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歌詞明明很“不被接受”,卻火得一塌糊塗,這些歌越聽越不舒服

作者:笑笑談古今

簡介

音樂,能讓心靈共鳴。一首好歌,能唱出我們無法言說的情感,表達生活中點點滴滴。它如清泉,滌蕩人心。

然而,當我們回望過去十年的華語樂壇,許多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現在聽來卻令人不安。那些旋律雖然輕快,歌聲動聽,但歌詞細細品讀,卻隐含着令人不齒的價值觀。

歌詞明明很“不被接受”,卻火得一塌糊塗,這些歌越聽越不舒服

對6首“惡俗”之作進行剖析。這些歌曲當年各有特色,均一度風靡一時。但放在今天審視,它們蘊含的惡俗資訊卻不堪入耳。

我們将深入解析歌詞内容,剖析其中的時代問題,讓光照進這些污點,以期給樂壇敲響警鐘,撥開迷霧,找回音樂本應有的風采。

《香水有毒》刻畫女性的委曲求全

2005年,一首名為《香水有毒》的歌曲在各大電台熱播,迅速走紅。輕快的旋律,配上胡楊林清澈的嗓音,這首歌仿佛一股清流,在那個年代絕無僅有。

然而,當我們在時過境遷後再次傾聽,歌詞所傳達的意涵令人心寒。

歌詞明明很“不被接受”,卻火得一塌糊塗,這些歌越聽越不舒服

這是一首以女性視角刻畫感情破碎的歌曲。女主人公在摯愛的男友身上嗅到陌生女人的香水味,心如刀割。但她沒有勇氣指責,隻能選擇委曲求全,擦去一切在對方身邊入睡。

短短幾句詞,已然展現一個沒有底線、可以無條件容忍另一半失信的女性形象。

可悲的是,這種扭曲的願者上鈎情節,當年竟獲得如此廣泛共鳴。一首本該道出女性内心獨立強硬一面的歌曲,其軟弱飽受争議的歌詞,卻在當時蓋過了旋律,影響了一代人的情感觀念。

回想起來,這首表面甜美内裡苦澀的歌,亦成為一個時代迷失自我的注腳。

歌詞明明很“不被接受”,卻火得一塌糊塗,這些歌越聽越不舒服

誠然,愛情需要包容。但任何關系都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希望今後的創作者能用浩然正氣的歌聲喚醒那些迷茫的女子,讓她們懂得愛自己、愛生活,不再輕賤自尊,經曆折磨性的關系。

人生如歌,我們都值得一個更好的旋律。

《過火》歌頌男性對渣女的委曲求全

說到華語樂壇,不得不提張信哲。他的許多作品都曾在一代人心中留下刻痕。但其中也不乏令人反思的代表作——《過火》就是典型。

這首歌一經推出便迅速走紅,哪知歌詞竟隐含錯綜扭曲的戀愛觀念。

歌詞明明很“不被接受”,卻火得一塌糊塗,這些歌越聽越不舒服

歌曲以男主人公自述的方式,叙述其深愛女友,卻一次次發現對方的不忠。正常的反應應為憤怒指責,然而男主公在歌詞中反而自責沒有給予女方足夠自由,容忍她一再“過火”。

他希望以自己無條件的寬容感動她,仿佛在争取一個不稱職的伴侶。

這樣的心态在當時竟也獲得不少男性共鳴,但細思極恐。一個正常的成年人,面對伴侶連番違背誓言,應該果斷離去,保全自己尊嚴。

相反,歌詞中男主公卑微委曲的态度,隻能令人對他悲憫之餘,更擔心這種扭曲價值觀的批量傳播。

歌詞明明很“不被接受”,卻火得一塌糊塗,這些歌越聽越不舒服

人格獨立,始終是愛的基石。希望今後出現更多歌曲,能以陽剛之姿喚醒那些在感情迷途中徘徊的男人。

隻有建立在互相尊重基礎上的感情,方能經得起風雨考驗。人生多舛,青春者應挺拔前行,不為愛情跪地求饒。

《廣島之戀》美化禁忌之愛

說起經典情歌,不得不提《廣島之戀》。它動人的旋律,仿佛将聽者帶入一段跨越時空的美麗絕戀。然而,當我們抛開片刻感動,審視歌詞内容時,這首歌所推崇的“愛情”卻令人不安。

歌曲改編自二戰時一對法德戀人的真實故事。分别多年後,他們在廣島重逢,盡管雙方都已有自己的家庭,還是再次墜入情網,成為對方的第三者。

歌詞明明很“不被接受”,卻火得一塌糊塗,這些歌越聽越不舒服

歌詞中,他們被比喻為“24小時的光芒”,仿佛這樣的背德之愛值得驕傲。

可這樣的關系,不言而喻是在踐踏家庭倫理。哪怕原本的可歎,但重逢後的通奸卻絕對不可取。

一個負責任的人,是不會在自己與他人的家庭穩定面前動搖的。這首歌曲美化的“愛情”,隻能帶來負罪和沖突。

人生處處都是選擇。希望這類作品的出現,能喚醒那些在感情路上迷失信仰的人們。我們應秉持正确的愛情觀,任何愛情前提皆是尊重,絕不能為一己私欲毀了他人世界。

歌詞明明很“不被接受”,卻火得一塌糊塗,這些歌越聽越不舒服

隻有這樣,我們才配得上那些動人至深的歌詞。

低俗歌詞堕落樂壇

近年來,越來越多低俗的口水歌席卷樂壇,讓人不禁擔心華語音樂是否在一步步走下坡路。其中,2008年爆紅的《傷不起》更是典型代表。

這首歌描述一個單純少女被渣男騙感情後抛棄的故事。但最令人不安的是,它使用了大量粗鄙的語言來表達,像“你的良心被狗叼走”這樣的詞句簡直難以置信。

這種文字被大量傳唱,對整個環境的降格簡直不堪設想。

歌詞明明很“不被接受”,卻火得一塌糊塗,這些歌越聽越不舒服

再如近年來備受争議的《勇氣》,歌詞本意在鼓勵勇于追求愛情,但它的MV卻描繪了一個女生執着追求一個已婚男子,令人不寒而栗。

還有《癢》這樣暧昧隐晦又直白表達欲望的歌曲,更是讓人羞于啟齒。音樂本是提升生活品質的工具,但這些歌曲卻堕落到隻能滿足部分聽衆的低俗口味。它們不僅對推動樂壇進步毫無益處,還在消極影響着年輕人的價值觀,讓人擔憂。

讓我們拒絕口水文化,用有品質的作品來淨化這片樂壇天空。相信隻要志同道合的人們共同努力,未來我們定能再次看到華語樂壇的風采。

展望未來歌壇

從上文分析的幾首“惡俗”之作可見,過去十年華語樂壇出現了明顯的道德淪喪。許多創作者為迎合某些低級口味,不惜創作污濁不堪的作品。

歌詞明明很“不被接受”,卻火得一塌糊塗,這些歌越聽越不舒服

讓人擔憂,也讓人反思。人生苦短,我們需要的不是越陷越深的污濁,而是能淨化心靈、提供力量的正能量。值此華語樂壇發展關鍵時刻,我們需要有理想抱負的音樂人站出來——不要随波逐流,而要堅持創作風格高雅、内涵積極向上、品質上乘的作品,讓歌曲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與此同時,作為聽衆一方,我們也肩負起選擇的責任。不要因為一時好奇就追捧那些低俗之作,而要保持理性,支援真正優秀的音樂創作,用口袋投票引導樂壇向上發展。

相信隻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令這片樂壇天空重新變得碧藍。那時,我們将能再次感受到音樂的力量——它将流淌進生命每一個角落,成為這個時代最動人的注腳。

讓我們攜手,書寫華語樂壇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