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作者:栗頿

資訊源:本文陳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更多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文 | 栗頿

編輯 | 栗頿

《水浒傳》是一部流傳千古的中國古典名著。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它不僅展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同時也塑造了一系列 性格各異、形象生動的英雄人物。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許多人都閱讀過《水浒傳》,或者看過劇版的影視作品,認為自己對該作品了如指掌。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其實這部作品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冷門知識和細節。

知道一半以上,才算熟讀《水浒傳》,這些冷門知識都有哪些呢?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武松鬥不過大黃狗

在許多人心目中,武松是武藝超群的英雄,因“打虎”而有了勇猛和正義的美稱。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在《水浒傳》原著中,武松展示了非凡的武力。

他有過醉後擊敗蔣門神、景陽岡上一拳擊斃惡虎等壯舉,這些行為使他的形象深入人心。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然而,如此勇猛的武松,卻也有耐人尋味的遭遇。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在第二十三回,孔家莊的一幕中,武松被一隻看似普通的大黃狗追趕,結果竟然落入河中。

“那黃狗繞着溪岸叫,武行者一刀砍将去,卻砍個空,使得力猛,頭重腳輕翻筋鬥倒撞下溪裡去,卻起不來。”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這一幕與他之前表現出的勇猛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看似有些滑稽,不符合其英雄形象,實則蘊含深意。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這個情節反映出施耐庵在《水浒傳》中,對于人物的特殊塑造手法。

即便是英雄,也有其平凡和脆弱的一面。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武松雖然武藝高強,但也有失手的時候,這正是人性的真實寫照。

通過這種對比施耐庵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既威猛又接地氣的武松形象。

使他成為《水浒傳》中最受人喜愛和尊敬的人物之一。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武松可能是胖子

在《水浒傳》中,武松的形象是極具特色的,人們對他的體型格外關注。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原著對武松的身材描述頗為詳細,提到了他的身高和體重。

根據書中的記載:武松身高八尺,體重則高達500斤。

這樣的體型在今天看來無疑是非常龐大的。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但是,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飾演武松的演員基本上都有着極好的身材。

他們塑造了非常生動的英雄形象,而非體型偏胖的形象。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影視劇與原著的差異,可能源于對當代人對武松角色的解讀存在差異。

比起武松的身材,人們更強調他高強的武功以及英勇的品質。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不過,原著作者施耐庵對武松體型的描述也可能是一種誇張手法。

龐大的體型與力大無窮特點一一對應,可以使武松在衆多梁山好漢中顯得更為突出。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梁山起義唯一農民

在《水浒傳》中,雖然梁山好漢被廣泛認為是代表農民起義的集體。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但事實上,其中真正出身于農民階層的角色隻有九尾龜陶宗旺一人。

這一點在《水浒傳》的人物介紹中有明确的展現。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原著中對陶宗旺的背景描述道:

“姓陶,名宗旺,祖貫是光州人氏,莊家田戶出身。”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這說明陶宗旺的出身和大多數梁山好漢截然不同。

其他梁山好漢多數出身于士大夫、武士甚至是官僚家庭。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陶宗旺在《水浒傳》中的形象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民。

他的加入為梁山好漢帶來了農業生産的重要技能。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原著中提到他擅長使用大鐵鍬。

這不僅展現了他農民出身的本質,也反映了他作為一個物質生産者的重要性。

在梁山好漢中,他負責種植作物,保障山寨的糧食供應,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此外,陶宗旺的形象還展現了《水浒傳》作者對于農民階層的深刻了解。

在那個年代,農民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但他們的往往處于邊緣地位。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陶宗旺加入梁山好漢,展現了農民階層在起義中的重要作用。

他不僅是一個勤勞的農民,也是一個勇敢的戰士。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燕青身高不足160

燕青在《水浒傳》中是一個才華橫溢、風流倜傥的人物。

但他的身高上卻與現代影視作品中常見的高大形象有所不同。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原著中關于燕青的描述是:

“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紀,三牙掩口細髯,十分腰細膀闊……”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根據古代的尺度換算,一尺約合25厘米左右。

是以燕青的身高還不足160cm,這與影視作品中塑造的燕青形象,确實存在較大差異。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燕青的這種身高設定,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并不罕見。

古代人的平均身高普遍低于現代,是以燕青的身高在當時可能并不低,或許還略高于平均水準。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在《水浒傳》中,燕青的身高并不影響他在梁山泊中的地位和大家對他的評價。

他以其精湛的武藝、潇灑的風度和多才多藝的能力,赢得了梁山好漢的敬重和愛戴。

燕青的身高設定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水浒傳》作者對傳統英雄形象的颠覆。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在很多傳統武俠小說中,英雄人物往往被描繪成身材魁梧、外形威猛的形象。

而燕青這樣的人物設定則打破了這一傳統,顯示了作者對英雄形象的多元化了解。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魯智深英雄救美

在《水浒傳》中,魯智深多次展現出英雄救美的行為,彰顯了其英勇的武藝與慈悲的心腸。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書中最著名的情節是魯智深救助了被迫害的孤兒寡母。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第九回中,魯智深在路上遇到了被惡霸欺負的母子,他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幫助他們。

這一行為展示了他的正義感和對弱者的同情。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另一個例子則是魯智深在泰山救了一位被逼嫁給惡霸的女子。

在許多傳統文學作品中,英雄形象往往與武力和戰鬥能力緊密相關。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而《水浒傳》中的魯智深,雖然武藝高強,但更多地展現了他的仁慈和對社會不公的反抗。

這些行為不僅展現了他的勇敢和正義,也反映了作者對于女性地位與權益的關注。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魯智深為何稱花和尚?

魯智深被稱為“花和尚”,這個稱号的由來與他獨特的個性和外表有着密切的關系。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雖然魯智深形象彪悍、武藝高強,但他卻有着與衆不同的穿着品味。

身上還刺着許多紋身,與傳統的出家人截然不同。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這一細節在《水浒傳》第三回中有着明确的描寫,書中提到:

“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上穿一領鹦哥綠纻絲戰袍,腰系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縧……”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魯智深的獨特裝扮,既展現了獨特的審美觀,也展示了他不拘一格的個性。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們普遍期望和尚穿着樸素、色彩單一的袈裟。

而魯智深的這種行為則打破了傳統束縛,這與他不願被傳統規範所限制的性格相符。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在《水浒傳》中,魯智深是一個性格直率、行為豪放的人物。

他的這種着裝風格正是其性格特點的外在展現。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基于此,魯智深得以在衆多梁山好漢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個容易被讀者記住的獨特角色。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梁山好漢無趙姓

衆所周知,《水浒傳》描繪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故事。

不過有一個有趣的細節許多人沒有注意到。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雖然書中涵蓋了各種姓氏的英雄,但卻沒有一個人物姓趙。

這種人物設定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對人物創作的一種獨特考量。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趙姓是宋朝的皇室姓氏,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

是以,對于一部以反抗官府、起義士兵為主要内容的小說來看。

直接使用與皇室相關的姓氏,在當時是十分敏感的。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這也顯示了作者在創作時的謹慎和對時代背景的深刻考量。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如虛設

在《水浒傳》中,林沖有着“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身份。

這一頭銜聽起來頗具分量,似乎擁有着極高的軍事地位。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實際上這個稱号并不能代表林沖掌握了實質性的軍權,在《水浒傳》第七回中提到:

“這官人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武師,名喚林沖。"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這個頭銜類似于現代的國術教練或是軍隊中的訓練官。

負責訓練和指導士兵的武藝,而非直接參與軍事決策或政治事務。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林沖的這種身份設定其實是一種誇張手法。

作者通過賦予林沖這樣一個響亮的頭銜,增強其在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和地位。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雖然“八十萬禁軍教頭”在現實中可能并不代表林沖位高權重。

但在文學作品中卻有效地揭示了林沖在卓越的武藝以及影響力。

這為他後續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情節設定了背景。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與此同時,林沖的這個身份也反映了《水浒傳》對社會現實的批判。

擁有着高貴頭銜的林沖,也難逃官場的陷害,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進一步強化了《水浒傳》中對于正義與反抗的主題。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梁山好漢7人被刺金印

刺金印是對梁山好漢的一種特殊标記,意味着他們既是江湖英雄,也是官府眼中的要犯。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原著中提到,共有七位好漢被刺上了金印。

包括宋江、盧俊義、林沖、武松、朱仝、楊志和裴宣。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這些被刺金印的好漢們因各自的不同原因與官府産生了沖突,最終被迫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對于梁山好漢而言,刺金印對他們身份的一種辨別,也是一種羞辱。

其中展現了他們與官府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不過,這種标記并非永久性的。

在《水浒傳》後期,宋江得到神醫安道全的幫助,成功去除了身上的金印。

宋江的金印被去除象征着他從官府的追捕中暫時解脫,但他的反叛身份并未是以改變。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對于其他六位好漢而言,金印成了他們不屈不撓、抗争到底的标志。

它們是他們過去不幸經曆的見證,也是他們勇敢反抗的象征。

這些金印标記了他們作為梁山好漢的身份,成為他們不平凡曆程的一部分。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結語

《水浒傳》具有極其深刻的社會意義。

以上這些冷知識,隻是其中衆多精彩元素中的一小部分。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但是透過這些冷知識,我們可以在這部巨著中發現更多未曾觸及的故事和深層次的思想。

《水浒傳》中的9大冷知識,知道一半以上的,方才稱得上熟讀水浒

關于《水浒傳》中的細節,還有更多值得我們探索。

書中描繪的世界,遠不止影視作品所呈現的那麼簡單。

文章資訊來源:

1.中國知網:《水浒傳》的人物和藝術[J]. 楊莉.青年文學家,2012

2.中國知網:簡論《水浒傳》的語言藝術[J]. 鄧鵬.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1

3.中國知網:從《水浒傳》看江湖文化(四)[J]. 王學泰.文史知識,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