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湘"村年味|新邵:記憶裡的鄉愁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邵陽12月26日消息 寒冬時節,湖南省新邵縣迎光鄉水東村迎來蕃薯粉條制作的“黃金季”,當地村民們聚在一起搶抓晴好天氣趕制蕃薯粉條,延續傳統手藝,融洽鄰裡關系。

"湘"村年味|新邵:記憶裡的鄉愁

村民們聚在一起制作蕃薯粉條(邱文麗 供圖)

新春的腳步近了,年味越來越濃。走進迎光鄉水東村,各家各院裡晾着一排排晶瑩剔透的原生态蕃薯粉,到處彌漫着蕃薯粉的馨香,給寒冬增添了一抹别樣的風味。在水東村房前屋後随處可見村民們制作蕃薯粉的忙碌身影,院門口,一口大鍋台裡柴火正旺,台子上面架着一口大鍋,旁邊擺着幾個大木桶,村民們一起用力磨粉、洗漿、揉粉,再經過捶粉、燙粉、過粉、曬粉等一系列程式後,原生态蕃薯粉就制作完成了。

“我們這個蕃薯粉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每年到這個時候,我們村的人都聚在一起,搓的搓,攪的攪,扯的扯,削的削,曬的曬大家齊心協力,把這個事情做好,這個蕃薯粉口感很好,很有嚼勁。”水東村村民彭春軒說。

"湘"村年味|新邵:記憶裡的鄉愁

揉粉(邱文麗 供圖)

據了解,迎光鄉水東村一帶的村民有制作手工蕃薯粉的傳統,他們每年利用冬閑時節在自家庭院裡搭建蕃薯粉手工加工作坊,采用傳統手工制作蕃薯粉條要經過十幾道工序,這樣制作出來的蕃薯粉柔軟筋道、口感細膩,成為村民們冬閑增收的法寶,也是許多人關于故鄉的記憶裡,那一抹難以忘記的鄉愁。

"湘"村年味|新邵:記憶裡的鄉愁

晾曬(邱文麗 供圖)

"湘"村年味|新邵:記憶裡的鄉愁

制作好的傳統手工蕃薯粉(邱文麗 供圖)

“我們水東村的手工蕃薯粉制作有幾百年的曆史了,生産制作要十多道工序,目前,我們村共有兩百多戶村民手工制作蕃薯粉,每年能産一萬多斤,為村民增收20餘萬元。”水東村支部書記彭德寬表示。

經過加工的蕃薯,由“土疙瘩”變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下一步,水東村将把蕃薯粉産業作為當地的特色品種,繼續帶動周邊村民發展蕃薯粉産業,不斷提高農民收入。(記者張志誠 通訊員邱文麗 劉丈國 陳楚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