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逛商場,隻敢去負一

作者:酒死了

界面新聞記者 | 張曉藝 吳容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即使不是工作日的飯點,在12月23日節日前的周末,上海靜安嘉裡中心不同樓層之間的客流也會有明顯的變化。

人們從地鐵口湧入商場裡,似乎不再打算乘坐電梯上樓看看奢侈品或者服飾的店鋪,而是沉迷在新加坡海南雞或者日式炸豬排這樣的負一層小店裡;行人手中拿着的飲料,也多是開在負二層的紅茶公司奶茶或者cocoeance椰子水。而樓上的奢侈品以及服飾門店,對比之下就顯得冷清很多。

負一層與樓上的客流差別,今年似乎格外明顯。

武漢銀泰創意城負一樓與武漢地鐵2号線的出口相連,極目新聞的報道稱,12月19日這樣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中午,不少乘客下地鐵後,徑直奔向商場負一樓消費。他們多是附近的上班人群或者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學生,而霸王茶姬、壽司郎和好利來等成為了他們這次購物的目的地。

“年輕人逛商場隻去負一負二層”一度登上了微網誌熱搜,引來不少網友的認同。有網友稱,自己已經有兩年沒有去過樓上,“地下兩層就能滿足我所有需求。”

今年逛商場,隻敢去負一

而過去,在商業地産開發商眼中,商場地下層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存在。

由于層高低、缺乏一層自然光,地下層實體環境相對較差,在他們眼中通常“留不住人”。而層高低則是因為在商場修築過程中,地下層的造價成本不菲所導緻的。

“我們常說,向下多挖一米,項目白幹。”在一家頭部商業地産公司任職的曹方對界面新聞表示,“基本上少挖一米就是幾千萬的成本節約,有些成本管理差的小公司,淨利潤可能都沒有幾千萬。”

是以,業内傳統的做法是,把快餐、零食雜物、抓娃娃機、奶茶和烘培等相對來說商品體積小、店鋪面積小、消費者停留時間短、客單價低的品類安排在負一層。而這些品類通常來說成本效益較高,則起到了引流的作用——尤其在沒有地鐵直通、主要人流量來自地面層,負一層的到達性相對較差的情況下。

例如,泡泡瑪特、52TOYS等潮玩品類幾乎都會在負一層選址;52TOYS官網顯示,其全國現有的12家商場門店中,位于地下層的就有有10家。

“通常,我們會在一樓放定位品牌,二層女裝,三層男裝兒童,四五層餐飲,而負一層就是一個高頻低客單價品類聚集地。因為這樣流線最優,業态集中也比較有氛圍。”供職于一家頭部商業地産的招商經理陶偉對界面新聞說。

在經濟周期變化之中,這些具有成本效益的品牌則成為了不同客群的共同選擇。

尼爾森IQ中國日前釋出的《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披露,今年7月的調研顯示:43%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将嚴格把控整體花費金額,37%的受訪者表示将改變消費方式尋求最優價格、更低價格産品。

“負一層便宜是一個慣性的社會認知,大家覺得去負一層消費沒有壓力。”陶偉說。相對于樓上裝修精緻的寬闊店面和眼花缭亂的服飾品牌,商場地下層的店面雖然緊湊但也更接地氣。

但與其說地下層“火”了,不如說它相對其他樓層更“抗跌”。

“商場高樓層消費遇冷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受線上消費影響,線下消費目前多集中在快時尚大店或者運動品類,二三層服裝消費減少;其次,聚會類餐飲減少、正餐頻次下滑,且随着連鎖餐飲品牌标準化、街區就能滿足餐飲,導緻消費高樓層餐飲消費減少。”陶偉對界面新聞說。

今年逛商場,隻敢去負一

負一層人氣火爆也導緻了這裡的鋪面更搶手。

首先是原來隻開在樓上的品牌也開始考慮負一層,不僅容易獲得客流,而且成本也更低。

福建一家購物中心樓層營運者在接受“每日人物“采訪時表示,從去年開始,地下層進場的都是楠火鍋、西塔老太太等餐飲大牌,甚至擠走了原本的個體戶。

“今年的餐飲趨勢是投資從重到輕,SKU從多到少,這種變化使品牌能夠相容正餐和快餐兩種場景,是以樓上樓下都能開,比如米村拌飯、小菜園、費大廚等。”陶偉說。此外,一些連鎖餐飲也開始做小吃副牌,例如西貝筱面村今年開始做賈國龍空氣馍等,他們也會更傾向于選擇負一層的位置。

此外,原本就打算開在負一層的快餐等品牌,也是如今餐飲市場的擴張主力。

今年10月紅餐品牌研究院聯合滴灌通出具的《中國餐飲投融資報告2023》顯示,2023年,燒烤烤串、麻辣燙、茶館和現磨咖啡維持了較高的淨開店率;而在融資方面,具有消費頻次高、标準化程度高等特點的飲品、小吃快餐和烘焙為餐飲品類融資事件數量的前三名,占比分别為51.2%、34.9%和6.9%。

“現在重投資的大店不好做,大家都在投資小一些、回本周期快的、幾十平米的餐飲投資标的。這些标的如果聚焦在商場裡那就是負一層的業态,整體擠上加擠。”商業空間營運管理服務商漢博彙盛總經理杜斌對界面新聞說。

租金則最為直接地反應這樣的需求旺盛。

“負一、二樓最近租金漲幅起碼得有20-30%。”杜斌對界面新聞說,“普通商場漲到每月每平方十幾塊錢,一線城市的商場還要高。”

陶偉還透露,在一些個别項目中,負一層的身價居然超過了一層。上海萬象城負一層的租金近年就反超了一層。“因為入駐業态變了。相對于小吃,潮牌運動、黃金珠寶這些品類利潤空間大,承租能力相對較高,租金水準也會相應比對。”他說。

接受界面新聞采訪的業内人士都提到了這樣的現狀——目前很多項目樓上的位置空着都無人問津,但負一層的位置空出來往往就會有品牌來詢問。如今商場發愁招不到好品牌的負一層,熱門的商業地産項目已經需要排隊,而基于已經簽訂的品牌,這樣的等待往往是以年為機關。

(根據受訪者要求,曹方、陶偉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