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作者:青陌讀史

1974年6月10日,朱德唯一的兒子朱琦因突發心髒病而猝然離世,當時家裡空無一人,這樣的離開方式讓人心痛。

此時朱老總已經88歲高齡,擔心他不能承受喪子之痛,一直到辦理完喪事,家人才告訴他這個噩耗。

聽聞兒子去世後,朱老總紅了眼眶,他強忍着悲痛說:“你們不告訴我這不對,我就這麼一個兒子,他走的這麼早,太可惜......他本可以為國家繼續做貢獻的.....”

話至此,朱老總再也說不下去了,除了朱老總要忍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外,朱琦的離世還給另外一個人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她就是朱琦的妻子------趙力平。

和朱琦的紅色家庭背景不同,趙力平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不過受父親和哥哥的影響,十幾歲時趙力平就開始參加革命。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1945年,為了更好地開展革命工作,19歲的趙力平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并進入抗大學習,就是在這裡,她遇到了朱琦。

原本朱琦是在戰場上拼殺的,可因為腿部中彈落下了殘疾,他隻能回到延安工作,這時的朱琦已經29歲,可還是單身漢。

康克清很着急,就托彭紹輝給兒子做媒,彭紹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活潑、開朗、思想覺悟高的趙力平。

沒想到,聽聞要将自己介紹給朱老總的兒子,趙力平堅決反對,一是,她覺得自己年齡小,婚姻大事必須經過父母的點頭,二是,她覺得自己和朱琦門第相差太多。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和趙力平的排斥不同,朱琦很欣賞她的性格并開始主動追求,起初趙力平壓根不領情,但一段時間後,她開始放下固有的偏見,認真考慮朱琦是否适合自己。

就在趙力平猶豫不決時,性格直爽的賀龍起了助推作用,直接寫了一張紙條:“準許朱琦和趙力平結婚!”

随着紙條上交組織,趙力平和朱琦就是合法夫妻了,因為他們是在晉綏根據地結婚的,遠在延安的朱德和康克清并沒有參加他們的婚禮。

趙力平第一次見公婆,已經是兩年後,因為公婆很親切,趙力平的所有緊張都煙消雲散了,他稱呼朱老總為“爹爹”,稱呼康克清為“康媽媽”。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朱德送給兒媳婦的見面禮也很特别,是一本《毛澤東選集》,而這次見面,康媽媽還悄悄對趙力平說:“你爹爹着急抱孫子了,你們抓緊了!”

趙力平羞澀地說:“等工作不那麼忙,我們就會要孩子!”

但其實,趙力平是有苦難言,原來婚後她和丈夫有了一個孩子,可孩子三個月時就夭折了,擔心公婆傷心,他們才選擇隐瞞。

這次見面後不久,朱琦和趙力平就有了新的工作崗位,因為鐵道部需要人,朱琦就服從安排,來到石家莊鐵路局上班,而趙琦則被配置設定到中國人民銀行。

雖然他們的工作看似光鮮,但當時不比今日,尤其是朱老總原則性很強,他叮囑兒子:“你不懂技術,到了工作崗位要從基層做起!”

朱琦謹遵父親的教誨,從一名鍋爐工開始幹起,用了幾年時間後,才坐到了專業火車司機的位置。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趙力平同樣如此,她從不群組織提任何要求,而是哪裡需要就去哪裡。新中國成立後,她服從安排來到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工作,此後長達47年,她一直都工作于天津,從未有過調動。

工作逐漸進入正軌的同時,趙力平也開始為朱家開枝散葉,她先後為夫家生了四子一女,考慮到他們工作忙,加上喜歡孩子,朱老總和康克清就将孫子、孫女接到北京撫養。

除了五個孩子外,朱老總還将兄弟姐妹家的孩子也接到了北京,當時朱家老幼加起來有20多口人,雖然是開國元帥,但生活壓力依然很大。

原本朱老總可以拿一級工資,可考慮到國家正處在困難時期,他選擇拿四級工資,還拒絕了額外的補助。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朱琦和趙力平的生活也如此,他們不但長期兩地分居,為了供養孩子也很拮據,後來回憶年輕時的時光,趙力平語氣平和地說:“那會确實很辛苦,自己在天津,丈夫在北京,他們相當于是周末夫妻!”

好在夫妻感情和睦,辛苦一點并沒有什麼,可意外總是來的猝不及防。1974年6月10日,趙力平像往常一樣去上班,朱琦留在家裡。

沒想到這樣一個簡單的分别,竟然是永别,等趙力平再次回家時,朱琦已經因突發心髒病而離世。

朱琦走時身邊空無一人,當時妻子在上班,孩子要麼當兵要麼上學,他就這樣在孤獨中離開了人世。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丈夫的猝然離世,讓趙力平肝腸寸斷,想到丈夫曲折的一生,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朱琦3歲喪母,跟着繼母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後來又被抓去當壯丁。

跟父親團聚後,他又去前線打仗,還落下了傷殘,新中國成立後,他選擇從基層做起,好不容易生活穩定了,又來了那場“風暴”,雖然是朱老總的兒子,可他也遭受了很多不公的待遇。

在朱琦短暫的58年人生中,他大多時候都是苦澀的,深愛丈夫的趙力平怎麼能不難過,可是她必須選擇堅強。

當時考慮到爹爹的身體狀況,趙力平隻把這個噩耗告訴了康媽媽,一直到處理完喪事,才不得不告訴公爹。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看到年邁的公爹落下的淚水,趙力平的堅強瞬間崩塌,她忍不住也哭了起來,最終還是戎馬一生的朱老總止住了眼淚。

他忍着喪子之痛,安慰兒媳婦要堅強并告訴她,要教育好孩子。朱琦去世後,有人建議将趙力平的工作調到北京,也友善找個朱老總夫婦。

朱老總卻拒絕了,他說:“力平在天津工作了二十多年,有強大的群衆基礎,她應該繼續留在天津工作!”

對于公爹的堅守原則,趙力平無條件尊重,身為開國元帥的兒媳婦,趙力平一直謹遵朱家家風,才不搞任何特權也從不提任何要求。

她唯一享受過得“特權”,就是從天津到北京不要車票錢,這并不是因為朱老總的關系,而是因為她的丈夫是火車司機。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丈夫去世後,趙力平就一個人在天津工作和生活,其中的孤獨可想而知,而在接下來的十幾年内,她又經曆了三次打擊。

先是朱琦去世兩年後,她最尊敬的公爹也病逝了,看着病床上瘦弱的爹爹,趙力平的眼淚就像斷線的珍珠一樣,可不管她多麼難過,都不能阻止和親人的死别。

公爹去世幾年後,她最小的兒子又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被判處死刑,這簡直就是拿刀子割趙力平的心頭肉,可不管多麼難以接受,她都必須接受這個現。

經曆了喪夫、喪父和喪子之痛的趙力平,選擇堅強面對餘生并盡可能地照顧好家人,尤其是康媽媽。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從1988年起,趙力平就經常回北京,主要就是照顧年邁的康媽媽。1999年,81歲的康克清在兒媳婦和家人的陪伴下離開了人世。

人生最後幾年因為有趙力平的陪伴和照顧,康克清并不孤獨,走的也很安詳,在趙力平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孝道。

值得一提的是,丈夫離世時趙力平才48歲,很多人勸說她改嫁,都被她拒絕了。在趙力平心裡,沒人可以取代朱琦,而且她早已和朱家融為一體,不會在邁入第二家。

朱德唯一兒媳趙力平,47年沒調動工作,唯一特權:坐火車不要錢!

1996歲,退休後的趙力平離開了生活半個世紀之久的天津,來到北京和女兒一起生活,她的晚生活簡單、樸素,她始終記得公爹的教導,從未有過鋪張浪費。

如今的趙力平已經97歲,在近百年的人生中,她對國盡忠,對家盡孝,不愧是開國元勳的兒媳婦,其高貴的人格和品質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