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紅色”蘇家坡,端上“綠飯碗”

“蘇家坡窮山窩,地瘦人窮石頭多;三餐稀粥地瓜飯,出門三步就爬坡。”這是上杭縣古田鎮蘇家坡村不知流傳了多少代的歌謠。

1929年10月中旬到1930年3月,中共閩西特委機關駐在該村。毛澤東在樹槐堂創辦了蘇家坡村曆史上第一所國小。

看“紅色”蘇家坡,端上“綠飯碗”

福建省文物保護機關,中共閩西特委機關舊址——樹槐堂。

窮則思變。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蘇家坡人在全縣領頭辦起了大量的水泥廠、石灰廠,賺得盆滿缽滿。

“2012年前,蘇家坡村被人稱作‘十裡山溝百家廠’。高污染工業急速擴張,使得村莊環境一落千丈。”古田鎮幹部範道鑫說。黑煙奪走藍天,污水染烏清溪,許多村民反映,人越住精神越差。這些情況,村“兩委”幹部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看“紅色”蘇家坡,端上“綠飯碗”

蘇家坡村黨支部書記雷貴興與黨員幹部們共同商議村莊發展。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把生态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态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标。

“群衆的呼聲,我們要重視;國家的政策,我們要落實。”蘇家坡村黨支部書記雷貴興清晰記得, 2013年初,村黨支部作出決定——環境要整治,企業要轉型!

決心下定後,第一個站出來的,是當年帶頭搞水泥産業的老黨員、老村長雷先春,他第一個關掉了自己一手創辦的水泥廠。雷先春說:“我是老紅軍的後代,我不帶頭誰帶頭?”

看“紅色”蘇家坡,端上“綠飯碗”

紅色畲鄉蘇家坡。

在黨員的帶頭下,村“兩委”幹部們挨家挨戶和辦廠的村民們推心置腹、講明利弊,很快,大家不僅關停了水泥、化工廠,還主動轉型尋找來錢的門道。

2014年,雷先春的兒子雷遊煥,辦了一家新型化工廠,利用礦山的副産品,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他的弟弟雷遊松則來到離家4公裡多、地處深山的農莊裡研究石蛙養殖技術,辦起了上杭縣養殖公司。經過幾年技術攻關,公司的仿生态石蛙技術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他把這項技術無償分享給父老鄉親們,讓更多的人通過生态産業走上緻富之路。

看“紅色”蘇家坡,端上“綠飯碗”

蘇家坡村開展研學活動。

同時,蘇家坡村着力開發“樹槐堂”“主席洞”等紅色資源,打造集研學、旅遊、休閑于一體的紅色古村落,走出了一條“紅綠”融合的發展道路。

看“紅色”蘇家坡,端上“綠飯碗”

“主席洞”前,蘇家坡村黨支部書記雷貴興向大家講述紅色故事。藍秀蓉 攝

近年來,蘇家坡村被列入“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民意似鏡,鑒照古今。90 多年前,蘇家坡村圳背岩洞,毛澤東對鄧子恢說:“作為一個上司者,他的責任是什麼?”“依我看,上司者不應有什麼特殊性,上司者的任務就是當群衆的‘傳達員’。”

雄關漫道真如鐵。“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在閩西大地散發着奪目光芒。

來源:福建支部生活 、上杭縣委組織部、上杭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