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老生活的困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路途遙遠,誰讓你是農民

作者:沉着餃子Pzc

農民(拼音:nóngmín),指長時期從事農業生産的人。語出《谷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農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農工商四民"。

養老生活的困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路途遙遠,誰讓你是農民

“推行農民退休制度,讓65周歲的農民能夠‘洗腳上田,老有所養’,安享晚年生活。”這是政協委員王學坤在全國“兩會”上的提案。對農村老齡人口再次發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的一種期盼。

養老生活的困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路途遙遠,誰讓你是農民

也許有人說了,農民不是有養老金嗎?是的,從2009年開始,我們國家實行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農民每年積極參保且不間斷,到了60歲周歲就可以領取基礎養老金。從最初的每月 55元,增加到現在的88元,連同自己參保繳費所得的基本養老金,以甘肅為例,現在每月領到113元“養老金”。

養老生活的困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路途遙遠,誰讓你是農民

這一百來元,對于基本上再沒有其他經濟收入老農民,要保證一個月的生活、看病等開支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很多農民七十多歲,甚至八十歲,隻要身體健康,還是會下地幹活。種菜種糧,貼補生活。在農村,隻要有一定的勞動能力,老年的農民誰都不會閑着。

養老生活的困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路途遙遠,誰讓你是農民

農民沒有終身俸,隻有那麼點養老金。有勞動能力的尚且可以“自力更生”,那麼沒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農民怎麼辦?

老農民除了國家給的一百來元養老金之外,由于自己身體的原因,實在沒力氣種莊稼産糧食了,也隻有把自己的土地租出去。與其說租出土地,不如說是“送”給别人種。每個人的地也不多,種地不掙錢也是事實,租種地的人給的租金,一畝地100元封頂,幾十元也是常有的事。多少無所謂了,隻要有一點收入也可以貼補家用。有的老農民,把田裡種的一些蔬菜和瓜果,或一些農産品,或者自家養的幾隻雞啊,鴨啊,拿到集市上換點錢,作為自己的生活費。

養老生活的困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路途遙遠,誰讓你是農民

老農民沒有勞動能力,有的依靠子女贍養。作為老農民,他們這一代生育的子女多,有的家庭指定由其中一人照顧,其他子女分擔一定的生活費。盡管說“輪替養老”不受待見,但在“萬般無奈”之時,也算是“權宜之計”也是農村老人養老的常見方式。

農村也有被兒女遺棄的老人,也就是“養兒防老”落了空。老人無可奈何,總不能餓着肚子。為了有口飯吃,隻有去撿廢品了,撿到了賣了換點零花錢,這樣才可以“苟活”于人世。也許有人又要說,這種情況應該政府照顧。要知道,有兒有女的老人沒人養老,這是道德問題,不屬于政府救助的範疇。

養老生活的困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路途遙遠,誰讓你是農民

當然,還有這麼一種情況。農村老人都勤勞、節儉,平時省吃儉用。極少數老人未雨綢缪,平時攢下了微薄積蓄,等老了做不動的時候,拿出來節儉度日。

農民真苦,農民真窮,沒有終身俸,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農民更是生活艱難。目前很多地方實行了城鄉一體化社保管理,希望更多的青年、中年農民及時參保。待到老了,至少有了一份養老金,同時,也要鼓勵更多的農村子女為父母繳納醫療保險費,讓老人們在生病時有一定的保障。

老來難,農村老人老年更是難不可言。關心農村老人的養老生活,是我們社會的責任,也是子女對父母孝心的展現。共同行動,讓農村老人晚年生活愉快、殷實。以種地為生的人,“洗臉上田,老有所養”是農村夢寐以求的,永遠在路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