極投入到本村的抗震救災中,緊急将群衆疏散到廣場、家門口等安全地帶,清點人數,并幫助架起取暖的火堆後,帶着小喇叭,挨家挨戶排查受災情況和人員受傷情況,尋找失聯人員,及時聯系救治傷員,一直忙到淩晨4點多。

“地震發生後,有三四天幾乎沒睡覺,連夜統計災情,搭建臨時救災安置點。這幾天,地震時的恐懼漸漸消退,村民們也住進了溫暖的帳篷,我們才稍微放松了點。”

記者見到韓信合時,他的嗓子有些沙啞,但說起話來依然铿锵有力。村裡人說,這些天他幾乎沒怎麼休息,一直堅守在抗震救災第一線。

如今,随着災後重建和生産自救陸續開展,韓信合與村幹部一道着手統計10個社村民的房屋摸排受損情況,以便盡快上報準确資料,為災後恢複重建做準備。

創造“四建速度”

12月24日一大早,在石塬鎮肖紅坪村安置點傳來了孩童琅琅的讀書聲,這給原本因地震災害襲擊而沉悶的村莊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地震發生後,孩子們被迫轉移到了避險安置點的帳篷裡。氣溫驟降,寒風襲擾,對帳篷裡學習的孩子們還是有一定影響。

“孩子們學習環境差,急需搬進暖和的闆房。”在得知肖紅坪村國小老師的困擾後,甘肅建投四建公司第一時間協調5間闆房作為教室,并組織協調桌椅火爐等迅速進場,為孩子們搭建起了“愛心課堂”。

這是甘肅建投四建公司為確定受災群衆安全溫暖過冬中的一個場景。

為妥善安置受災群衆,做好物資轉運、救援保供等工作,12月19日晚,甘肅建投四建公司派出第一批以臨夏項目部經理黨學偉帶頭的黨員突擊隊,趕到石塬鎮肖紅坪村,連續奮戰24小時,完成110間活動闆房吊裝,創造了“四建速度”。

“我們黨員突擊隊第一梯隊隊員邢恒凱、楊偉、李軍、王喜紅幾乎連續三天通宵加班,每個人就睡了5個多小時,趕工程趕進度,為的是讓災區人民早日住進溫暖的房子。截至25日,甘肅建投四建公司已經完成了3個安置點455間集裝箱房的吊裝,確定27日讓受災村民住進溫暖的闆房。”黨學偉說。

在甘肅建投四建公司建設的安置點,最為醒目的是高高樹起的黨旗随風飛揚,随處可見的是黨員突擊隊和黨員胸前佩戴的黨員徽章。

“在災難面前,基層黨組織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讓人民群衆有依靠、有信心、有力量。”黨學偉說,越是人民需要的地方,就越是黨員堅守和戰鬥的地方。

黨旗飄起來,黨員站出來。他們普通而平凡,但懷着對群衆的牽挂和對生命的守望,在搶險救援一線,用樸實而堅定的行動,讓黨員本色成為最溫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