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否:看到長楓抱着長柏痛哭,才知祖母為維護長楓,如此苦心謀算

作者:天光雲影共徘徊A
知否:看到長楓抱着長柏痛哭,才知祖母為維護長楓,如此苦心謀算

墨蘭怨恨老太太,并不全因老太太駁了她的臉面,收養明蘭。而是同樣對她不敬,老太太卻對長楓寬容以及辛苦謀算。

01長柏一番話,斷了林小娘活路

原著中,林小娘因墨蘭高嫁一事,被老太太關到鄉下莊子,林小娘一直盼望着長楓能接她回盛家。

長楓也一直惦記着她,在嫡長子能張口叫人了,長楓想把林小娘從莊子裡帶出來,在盛紘面前哭求:“實在不成,叫姨娘見見孩子也成呀,好歹是她的親孫子。”

盛紘有些心軟,可惜長楓運氣不好,恰逢長柏有急事回京述職,得知此事,當即一眼橫過去。

“領回來做甚?再來禍害人。”

“你看看家中的姊妹,除了四妹,哪個不是夫妻美滿,兒女繞膝?若非林姨娘,四妹的姻緣焉會至此!身為妾侍,非但對老太太和太太無半分敬畏之意,連老爺的主張都不放在眼裡,胡作非為,仗着什麼,還不是有你這個兒子!”

“你也是做爹的人了,倘若将來有個侍妾,也仗着得你寵愛,庶子出息,照樣胡作非為一遍,反正隻需幾年,又能回來,你當盛家的門楣經得起幾遍糟蹋?”

“咱們身為男兒,成 人前靠出身,成 人後靠本事。你如今已不是父母膝下的稚子了,有妻子兒女,将來還要獨個兒撐起一個家,若沒個定算,隻由着心中情意擺布行事,豈非與婦人無異!”

“若你記恨大哥,将來父親百年後,咱們兄弟不來往就是了。我們雖非同母所生,可到底是骨肉血親,難道我不盼着你們兩個日後好?縱不指着你們光耀門庭,但至少要能立身立世。男子漢大丈夫,是非在前,情分在後,不是讓你無情無義,而是得把情分籠在章程裡!”

長楓原本就怕長柏,這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說完,長楓抱着大哥的腿痛哭流涕,連聲哭号自己的不是,指天發誓再也不糊塗了,一定要以家門為重。

盛紘也不敢擰着長柏,一句話就讓林小娘再無回來的可能。

長柏這番話并不是無情,反而是重情才會如此說,如果他真的不在意與長楓的兄弟之情,自會任由林小娘攪和長楓,他則冷眼旁觀。

知否:看到長楓抱着長柏痛哭,才知祖母為維護長楓,如此苦心謀算

02老太太為長楓的謀算讓他步步高升

當初,老太太收養明蘭的消息傳出來,林小娘氣的咬牙切齒,為給老太太下馬威,不讓墨蘭與長楓給老太太請安。

盛紘惱怒,他正想以身作則正家風,林小娘這個舉動擺明仗着他的勢,這不是打盛紘的臉嗎?

隔天,長楓與墨蘭去壽安堂,長楓羞紅臉對老太太說:“也不知怎麼了,昨日一早起來,妹妹就病了,我也不讓出門,讓祖母操心了,老太太可别怪罪。”

墨蘭随後也解釋一番,但老太太沒理會墨蘭,而是對長楓溫言道:“楓哥兒快十歲了,該有自己屋子和使喚人了,也好便利讀書,沒的整日和婦孺一起,耽誤了功課。

你大哥哥明年打算去考童試了,現下正用功呢,連太太妹妹也不多見。雖說我們這樣的人家捐個生員也就是了,可到底不如考出來的好,你也要好好上進,将來或光宗耀祖,或自立奉親,都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這是老太太的肺腑之言,長楓是庶子,唯有讀書方有出路,若是中舉,仕途婚事皆不愁。

若是被林小娘教養的失去了格局,餘生更大的可能随便找門親事,花着為數不多的家産,渾渾噩噩度日罷了。

幸好長楓聽進去了,這才在他娶親的年紀,老太太親 自去清貴世家柳家求娶,說起來這門親事是柳家主動提及的。

柳姑娘的未婚夫蔣 公子守孝期間生兒子,正妻還沒進門,夫家就有了庶子與寵妾,那正妻的日子能好過嗎?

再說了,為父親守孝期做出這等事來,顯是不孝無德之人,人品和自制力都高明不到哪裡去。

柳家想退親,如果說出蔣 公子的糊塗事,蔣 公子的前程便沒了,蔣柳兩家就會結怨。

可若不說明,那毀婚的錯處就得落在柳姑娘身上,再說親就更難了,柳父再三斟酌後便将這件事透漏給盛紘。

盛紘與老太太商量,老太太立馬道:“我親自上門提親。這親既然要結,就得做漂亮了。對外頭說,是我實在喜歡柳家閨女的品格,是以明知是高攀,也厚着臉皮上門求娶了。”

“這事難免有人議論,咱們吃點面子虧,讓柳家把臉做足了,他們念着好處,以後定然會多多提攜楓哥兒!”

柳家精心教養的嫡女下嫁,肯定心裡不痛快,婚後還有可能會為難長楓,但老太太的做法便是給足柳家情面,讓柳家明白,盛家隻會捧着柳姑娘,不會給她委屈,隻望柳家多提攜長楓。

聰明人之間無需明說,隻要一個行為,就能懂得彼此要表達些什麼,果然柳家姑娘嫁來盛家之後,長楓無論是在仕途還是生活上都大有提升。

庶子長棟曾評價老太太:“祖母雖不愛說話,心裡卻是再慈悲也沒的了。她才是全家最真心真意的人。”

是呢,老太太從未因林小娘而遷怒長楓,再看她為長柏做的這件事就能明白她的好。

長柏反對林小娘回盛家,遠在外地的老太太給盛紘一封信:“隻要我活着,就别想接回林姨娘”。至此盛紘再也不提了。

老太太這個舉動明知是招兒孫嫌惡,還要去做,為什麼?因為她怕父子兄弟生隙,便想将不快都扯到自己身上。

可見,有些人看起來冷漠無情,實則内心溫暖;而有些人看起來善良淳樸,實則内心陰暗。

是以别因一件事輕易的去下結論,而是要細心,耐心的觀察,俗話說:日久見人心,與人交往,不是看她如何說而是看她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