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科協之聲
Nature新聞:高達3%的論文有造假
在過去20年裡,超過40萬篇研究已發表文章與已知來自論文工廠的研究顯示出強文本相似性——僅去年一年發表的就有7萬篇。《自然》提到的一項未發表分析估計,2022年發表的所有學術論文中,有1.5-2%與論文工廠的作品高度相似。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這一比例上升到了3%。(來源:NaturePortfolio微網誌11月20日動态)
MIT科技評論:調查顯示美國約24%制造業公司,仍處于AI探索階段
據美國大資料公司Dataiku和Databricks于2023年6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制造業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落後于其他行業,約四分之一(24%)的公司仍處于人工智能應用的探索或實驗階段,而所有其他行業中隻有約五分之一(19%)的公司仍處于起步階段。(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微網誌11月8日動态)
MIT:沒有硝煙的戰争——全球供應鍊、權力過渡與經濟的治國之道
麻省理工學院(MIT)10月1日刊發文章《沒有硝煙的戰争:全球供應鍊、權力過渡與經濟的治國之道》。傳統觀點認為,在衰落和崛起的大國之間的權力過渡期間,沖突極有可能發生。全球供應鍊的傳播為發動這些沖突的大國提供了新的經濟武器,但構成全球供應鍊的企業可能會使他們更難或更容易做到這一點。商業國家關系的結構理論顯示了權力過渡如何影響國家行使經濟國術的能力。作為主導大國和日益增長的大國接近平價,他們面臨着利用經濟治國術來使經濟脫鈎的結構性動機。由此産生的對企業利潤的威脅改變了企業與國家的關系:主導大國中的高價值企業傾向于反對其國家使用經濟國術,而新興大國内的低價值企業傾向于與國家使用經濟國術合作。這些發現改變了關于在現代大國競争中使用經濟國家的學術辯論,并對供應鍊武器化對抗新興大國産生了政策影響。(來源:MIT Press Direct10月1日動态)
美、英等18個國家簽署協定,確定人工智能“設計安全”
美國、英國及其他十幾個國家于11月26日聯合釋出了一份20頁的檔案,标志着首個詳細的國際協定在如何保護人工智能免受惡意行為者濫用方面達成一緻。美國一進階官員描述此協定為確定公司建立的AI系統從設計開始就是安全的重要步驟。這份非限制性協定主要包含一些通用建議,如監控AI系統以防濫用、保護資料免受篡改,以及審查軟體供應商。(來源:站長之家11月27日消息)
美加州州長呼籲在全州範圍内開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訓練
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美國加州州長加文·紐森強調了為在生成人工智能經濟中蓬勃發展所必需的下一代技能做好準備的重要性,建議加州居民應該獲得GenAI的教育和教育訓練機會,并指出:“為了支援加州州政府的勞動力,并為GenAI經濟蓬勃發展所需的下一代技能做好準備,各機構将為州政府從業人員提供教育訓練,以使用州準許的GenAI來實作公平的結果。”(來源:奔跑财經11月26日消息)
澳洲監管機構呼籲制定新數字平台競争法,以應對蘋果、谷歌等快速擴張
據路透社報道,澳洲競争監管機構表示需要制定新的競争法,以應對亞馬遜、蘋果、Meta等數字平台在該國的快速擴張,因這些平台的擴張增加了它們從事有害行為的風險,例如侵入性資料收集和鎖定客戶并限制他們選擇等行為。(來源:IT之家11月27日消息)
日媒稱美軍基地存有140萬升污染水
據日本《東京新聞》11月26日報道,綜合該報得到的一份美軍内部資料以及對日本政府關系人士等的采訪顯示,截至今年1月,位于東京的駐日美軍橫田基地内儲存有140萬升被有機氟化物污染的水,分别儲存于該基地内的7個儲水罐中。一旦發生洩漏,将可能污染附近居民用作水源的地下水。(來源:央視新聞11月26日消息)
世貿組織:《2023年全球價值鍊發展報告》發現全球價值鍊強勁擴張,但警告脆弱性加劇
世貿組織、中國對外經貿大學、亞洲開發銀行以及日本對外貿易組織11月22日聯合釋出了《2023年全球價值鍊發展報告》。該報告揭示了去年全球價值鍊擴張的強勁勢頭,同時也指出某些産品過度依賴小部分國家所産生的越來越大的風險。該報告提供了全球價值鍊的最新趨勢,并提供了延伸至2022年的新資料,強調盡管壓力不斷增加,全球價值鍊仍是全球化的核心部分。(來源:聯合國貿易網絡公衆号11月22日動态)
全球基因組學人工智能市場将在2030年超過197.2億美元
根據《Coherent Market Insights》的最新報告,2023年全球基因組學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了115億美元,預計在2030年将超過197.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0.1%。這一強勁的增長趨勢得益于不斷增長的生物醫學和基因組資料集,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日益普及,以及在藥物發現和診斷中減少回轉時間的日益關注。全球基因組資料的不斷增長需要先進的分析方法,而人工智能在快速準确解讀複雜基因資訊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來源:站長之家11月24日消息)
阿裡達摩院确認放棄量子計算研發
阿裡達摩院11月26日回應表示,為了進一步推動量子科技協同發展,達摩院聯合浙江大學發展量子科技,将量子實驗室及可移交的量子實驗儀器裝置捐贈予浙江大學,并向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開放。不過達摩院并未對人員處置問題進行回應。據了解,阿裡巴巴在量子計算領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其後2015年,達摩院量子實驗室的前身“量子計算實驗室”正式成立,由阿裡雲和中國科學院共建。(來源:集微網11月27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