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作者:慢漫(爸媽精讀作者)

最近,兒子班上有個同學,因為被父母逼着天天在家做試卷,完全沒有自由,患上抑郁症,需要休學一年,不由得一陣唏噓。

我曾經也是“雞娃大軍”中的一員。

總是在網上列印各種練習題給孩子做,孩子每天做作業都要做到晚上10點。

那段時間孩子什麼都沒學到,早上不願意去學校,放學不願意回家,還總是容易發脾氣,厭學又厭家。

我一陣後怕,眼看孩子已經出現抑郁的症狀,我痛定思痛,趕緊停止一切“雞娃”行動,加入“擺爛媽媽”的陣營。

好在,當我“擺爛”後,孩子終于一點點變好,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都極少讓我操心。

我很慶幸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把它總結為以下4點,希望對寶爸寶媽們有所幫助。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跪着”的父母,教不出站着的孩子

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時,有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

徐峥教孩子做作業,幾道簡單的數學題,花費很長時間,孩子一直學不會。

但他不讓孩子休息,而是使出渾身解數逼孩子不停學,結果孩子越來越糊塗,徐峥自己也被逼到崩潰邊緣。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大部分人看到這個場景會心疼父親,覺得是孩子太笨。

其實,真正可憐的是孩子,他被逼迫着,不情願地反複做一件事情,已經麻木。

早前看過一段視訊:一位媽媽在書店裡買了五六本練習冊,買完後對孩子說:“你馬上過生日,這是媽媽送你的生日禮物。”

看到孩子眼裡的拒絕,她又說:“你不要不開心,媽媽都是為你好,多做題才能考高分。”

孩子慢慢地低下頭,不說話。

有人說,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大的誤區就是,父母自以為是的對孩子好,孩子被動接受卻無所适從。

打着為孩子好的幌子,包辦孩子的一切,在孩子的四周豎起圍牆,讓孩子的世界裡隻剩下學習的父母,隻會在這場拉鋸戰中讓孩子逐漸失去自我。

如果不想成為上面那種父母,我鄰居的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她家小孩今年考上市重點高中,我才發現,她真的是一位很有松弛感的媽媽。

從不讓孩子補習,也極少陪孩子做家庭作業,孩子有不懂的問題,她會讓孩子自己查閱資料翻字典。    

孩子有學習壓力,她會及時給予安慰,讓孩子做做家務,或者放假讓孩子出去玩兩天,短暫離開學習,清空大腦。

是以,她家孩子非常自律,從來不讓她操心。

教育學家李玫瑾曾說:“别做看守型的父母,适當地放手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深以為然。

父母如果不能剪斷和孩子之間扭曲的“臍帶”,就不要妄想孩子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跪着的父母,教不出站着的孩子,有分寸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向上開花。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善用“肯定式”教導,孩子需要誇

誇獎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超級育兒師》節目中一個男孩的變化,可以告訴你。

男孩的媽媽之前對他特别嚴厲,不論他做什麼,都得不到媽媽的肯定,導緻他越來越膽小懦弱。

後來在育兒師的建議下,這位媽媽學會誇獎男孩。

有一次,男孩寫完練字本上的字,拿給媽媽看,媽媽表揚他獨立完成,沒有錯别字。

男孩擡起頭,眼裡有了亮光。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之前男孩之是以寫作業磨蹭,都是因為害怕被媽媽責罵,被表揚後男孩每次都主動寫作業,寫得又快又好,自信了不少。

孩子比父母想象中要聰明、努力很多。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沒能達到自己的要求,不妨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也許就會發現,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些問題。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一句真誠的贊美可以讓我多活兩個月。”

雖然帶有幽默誇張的成分,但也恰恰說明誇贊的可貴,更何況是父母對孩子的誇贊。    

可能很多人會說,我的孩子除了調皮搗蛋,一無是處,無從誇起。

那隻是你沒用心觀察。

比如說,孩子寫作業拖拉是每個父母頭疼的問題,但孩子拿上本子寫第一個字的時候一定不是拖拉的,這個時候就是父母誇獎的機會;

孩子多寫一個字;多念一句詩;多安靜一會兒,都是值得父母誇贊的事情。

有時哪怕是一種态度,一個眼神,即使不說話,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被表揚,而在内心生起雀躍自信的光芒。

贊揚,就如晨起的雨露滋潤着孩子的内心,作為父母,請一定不要吝啬對孩子的誇贊。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把空間還給孩子,讓孩子學會玩

在很多父母看來,遊戲、玩樂最容易分散孩子精力,對孩子學習沒任何好處。

但事實并非如此。

心理學家約翰蒙尼曾用小猴子做過一項關于玩耍的實驗,實驗證明,自由玩耍能夠有效緩解孩子的焦慮感,讓他們擺脫壓力,順利平靜下來。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然而,現在的教育模式卻在慢慢剝奪孩子玩耍的能力。

例如,有些學校為了“雞娃”,連課間十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也要占有,讓孩子在學校完全失去自由。

之前在網上也看過一段視訊,一位小女孩控訴自己的爸爸:

我已經做完了所有的事情才玩的,還被說;明明知道九點鐘必須睡覺,還說不要玩太久;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孩子在學校已經得不到一絲喘息的機會,若回到家裡,父母還拼命施加壓力,不停地對孩子耳提面命,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即使孩子做出回應,要麼是口服心不服地接受批評,要麼是明目張膽地反抗。

任何人都是需要勞逸結合的,對孩子來說,遊戲就是自己放松的方式。

美國學者勞倫斯曾做過一項統計:    

學習氛圍濃厚的幼稚園出來的孩子,很多在工作生活中變得平庸且伴有情緒障礙;而從陪伴、遊戲為主的幼稚園出來的孩子,學習更積極且情緒穩定。

遊戲和玩耍,能治愈孩子心靈的創傷。

《遊戲力》一書中也指出:對孩子而言,遊戲就是工作。孩子非常熱愛這份工作,很少想要休假。遊戲更是孩子交朋友、體驗生活以及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當孩子完成一天的學習後,讓孩子做做遊戲,緩解一天學習的壓力,孩子才能用更飽滿的精神狀态迎接明天的學習,才能變得更優秀。

把玩的空間還給孩子,孩子才能更好地學。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關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英國曾經有一項研究進行了長達70多年的紀實追蹤,記錄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迹,試圖以此來找到孩子們優秀背後的原因。

其結果是,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一生平庸,但還是有那麼一小部分人擺脫平庸的帽子,完成了人生逆襲。

記錄表明,這一小部分孩子的成功關鍵在于,他們的父母都在不同程度地做一件事:關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有被記錄者曾說:          

“我小時候學習不好,但我的父母沒有壓着我非要認真學習課本,而是讓我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是以我才能發揮我的特長,現在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然而,現在很多人把這句話用力過猛。

他們想改變孩子的人生,想要孩子能夠沖破牢籠,成功逆襲,總是不停地鞭策,絲毫不考慮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孩子漸行漸遠。

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吳一凡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他的媽媽成天隻關心他的學習成績,還總拿他和别人作比較,總貶低他。

事實上他已經很努力在學習,他媽媽卻總看不見他的好。

最後他和媽媽大吵一架,說出内心真實的想法,他媽媽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支援他想做的事情,母子之間才消除了隔閡。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學習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内心也很脆弱,父母要學會關注孩子的内心,及時發現問題,積極補救,而不是自以為是的認為了解孩子的一切。

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一步走錯将會終生遺憾,教育并不能隻看眼前,關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走進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陪伴孩子走得更遠。

一位媽媽的大實話:拼命“雞娃”孩子差點抑郁,擺爛後孩子學習更好了

《小王子》裡有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想讓人們造一艘船,不要雇人去收集木頭,不要發号施令,也不要配置設定任務,而是去激發他們對海洋的渴望。”

培養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父母隻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指路人,而不是發号施令的控制者。

教育的目的是激發孩子内在的動力,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定不是強迫出來的。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懂得這個道理。

作者簡介:慢漫,富書專欄作者,寫作之路慢慢而漫漫,是一輩子的事兒,文章:爸媽精讀,富書重磅推出第4本新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