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紀錄電影《人民萬歲》導演郝蘊:青年視角是亮點和驚喜

作者:澎湃新聞

12月26日,正值毛澤東同志130周年誕辰之際,首次以人民視角深度回顧曆史、再現偉人風采的紀錄電影《人民萬歲》在全國各大院線正式上映。

專訪|紀錄電影《人民萬歲》導演郝蘊:青年視角是亮點和驚喜

《人民萬歲》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甯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電影發行放映有限公司、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和北京華廈大地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

在《人民萬歲》終極海報與終極預告中,共同銘記了毛澤東同志在不同曆史時期與人民群衆熱情互動的珍藏時刻。其中既有他在延安時期獨坐窗前、揮筆灑墨為百姓回信時的嚴肅認真;也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農田視察,手持麥穗與當地農民讨論農業發展時的嚴謹專業;更有在湖南湘潭的故居屋前,和街裡鄉親們圍坐一團時的相談甚歡……面對來自各個階層的人民群衆,毛澤東同志始終以儒雅謙和的氣質和平易近人的态度,形象闡釋出“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的智慧箴言。終極預告更在結尾用明豔鮮活的色彩,将毛澤東同志的魅力與風采穿越時空的長河延綿至今,令人期待能在影片中見證更多的經典曆史畫面。

專訪|紀錄電影《人民萬歲》導演郝蘊:青年視角是亮點和驚喜

《人民萬歲》海報

紀錄電影《人民萬歲》由國家一級導演郝蘊執導、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王均偉擔任編劇撰稿。影片堅持以史為鏡,創新打造新紀錄片美學風格,在兼具國際視野與史詩風範的基礎上,通過鮮活珍貴的曆史畫面,展現出時代偉人與老百姓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結,喚起觀衆對毛澤東同志無私奉獻的深深敬意,達到曆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平衡與交融。

專訪|紀錄電影《人民萬歲》導演郝蘊:青年視角是亮點和驚喜

《人民萬歲》劇照

連日來,《人民萬歲》先後在北京大學和甯夏等多地舉行點映活動,不僅收獲到影迷觀衆的一緻好評,稱贊影片“以紮實的曆史功底,帶領觀衆緬懷偉人的同時,還将黨史教育潤物無聲地傳遞給觀衆,更加堅定了人們的理想信念,鼓舞青年在新時代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導演郝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特别提及,“這一次,片中出現了三位年輕的視訊部落客。他們的‘青年視角’可以出現在如此重大題材的曆史文獻紀錄片中,來表達他們對于毛主席的了解和情感,是《人民萬歲》特别大的亮點和驚喜。”

專訪|紀錄電影《人民萬歲》導演郝蘊:青年視角是亮點和驚喜

導演郝蘊

【對話】

“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為了人民”

澎湃新聞:12月26日,就是毛主席誕辰130周年的正日子。電影選在這一天全國公映,意義重大。首先請介紹下拍攝的過程?

郝蘊:正如你所說,今年是毛主席誕辰130周年,我們很早就開始策劃,選題的正式通過是在今年八月初。如何用紀錄片的形式來展現毛主席的一生,可以說壓力非常大。這主要是因為過往關于他的生平故事,不管是書籍還是影視作品,包括當下的網絡和媒體,各個角度都呈現過許多了。一部紀錄片在内容上怎麼選取,畫面上怎麼呈現?确實是頗費思量。

澎湃新聞:看過電影,觀衆肯定會注意到毛主席關于人民的論述,以及他一生同人民大衆間關系的呈現可謂貫穿始終,也同片名《人民萬歲》緊密呼應。

郝蘊: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王均偉老師,是《人民萬歲》的編劇撰稿人。他從繁多的資料中提煉出這麼一句話:毛主席一生的作為,都可以歸結在“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為了人民”上——毛主席的偉大之處是方方面面的,我們這次就緊緊扣在他的人民視角上。

影片開頭,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開國大典當晚,當歡慶的遊行隊伍高呼“毛主席萬歲!”經過天安門城樓的時候,廣場的擴音器裡不斷地傳來毛主席洪亮的回應“人民萬歲!”——在此之前,曆朝曆代從來沒有人把“人民”二字作為萬歲的字首,當毛主席喊出這一句口号的時候,那樣的場面真的是非常震撼、非常感人。

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大家對開國大典的記憶,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對毛主席在當天下午莊嚴宣布,“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畫面。恰恰對開國大典當晚的慶祝活動,包括在禮花表演前毛主席喊出這句“人民萬歲!”的畫面沒有太多印象。《人民萬歲》把這段曆史影像放在了片頭,既是以飨觀衆,同時也是為這部紀錄片提綱挈領。

專訪|紀錄電影《人民萬歲》導演郝蘊:青年視角是亮點和驚喜

《人民萬歲》劇照

澎湃新聞:拿到王均偉撰寫的文稿後,你作為導演加入了哪些自己的思考和觀察?

郝蘊:王老師提供的稿子主要是主席的視角,我作為導演肯定不能隻采用單視角叙事。既然毛主席從心中喊出了“人民萬歲”,那麼人民心中的他是怎麼樣的?我這一次可不可以不再去采訪毛主席身邊的從業人員和專家學者,而是把視角放在普通人,尤其是當下的年輕人,他們心中毛主席的形象是什麼樣的?在開第一次碰頭會的時候大家都提到,現在社會上很多年輕人、年輕的視訊部落客,他們提到毛主席,最常用的語彙和稱呼是“教員”。而“教員”也是毛主席一生當中,尤其是他到了晚年時常常強調的自己的身份。

澎湃新聞:我在看片的過程中,也注意到片中出現了兩三位年輕的部落客,你能否具體介紹下?

郝蘊:我們通過在網上的發掘,也得到了B站(哔哩哔哩)、抖音等視訊網站的支援,發現網上真是有大量的青年視訊部落客,熱心從事包括研讀毛主席的故事在内中國曆史相關的視訊制作和推廣。比如在片中出現的李梓烨,他是一位中國音樂學院在校的研三學生,在B站上的UP号叫做“世間最難是平安”,這位UP主釋出的視訊内容都是研讀《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詩詞的。另一位出現在片中的B站UP主“珂seeker”,他搜集了長達六千多小時的黨史視訊資料。

片中在講到毛主席就讀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時,青年毛澤東第一次顯露出自己的軍事才華——1917年11月,當時護法戰争仍在進行,長沙城裡那時沒有了任何駐軍,百姓人心惶惶,擔心北洋軍閥的退兵進城擾民。位于長沙南郊且又與粵漢鐵路相鄰的湖南第一師範,是退兵的必經之地。當時校方聽從了毛澤東的建議,指派軍訓的學生把守住校門口及周圍地區。結果不僅阻遏了退兵,還讓3000多潰軍繳械投降。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在戰場上擔任指揮員,而且不損一兵一卒就打了勝仗。

這段掌故是B站UP主“沙盤上的戰争”裡面講述的故事,我們把它搬到了大銀幕上。采訪時聽他講述,我們起初還擔心是不是同正史有所出入?後來這位UP主提供了黨史專家逄先知、金沖及編著的《毛澤東傳》(全6卷,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做核實。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不得了,你知道嗎?他辦公室的書架上擺滿了正版的軍史、黨史書籍。而且這次在大銀幕上實時出現的彈幕也都是真實的,是我們從B站背景調取出來再做進去的。

這一次三位年輕的視訊部落客,他們的“青年視角”可以出現在如此重大題材的曆史文獻紀錄片中,來表達他們對于毛主席的了解和情感,是《人民萬歲》特别大的亮點和驚喜。

專訪|紀錄電影《人民萬歲》導演郝蘊:青年視角是亮點和驚喜

《人民萬歲》劇照

突出當下年輕人對于毛主席的了解和情感

澎湃新聞:當下的“青年視角”或者說“青年演繹”,此次在《人民萬歲》中還有哪些表現?

郝蘊:在我看來,影片的另一大亮點是對《東方紅》音樂的再演繹和再創作。衆所周知,作為中國藝術的經典,《東方紅》的旋律早已成為一種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和特定的時代、主題,和中國革命的精神與史詩深深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典範性、權威性、共鳴性。

這次在《人民萬歲》中,除了出現在片中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和片尾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演出外,電影裡還出現了唢呐版、笛子版、童聲版、鐘聲版、鋼琴版等的《東方紅》,這些全部是找的95後、00後,甚至是一些在校學生通過電聲樂器創作出來的。整部電影,我們都是想突出當下年輕人對于毛主席的了解和情感,這些内容和環節都是有意設定的。我在終剪時專門數了一下,這些《東方紅》的變奏樂曲加上歌舞版的原典,片中至少出現了十處吧。

澎湃新聞:我們都知道,但凡是資料片、文獻片問世後,觀衆都會關心有沒有一些影像内容屬于首次公開?這方面也請談談。

郝蘊:這次首度公開的毛主席的曆史畫面并不是特别多,但屬于首度公開的毛主席的原聲卻有好幾處。那個年代拍膠片的時候,影片和聲片是分開的,觀衆過往可能看到過這個畫面,但聲片這次是首度公開。

比如,1951年中共中央決定開展“三反”(反A錢、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鬥争。談到反官僚主義,當時正值中國共産黨建黨30周年,某上司組織當地群衆向黨中央發電報緻敬、志賀。毛主席聽聞後在講話中非常嚴肅地批評了這一現象,痛斥其是“招攬生意”,認為這樣的做法大大降低了黨在人民群衆心目中的威信,并要求徹查此事。電影中這段講話音頻長達一分多鐘,屬于第一次解密公開。

專訪|紀錄電影《人民萬歲》導演郝蘊:青年視角是亮點和驚喜

《人民萬歲》劇照

澎湃新聞:今年也是紀念抗美援朝戰争勝利70周年。我注意到《人民萬歲》中,還選取了你之前的作品《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中的一個情節:在清理毛主席住所遺物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小櫃子,裡面放着一頂軍帽、兩件衣服、一雙襪子和一條毛巾——毛主席身旁的從業人員都沒有聽說過它們——或是在得知毛岸英犧牲後的某個深夜,一位年近花甲的老父親獨自把孩子留下的這些衣物,悄悄地整理好,藏在了衣櫃深處……這個細節非常感人。

郝蘊:2020年拍攝紀錄片《保家衛國》時,毛主席收拾兒子遺物的這一段就是王均偉老師提供的,他跟我說這是他本人去韶山毛澤東遺物館看過的。我記得他當時還說,“導演,一定要去湖南,一定拍出這一段,我一個大老爺們兒寫這段的時候,眼淚都快掉出來了。”

這次拍攝《人民萬歲》,我本來不想再用了。創作到中期的時候,我們同宣發開研讨會,很多年輕的宣發人員都對這個細節表達了驚訝和感動。這就是一位老父親對待兒子的舐犢情深,也是全片涉及毛主席同親人間的情感刻畫最動人的一筆。

澎湃新聞:作為一位知名的紀錄片導演,你這次在創作過程中同很多青年視訊部落客接觸,他們的創作理念有沒有影響到你?

郝蘊:在《人民萬歲》中有兩處細節,一是橘子洲頭景區青年毛澤東頭像雕塑處的“打卡”,我們在抖音上看到橘子洲頭“打卡”是一類特别火爆的視訊。我們這次也去了橘子洲頭,不分晴天雨天,從早到晚拍到了大幾十位青年遊客的“打卡”,而且拿到了對方的肖像授權。

另一個是#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這是抖音上一個短視訊平台,有許許多多的人在裡面發相關的視訊。在《人民萬歲》中我們也通過曆史影像結合電腦特效制作了三處“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分别是在上井岡山,到延安,進北平這三個節點上,到了第三處時鐘聲響起,奏響了鐘聲版的《東方紅》。我們這次盡最大的可能去關注到抖音、B站上年輕人的表達,把他們的文化融入片子中做碰撞。

澎湃新聞: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你導演了紀錄片《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今年紀念毛主席130周年誕辰,你又導演了《人民萬歲》,能否比較下兩部影片在創作理念上的異同?

郝蘊:《保家衛國》還是一種傳統的經典紀錄大片的感覺,通過膠片庫房、膠片攝影師的線索來展開故事。傳媒研究學者胡智峰教授對這部影片的評價是“特别像一部大片”,軍史專家王樹增表示自己對這段戰争如此熟悉,沒想到看了紀錄片“還能熱淚盈眶”。那麼到了這次《人民萬歲》有了更多努力的突破,包括大量90後、00後年輕視訊創作者參與進來,同年輕人的互動更多。

繼續閱讀