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後”陸磊履新央行副行長,曾在該體系工作近17年,多次提到流動性問題

“70後”陸磊履新央行副行長,曾在該體系工作近17年,多次提到流動性問題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李益文

金融系統再迎人事調整。

12月26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消息稱,國務院任免國家從業人員:任命陸磊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免去其國家外彙管理局副局長職務;同時,免去劉國強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職務。此次調整後,中國人民銀行的上司班子保持了“一正四副”的配置。

出生于1970年11月的陸磊現年53歲,在履新央行副行長之前,曾輾轉在金融機構、高校、研究院所、金融監管部門工作多年,具有業内頗受認可的學術研究造詣的同時,也有着豐富的金融實操經曆。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導緻全球經濟惡化。已在學界數年的陸磊發表了剖析中國經濟困境的論文《全球化、通貨緊縮和金融穩定:貨币政策的新挑戰》。陸磊在文中指出,中國經濟在2008年面臨着相對比較嚴重的信貸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壓力。陸磊建議,央行的貨币政策應更多地面向包括低收入階層在内的全體公衆,通過關注資産價格降低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社會風險,通過必要的價格和數量控制管理即将到來的行政周期性問題,并綜合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控制全局性金融風險,最大限度保持金融穩定。

如今,全球經濟放緩,中國經濟同樣承壓,消費增長和有效信貸需求都有待加強。隻不過,這一次陸磊成了機構政策的操盤者之一。

“70後”陸磊履新央行副行長,曾在該體系工作近17年,多次提到流動性問題

圖檔來源:圖蟲創意

豐富的金融實操與深厚的學術造詣

陸磊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的技術型官員,先後在央行體系中工作近17年,并浸潤學術多年。

1994年,北京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的陸磊,選擇繼續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深造,攻讀碩士學位。就讀期間,其就已進入央行政策研究室等部門實習,并參與了國務院國有銀行改革專題小組、國務院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專題小組、央行監管體制改革專題小組等重要工作。

兩年後,陸磊碩士畢業進入央行,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工作。期間,又赴澳洲國立大學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經濟學專業在職學習,獲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并與時任研究局局長謝平合作完成了《中國金融腐敗的經濟學分析:體制、行為與機制設計》研究項目,獲第十一屆(2004-2005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2003年,陸磊離開央行,進入剛上市不久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先後在招商銀行任研究部進階研究員、總經理助理。

2006年-2014年,陸磊在廣東金融學院工作。期間,先後曆任金融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華南金融研究所所長,院長助理,廣東金融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廣東金融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在學術界的這8年時間裡,陸磊結合現實困境,對貨币政策、金融體制改革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

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中央層面啟動全面深化改革。同年,在廣州高校任職的陸磊被調回央行,出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

一年後,中國央行宣布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8.11彙改”,使人民币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機制進一步市場化,更加真實地反映當期外彙市場的供求關系。陸磊則在政策出台不久後的2016年8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随後又在2017年,調任國家外彙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至此次履新前。

多次呼籲關注經濟的流動性問題

盡管陸磊曾轉輾體制與學界,但對貨币政策、金融體制等自身研究領域出現的經濟問題一直積極發聲。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陸磊直言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并建議,央行的貨币政策應更多地面向包括低收入階層在内的全體公衆,同時應該綜合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控制全局性金融風險,最大限度保持金融穩定。

2011年,大陸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産突破100萬億元,取得曆史性成績之時。陸磊撰文提醒,中國金融體系存在金融資源配置的不均衡。銀行業總資産突破100萬億元,但相伴随的卻是連續兩年的實體經濟部門融資難。陸磊呼籲,應加快建立普惠制金融體系。

而近兩年來,陸磊則多次在公開發言中呼籲關注中國經濟的流動性問題。

早在2020年,陸磊在與他人合作發表的《流動性沖擊、金融危機與貨币财政政策協調》一文中,分析了财政政策應對流動性沖擊的作用機制,并指出在大陸的實踐中,由于大陸國債的流動性相對差,難以成為貨币政策公開市場操作的理想對象,這增加了貨币政策操作過程中與财政政策協調的困難。

在博鳌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時任國家外彙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在公開講話中,再次表示,央行的貨币政策有着多重目标,但在目前國内外複雜形勢交織下,中國央行貨币政策需優先關注流動性。

實際上,自2022年二季度以來,中國廣義貨币(M2)同比增速一直維持了兩位數增長,但同期經濟增速、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産者價格指數(PPI)都處于低位,這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在《粵開宏觀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就曾表示,近年來,大陸持續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但是政策效果在邊際遞減,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政策的空轉和低效。

在目前經濟增長承壓,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消費增長放緩的當下,2024年央行的貨币政策又會有哪些新動向?

或許可以從陸磊履新央行副行長之前的講話中,尋得一二。

公開資料顯示,陸磊最近一次公開亮相是在12月13日的“2023-2024中國經濟年會”上。

據相關媒體報道,會上,陸磊指出,目前大陸貨币信貸存量規模已經很大,“每年大陸全部貸款當中的80%需要回收,再投放”。對于未來,陸磊表示,貨币政策在總量方面要保持适度,穩固貨币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援,綜合采取多種工具,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特别是要積極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至于未來貨币政策的尺度把握上,陸磊曾在博鳌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表示,如果流動性的耗竭可能會讓整個經濟陷入困境,使大量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無故受損,則應該給予相關的支援。但不是所有的失敗企業都值得救助,如果救助隻是為了解決表面問題,造成市場無法出清,則需要非常謹慎和小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